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鄉位於安徽省宣城市寧國市西郊,青龍湖生態旅遊區北部,距市區7公里,全鄉轄3個村、96個村民組,有人口1.4萬人。面積151平方公里,有耕地3100畝,山場18萬畝,毛竹4.2萬畝,有安徽竹鄉之稱,森林覆蓋率88%。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越,是寧國市旅遊鄉鎮之一。近年來青龍鄉黨委、鄉政府堅持“生態立鄉、旅遊強鄉、和諧安鄉”,突出抓好青龍湖生態旅遊區和水源地保護,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整治農村環境衛生,推動重大環境治理工程建設,落實規劃,統籌發展,較好地實現了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的“雙贏”,2011年被國家環保部評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2010年,完成財政收入175萬元,比上年增長17%;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3億元,比上年實際增長94.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00萬元,比上年實際增長4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300元,比上年實際增長16.19%。2011年,全鄉完成財政收入343萬元,比上年增長46%;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100萬元,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9145元,比上年增長1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安徽省宣城市寧國市青龍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下轄地區:青龍村 龍閣村 西林村
- 政府駐地:青龍村
- 電話區號:0563
- 郵政區碼:242300
- 地理位置:安徽東南部,長三角西部
- 面積:151平方公里
- 人口:1.4萬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青龍湖生態旅遊區
- 車牌代碼:皖p
地理位置
招商引資
【特色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
2011年,全鄉新增宣城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宣城市林業龍頭企業2家,新增有機認證、標準化農業示範區、標準化養殖小區各1個。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培養經營大戶,帶動重點行業發展,全鄉共有專業合作社12家(其中2011年新增5家),共有社員700餘人,營業額達4000萬元。發展食用菌種植戶100餘戶,種植量180萬棒’規模養殖戶50餘戶,年出禽量150萬隻,豬出欄量5000頭,牛出欄量100餘頭。完成人工造林810畝。2011年,盛園火烘魚產銷專業合作社被評為宣城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十佳示範社。
【生態旅遊建設積極推進】
2011年,投入資金220萬元,分別建成了以竹文化和民間飲食文化為主體的龍閣景觀點,建成了全程2.4公里的儲家灘景觀大道,成功承辦了“中國寧國”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節參觀活動。積極發展“農家樂”鄉村游,努力打造儲家灘“農家樂”集群,全鄉共有五星級“農家樂”1家,四足級“農家樂”1家。建成日處理能力10噸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環評、“三同時”執行率均達100%,企業污染物排放達標率1009%。2011年通過國家環保部驗收,被評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龍閣村被評為國家級生態村。
新農村建設
2011年,確定西林村為美麗和諧鄉村建設村,以“圍繞茶產業、突出茶文化”為建設思路,投入資金60萬元建成了融演出廣場、水軒長廊、茶工藝雕塑、茶藝表演為一體和以“西域茶鄉、神龍之戀”為核心的西俞茶公園。成功承辦了寧國市第一屆全民運動會賽事“環青龍湖”腳踏車賽,西俞茶公園作為賽事的終點站和頒芡現場,充分展示了美麗和諧鄉村的建設成果。全鄉連續兩年榮獲全市新農村建設三等獎。
民生保障
2011年,完成投入240餘萬元的人飲工程建設,解決了1911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完成2010年度第一、第二批共114萬元的5個移民後扶項目建設;完成2011年度第一批移民後扶項目40萬元,發放移民後扶直補資金84萬元。完成了“村村通”延伸工程9公里。農村沼氣池建設。
2011年,全鄉先後遭受了年初的雪災和汛期的“6.15”、“9.17”洪災,災後修復水毀河堤3400餘方,清理河道1000米;全年共發放各類救災款13.64萬元,解決受災農戶361戶共1000多人的生產、生活、住房困難。通過危房改造工程,全鄉4戶危房戶房屋得到及時重建,14戶房屋得到除險加固。認真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60歲以上人員納人發放人數占應發放人數比例達100%,16-59周歲覆蓋率達81%認真開展城鄉居民合作醫療籌資工作,籌資率達98%。2010~2011年,全鄉連續兩年榮獲寧國市政府頒發的民政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社會事業
2011年,全面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全年投入近10萬元加強技防工作,摸排各類矛盾糾紛49起,其中重大疑難糾紛5起,調處成功率100%。禁賭、禁毒專項治理、校園及周邊安全環境集中排查整治取得明顯成效。全年全鄉共接待來信來訪56起,均得到辦理答覆,無一起赴省進京上訪。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全年未發生一起安全生產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