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職責
貫徹落實國家教育、文化、廣電、體育方針政策,負責全縣教育、文化、廣電、體育行政領導工作,負責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的制定、行政審批、執法監督等行政事務工作;落實教育、教學工作方案,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育質量;負責全縣各級各類教育業務管理、招生考試工作,負責教育人事工作;負責民辦教育機構的辦學審批、年檢工作;負責學校現代遠程教育工作,並指導管理和套用,推進中學信息技術教育普及;負責督促學校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學生法制教育及安全教育工作;負責全縣語言文字工作和國語推廣工作。
全縣教育教學發展
截至2011年底,全縣現有中國小158所。其中國小147所,國中9所,普通高中2所。中國小共有在校生23713名,其中小學生13336名,國中生6894名,高中生3483名。共有教職工2130名,其中專任教師1670名。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國小、國中、高中分別達到100%、98%、94%,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 名,中級職稱 名。2011年,全縣中考居全市上游水平,600分以上考生達到83名;高考首批達線164人,達重點線43名,最高分達到625分,600分以上考生8名,二本以上達線率上升到14%,總達線人數、達重點線人數和達線率均保持了高位增長。
直屬單位
校名
| 類型
|
---|
| 國小
|
靜樂縣杜家村學區
| 國小
|
靜樂縣娘子神學區
| 國小
|
靜樂縣西坡崖學區
| 國小
|
靜樂愛樂希望國小
| 國小
|
靜樂縣杜家村中學
| 國中
|
靜樂縣利民國小校
| 國小
|
靜樂縣第三中學附屬國小
| 國小
|
靜樂縣辛村學區
| 國小
|
靜樂縣辛村國小校
| 國小
|
| 國小
|
靜樂縣豐潤中學
| 完全中學
|
靜樂縣雙路鄉泉莊學區
| 國小
|
靜樂縣雙路鄉雙路學區
| 國小
|
靜樂縣豐潤學區
| 國小
|
靜樂縣段家寨學區
| 國小
|
靜樂縣段家寨中學
| 國中
|
靜樂縣東關明德國小
| 國小
|
靜樂縣康家會中學
| 國中
|
靜樂縣雙路中學
| 國中
|
靜樂縣娑婆學區
| 國小
|
靜樂縣康家會學區
| 國小
|
靜樂縣中莊學區
| 國小
|
教育發展
(一)總體情況
2009到2011年,是全縣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進入全面攻堅的時期,也是全縣教育實現轉型發展的關鍵年頭。教育文化廣電體育局在以李全厚局長為班長的新任領導班子的引領下,搶抓發展機遇,果斷確立了內涵發展理念,提出了硬體標準化、管理規範化的工作目標要求。經過努力,全縣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乃至校外教育都得到協調健康發展,教育總體水平邁上新的台階。此間全縣教育工作,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突出了“一個主題”,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學會創新,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生髮展奠定基礎。
——實現了“兩個轉型”,其一是由以升學為目標的單一教育格局,轉向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需要教育需求的多元教育格局,實現教育結構轉型,形成基教、職教、成教、幼教,多元發展、協調推進、相互帶動的新格局;其二是由辦學規模、數量的擴張轉向辦學質量、辦學效益的提升,實現發展方式轉型,重點推進以強化隊伍建設、最佳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為抓手的內涵發展。
——抓住了“三個關鍵”,即抓好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資質量;抓好教育管理與改革,全面推行目標責任制管理和考核(績效考核),全面激發了教育內部活力;抓好農遠工程套用,推進教學手段信息化,實現優質資源共享。
——落實了“四大任務”,一是引深課改,使之常態化,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二是加強農村學校及薄弱學校建設,重點是師資建設,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三是強化高中師資,完善硬體設施。四是抓住機遇,加大財力、人力投入,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實施了“五大工程”,即義務教育提升工程、示範高中建設工程、職業教育發展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和“一顆雞蛋工程”。
義務教育發展
按照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規範,建立健全了各項教育管理制度機制,全面推進學校各項工作,加強了黨支部等團隊組織建設和活動,拓展了校外教育等資源;經費保障機制進一步健全,“兩免一補”實現了公辦學校全覆蓋,“一顆雞蛋工程”惠及農村所有寄宿生;大力加強校舍建設,實施“兩區”校舍工程、校舍安全工程,改善校舍面積近四萬平方米,徹底消除了中國小危房,83.7%的寄宿制學校建起了伙房餐廳,二中、康中、杜中、豐中建起了綜合實驗樓,新建國小、愛樂國小完成了擴容工程。“三配套”建設繼續完善,寄宿制學校都有體育場地,並配置了文體器材。實施遠教工程,所有國中都有了計算機教室,大部分中心國小都有了多媒體教室,所有中心國小建成了衛星電視教育接收系統,所有農村教學點都配備了光碟播放成套設備。截至2011年底,全縣義務教育階段中國小共配備多媒體設備115套、成套光碟播放設備153套、成套衛星接收和刻錄設備65套,裝備計算機教室9個。2011年,政府投入3159.32萬元,成功收購了股份制學校靜樂三中,極大地減輕了家長負擔,更多的學生享受到優質免費的國中教育。全縣義務教育的各項指標繼續提升,2011年底,入學率達到100%、鞏固率達到99.89%、畢業率達到100%、完成率達到98.9%;教學質量穩步提升,2008年以來全縣中考一直保持全市前列,2011年中考600分以上考生達83名。
高中教育
2.高中教育。2009年以來,全縣普通高中教育進入發展的快車道,之前制約發展的諸多瓶頸逐步消除,發展後勁和潛力逐漸顯現,實現了重大突破。一是高考的突破。2009年高考達線133名,2010年上升到160名,2011年升至164名,連續幾年都出現600分以上的高分,2011年600分以上考生達8名,一本上線48名,上線率達到14%。二是師資的突破。縣委、縣政府從2007年開始堅持每年都要為靜樂一中招聘教師,到2011年已有55名優秀師範類本科生充實到高中教師隊伍,初步形成了結構合理的高中教師人才梯隊,高中教師短缺的狀況得到徹底解決。三是辦學條件的突破。積極利用上級投資,為一中建成了綜合實驗樓、新教學樓,重建了伙房餐廳,新增建築面積達8000餘平方米;新裝備了物理、化學各兩個標準化實驗室、一個生物標準化實驗室,配置微機60台,建成了兩各個計算機教室,配備多媒體32套,靜樂一中率先在全縣實現了多媒體班班通。四是管理的突破。靜樂一中領導班子完成了新老交替,一批思維活躍、年富力強、富有一線經驗的新人走上領導崗位;創新了管理考核機制,績效管理更有效、激勵更有力;打破了先前論資排輩、先入為主的用人格局,一大批教學新秀脫穎而出。五是多樣化辦學的突破。在加強文化課教學的同時,注重藝術體育特長生的培養,拓寬了學生的成才渠道,藝體類考生達線率逐年攀升。高中教育的快速發展,有力地帶動了義務教育,刷新了靜樂教育的整體形象。
3.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教育文化廣電體育局新領導上任後,立即著手轉換職教辦學思路,提出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辦學理念,積極改善硬體設施、強化師資建設,創新辦學機制,改革辦學模式,調整專業設定,實行“雙證書”和“綠色證書”制度,既注重外向型人才開發,穩定外向型人才輸出;又注重內向型人才培養,向三產行業輸送人才,推動本地經濟發展。針對中考分流後上不了高中的學生,在加強高中學歷教育、夯實文化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其一技之長,為其升學或就業做準備;針對企業職工開展職工崗前培訓,強化技能培訓、文化知識補習培訓,提高企業生產力和競爭力。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切入,職業中學成為集學歷補償、技術教育、職業培訓為一體的職教培訓基地。學生註冊人數持續增長,2011年對口升學本科達線達到8名。成人教育繼續發展,辦學領域進一步拓寬,中央電大教學點落戶靜樂,進修校一校掛兩牌,成為中央電大教學點之一。截至2011年底全縣參加自學考試、函授學習、電大學習的各類學員達到 名,其中專科層次 名、本科層次 名。
學前教育
4.學前教育。從2011開始,國家正式實施“學前三年行動計畫”,省里又進一步實施“學前教育推進工程”,學前教育迎來了發展的春天。我縣緊抓發展機遇,提出到2015年,實現縣城“滿三”、鄉鎮”滿二”的目標,基本普及學前三年教育。2009年,教育主管部門搶抓機遇,積極爭取上級資金萬元,著手重建縣職工幼稚園,經過一年多的緊張施工,平方米的新園舍正式建成。2011年秋,縣職工幼稚園重新啟用。縣職工幼稚園作為示範幼稚園,教育主管部門堅持高標準定位、高起點起步、高質量運行,著眼於引領和帶動全縣學前教育規範發展、健康發展。為落實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完善縣城河西居民區的配套建設,2011年1月26日縣黨政聯席會議決定,在縣城西郊西崖底村新建靜樂縣第二幼稚園,作為年內要興建的20項基礎工程之一。第二幼稚園設計標準高,占地面積約10.5畝,建築面積約4009.82㎡,設計容量為15個班, 總投資1251萬元,主體建築為三層樓房,框架架構,園舍區間布局合理,功能齊備。
校外教育
2009年以來,靜樂縣校外教育蓬勃發展,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正式啟用。2011年,活動中心有教師18名,舉辦各類活動班、活動小組18個,學生近400名。教育文化廣電體育局專門出台了《關於開展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與學校教育有效銜接工作的通知》、《關於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的安排意見》,建立了校外教育的長效工作機制,將校外教育正式納入常規管理內容,將校外實踐活動列入學校教學計畫,實現校內校外教育的銜接。活動中心開辦了舞蹈、書法、器樂、繪畫等十餘類特長培訓班,組織學生開展各類科技和藝術活動,積極開展“送教到校”,直接派教師到學校上科技和藝術活動課,提高了學校活動課的質量。2010年校外活動中心在省級綜合評估中榮獲全市第一,被忻州市教育局評為“實績突出”單位,2011年9月在全市青少年“校園時代”才藝比賽活動中榮獲集體優秀組織獎。教育文化廣電體育局獲“2011年度全市校外教育先進單位”榮譽。
德育政教安全工作
德育工作方面,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工作原則,緊貼學校教育實際,以基層黨團組織為核心,以黨團活動、思政課教育、班主任工作為主渠道,以營造良好思想氛圍和加強各科德育滲透為著力點,取得較為顯著的成績,促進了學校工作,提高了育人效果。一是堅持德育政教工作與教學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檢查、一起考核,每年都要將德育列為年度主要工作。二是圍繞當前黨員幹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重點,狠抓思想政治學習和基層組織建設,積極選樹先進先進典型,帶動師生思想道德建設。狠抓班主任培訓和教師職業道德培訓,培養了一批骨幹班主任和師德模範。三是鞏固德育主要陣地,拓展政教工作內容。將班例會正式列入課程表和教學工作計畫,努力促進榮辱觀進課堂、安全教育進課堂,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進課堂,推動思政課向生活延伸,實現思政課與學生生活世界的連結。四是創新德育工作思路,在突出“教學育人”的基礎上,力求在管理育人、環境育人、服務育人方面取得新突破。
學校安全工作方面,堅持“教育為先、預防為主、管理為要、綜合治理”的工作方針,進一步完善制度機制,強化了安全措施,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嚴格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充實了學校警務室力量,完善了公安執勤巡邏機制,擴大了公安保衛覆蓋面,保衛力量延伸到農村學校,中心校以上學校全部成立警務室。加強了安全硬體設施建設,所有縣城學校安裝了視頻監視設備和應急照明燈。實行聯防聯治、群防群控,加大宣傳教育和演練力度,不斷提高師生安全防範意識和應急反應能力。正式將消防安全知識搬進課堂,納入校本課程,提高了學生自防自救互救能力。
體育衛生工作情況
按照國家課程標準,開全開足了體育課和健康課,配齊配強了體育師資,各校體育課得到應有的重視,中考體育考試得到規範。積極推行一小時陽光體育鍛鍊,各項體育活動異彩紛呈,成功舉辦了“廉政杯”籃球賽、煤運杯桌球賽,廣大中國小學生踴躍參與,激發了體育運動的熱情。教育文化廣電體育局積極爭取上級支持,為所有中心校修建了專門的體育場地,配齊了健身器材和體育教學器材,為體育課教學和中小學生廣泛開展體育鍛鍊創造了條件。高度重視衛生教育工作,積極開展學生體質健康測評工作,建立了學生體質健康檔案,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和個人衛生習慣。
教育管理與改革
以目標管理責任制管理和考核為重要內容的教育機制改革成效明顯,受到省教育廳嘉獎,教育管理的規範化、科學化水平實現新的飛躍。實行校長目標責任制管理考核,將發展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起到了引導工作、規範辦學、激勵校長的多重功效。在考核過程中,狠抓考核結果運用,考核前三名的校長授予紅旗,後兩名的校長發給黃旗,並與校長績效工資掛鈎,連續兩次得黃旗的校長一律免職。實行主要工作日程式管理,工作運行實現了序列化、規範化。實行校長定期集中匯報制度,打造了“校長論壇”式的交流學習平台,校長素質得到整體提升。實行校長興辦好事實事承諾制,引導校長每年為師生、為學校興辦了不少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實事。
新課程改革迅速推進。狠抓教師業務學習和教學反思,大力開展聯片教研,促進了校際間教研教改的均衡發展。07年至現在,我局大力推行“走出去、請進來”, 努力提高教師業務能力, 僅2009年就組織教研人員、校長和骨幹教師赴杜郞口中學參觀學習50餘人次,赴廣州生本教育基地學習60餘人次,赴原平實驗中學學習近400人次;校長和教師赴鄭州、太原等地學習130餘人次,派出23名中國小教師參加了國培計畫,暑假期間請回了太原市的9名名師做了36節次的示範教學和課改講座,參訓教師1800餘人次,引入了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大膽借鑑山東“杜郎口模式”和原平實學“雙合教學”模式,課改邁出了實質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