靜姓(靜(姓氏))

靜姓(姓氏)

靜(姓氏)一般指本詞條

靜姓,“靜”讀音作jìng(ㄐㄧㄥˋ),現行較罕見姓氏。今遼寧清原,河北辛集、隆化、圍場,內蒙古,山東東平,江西金溪等地均有分布。《新編千家姓》收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靜姓
  • 拼音:jìng
  • 分布地區:遼寧清原,河北辛集等地
  • 出處:新編百家姓
  • 得姓始祖:女媧、劉勍、媯敬仲、莊靜皇貴妃
基本介紹,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第二個淵源,第三個淵源,第四個淵源,得姓始祖,遷徙分布,家譜文獻,字輩排行,郡望堂號,郡望,堂號,

基本介紹

靜[靜,讀音作jìng(ㄐㄧㄥˋ)]
靜姓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源於風姓,出自上古伏羲帝之妹女媧,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伏羲帝逝世後,其妹女媧稱帝。為樹立月族的威信,改十日曆法為十二月,稱“月曆”,或曰:“陰曆”、“凰歷”,並創立了以德、義、禮、仁、信為宗旨的“五彩文化”。在史籍《山海經·南山經》中記曰:“丹穴之上,其上多金,而流注於渤海,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凰,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載歌載舞,見則天下寧”。《山海經·海內經》亦曰:“鳳凰自舞,鳳鳥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禮,膺問曰:仁,腹文曰:義,見則天下和”。女媧晚年勢衰,伏羲帝之子湯氏部族乘勢復辟,灸殺月母。在史籍《山海經·海外西經》中證曰:“女丑之屍生,而十日灸殺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障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亦說女媧是填海而死。在《山海經·北山經》中說:“炎帝之少女名女媧,女媧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湮于海”,後人稱此是“精衛精神”。當時女媧確是與湯部發生了大戰,因戰敗而被迫下海逃亡去了日本,所以在日本古籍《古事記》和《日本書記》都記述了日本開國女神是來自“高天原的天照大神”。因女媧浮海未歸,時人受地理知識所限,故而大陸之人認為女媧被海水溺死了,所以才以精衛鳥來比喻皇母,以寄託後人對月母的哀思。
女媧部族在民族分衍過程中,又分衍出一支遷居於南濟洲郡靜邑(今朝鮮半島韓國首爾濟洲),侯以地名為氏,稱靜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二個淵源

源於羋姓,出自後晉內時期楚王馬希范屬下將領劉勍之後,屬於因故改姓為氏。據史書記載:後晉高祖石敬瑭天福四年(公元939年)農曆8月,黔南巡內溪州刺史彭士愁(五代史作士然)引獎、錦少數民族萬餘人起事,攻打辰、澧二州。農曆9月,楚王馬希范命靜江指揮使劉勍、決勝指揮使廖匡齊率衡山兵五千鎮壓。農曆11月,劉勍等進攻溪州,彭士愁棄州走保山寨。劉勍繼續進攻,廖匡齊戰死。
後晉天福五年(公元940年)農曆1月,劉勍等利用風勢實行火攻,焚其寨,士愁逃入獎、錦州深山。乙未,彭士愁派其子師皓率諸蠻納溪、錦、獎三州印,向楚王請降。楚王馬希范表彭士愁為溪州刺史,以劉勍為錦州刺史。自是各州服於楚。
在靜江指揮使劉勍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其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靜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三個淵源

源於媯姓,出自春秋時陳厲公兒子敬仲之後,屬於因故改姓為氏。該支敬氏為春秋時期陳厲公之子敬仲之後,當時以諡號為氏,稱敬氏。據史籍《風俗通義》記載:“春秋時陳厲公的兒子仲,諡號為敬,史稱敬仲,其後人以諡號‘敬’為姓,稱為敬氏。”清朝初年,有一支敬氏後裔在清朝初期,因不滿清朝的統治,將敬氏改為靜氏,“靜”字從右往左念為“爭-青”,意在征伐清朝之意。而當年又有一支敬氏族人則在清朝初期,為取悅滿清王朝,改姓為靖氏,“靖”字從左往右念為“立-青”,意在擁立清朝之意。兩支敬氏族人因政治立場的不同而徹底分道揚鑣,故現在出自敬氏的有靜氏和靖氏兩個姓氏,卻都源於陳氏。該支靜氏族人主要分布在山東省的淄博市、河北省的玉田縣、天津市的寶坻區。
註:另有一說,在清朝初期山東有兄弟兩人,一人精文,一人通武。習文者被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乾隆大帝)賜靜氏,習武者則被賜靖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四個淵源

源於滿族,出自滿清王朝他他拉氏部族之莊靜皇貴妃,屬於以諡號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他塔喇氏,亦稱他塔拉氏、他他拉氏,滿語Tatara Hala,意為“特別多”。世居扎庫木(今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安褚拉庫(今松花江上游二道江一帶)、寧古塔(今黑龍江省安寧縣西海林河南岸舊街鎮)、扎克丹(今遼寧海城)、薩爾滸(今遼寧撫順)、長白山、尼馬察(今黑龍江上游流域)、占河(今俄羅斯比占河)、烏蘇(今黑龍江烏蘇里江)、伊蘭木(今地待考)、海州(今遼寧阜新海州區)、十方寺(今地待考)、吉林烏拉(今吉林吉林)等地,所冠漢姓多為唐氏、譚氏、舒氏等。後有靜氏,為歷史較短之姓氏之一。滿族靜氏出自清莊靜皇貴妃,是清廷主事他塔喇·慶海之女,生於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農曆2月27日,比清鹹豐皇帝小六歲,比慈禧太后小兩歲,與慈安太后同歲。
清鹹豐元年(公元1851年)選秀女時,與慈禧太后同時被選中,清鹹豐二年(公元1852年)農曆5月9日,她倆同時由家中被送入圓明園,同日被封為麗貴人,慈禧太后被封為蘭貴人。清鹹豐四年((公元1854年))農曆12月24日,麗貴人被封為麗嬪,比慈禧太后封嬪晚十個月;清鹹豐五年((公元1855年))農曆5月7日,麗嬪為清鹹豐皇帝生下皇長女榮安固倫公主,成為第一個為皇帝生兒育女的妃嬪,鹹豐皇帝龍心大悅,在皇長女“洗三”的那天,麗嬪晉封為麗妃,比慈禧太后封妃早十個月。從此麗妃更受寵愛。
清鹹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農曆10月10日,清同治皇帝在舉行完登極大典的第二天,就頒發諭旨,以麗妃“侍奉皇考有年,誕育大公主”為由,尊封麗妃為麗皇貴妃,連升兩級。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農曆11月16日,清光緒帝以麗妃“侍奉文宗顯皇帝均稱淑慎”為由,尊封為麗皇貴太妃。麗妃體弱多病,經常服用中成藥和草藥,效果不大,終於在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農曆11月15日病逝,終年五十四歲,金棺暫安於田村殯宮。光緒帝親自到金棺前奠酒、行禮,深表哀悼。麗妃的喪禮十分隆重,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農曆4月18日卯時葬入定陵妃園寢。與她同時入葬的還有比她早死七天的玫貴妃。麗妃的寶頂居於園寢前排正中,是最尊貴的位置,麗妃死後得到的諡號是“莊靜皇貴妃”。麗妃所生皇女是清鹹豐皇帝唯一的女兒,聰明伶俐,容貌酷似其母,被后妃們視為掌上明珠,後封為榮安固倫公主。按清朝制度,只有皇后所生的女兒才能封固倫公主。這說明公主極受寵愛,另一方面也說明她的生母在宮中的地位很尊貴。
莊靜皇貴妃的族人中,後有以其諡號中的“靜”為漢化姓氏,稱靜氏,該支靜氏主要分布在吉林省的長春市、遼寧省的瀋陽市。

得姓始祖

女媧、劉勍、媯敬仲、莊靜皇貴妃(麗皇貴太妃他塔喇氏)。

遷徙分布

靜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兩千位,在台灣省也名列第九百二十三位,以北平、玉田為郡望。
今河北省的唐山市玉田縣、遵化市、廊坊市霸州市、石家莊市辛集縣、承德市平泉縣、隆化縣、圍場縣,天津市的寶坻區,遼寧省的瀋陽市、清原市,吉林省的長春市,山東省的淄博市、德州市臨邑縣、菏澤市單縣、棗莊市、東平市,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和浩特市、赤峰市元寶山區,北京市的昌平區,河南省的平頂山市魯山縣,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安徽省的阜陽市,江西省的撫州市金谿縣,廣東省的深圳市,台灣省等地,均有靜氏族人分布。

家譜文獻

河北玉田靜氏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大安鎮靜氏宗祠。

字輩排行

河北玉田、遵化、內蒙古赤峰、錫林浩特靜氏字輩:“德廣如天大國恩永世昌吉祥瑞雲福定元保全康”。
天津、山東淄博、河北承德靜氏字輩:“德孝聖世宏福萬古庭”。
河南魯山靜氏字輩:“興良發永德西玉國”。
河北玉田靜氏字輩:“德廣如天大國恩永世昌吉祥瑞雲雨定世保全康”。
山東淄博、天津靜氏字輩:“德孝聖世宏福萬古庭”。
山東臨邑德平靜氏字輩:“人長德廣玉發明振傳興”。

郡望堂號

郡望

北平郡:戰國時期燕國始置。在今北京市。
玉田縣:今河北唐山市玉田縣。

堂號

北平堂:以望立堂。
玉田堂:以望立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