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河群

青龍河群

青龍河群(Qinglonghe Gr.)的時代屬古元古代。分布於河北龍縣沿青龍河地區。為中深變質岩系,自下而上分為張家溝組和脖羅台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龍河群
  • 外文名:Qinglonghe Gr
  • 命名者:白瑾等
  • 命名時間:1984年命名
簡介,命名,沿革,特徵,

簡介

主要為變質礫岩、變粒岩、片岩、頂部鎂鐵閃石岩和鎂鐵閃石磁鐵石英岩及鐵層,厚1000米以上。屬河流、海濱、淺海沉積。Rb Sr全岩等時線年齡(20.6±3.1)億年和(23.9±0.7)億年,變粒岩中鋯石U Pb年齡25.1億年。與下伏雙山子群呈不整合接觸。

命名

白瑾等1984年命名(孫大中等,1984)。命名剖面位於河北省青龍縣雙山子西北約8.5km,參考剖面位於雙山子南西約5km。

沿革

1960年,長春地質學院在青龍地區創名雙山子群和朱杖子群,前者自下而上分為茨榆山組、上白城組、萬槽咀組,後者分為桲羅台組、褚杖子組。河北地質局區調二隊(1974)將這兩個群合併稱為朱杖子群,自下而上分為老爺廟組、上白城組、老李洞組、桲羅台組、褚杖子組。1979年,冀東地質指揮部將朱杖子群自下而上分為張家溝組、上白城組、桲羅台組。1984年,白瑾等認為朱杖子群幾經重複,鑒於其層序和厚度的失真,朱杖子地名又位於它分布區之外,因而新建青龍河群,自下而上分 為張家溝組和桲羅台組,時代定為古元古代。

特徵

沿青龍河上游地區呈北北東向展布,北起青龍縣柞欄杖子,經桲羅台、西漢溝、馬杖子、張家溝,南至廠房子東溝、吊魚台
1. 張家溝組 以變礫岩為主,夾薄層狀斜長變粒岩、雲母片岩和含石榴二雲片岩。由於褶皺重複,礫岩層由東至西出現4次,其中包括原朱杖子群老爺廟組底部變礫岩層和原桲羅台組底部變礫岩層。礫石成分複雜,主要有花崗質岩、各種變火山熔岩、脈石英、斜長變粒岩、片岩及磁鐵石英岩等。礫石磨圓度好,分選差,一般為10×3×1cm3,大者可達120×60×30cm3,常被壓扁拉長呈扁平的凸鏡體。膠結物的變質產物以二雲(黑雲)斜長變粒岩、二雲片岩為主,局部為斜長角閃岩。組厚一般為50—170m。
2. 桲羅台組 下部為中—厚層黑雲(二雲)斜長變粒岩夾角閃黑雲斜長變粒岩、二雲斜長片岩,向上為含石榴二雲片岩與黑雲斜長變粒岩互層,靠頂部為鎂鐵閃石岩和鎂鐵閃石磁鐵石英岩鐵礦層。組厚約888m。該群變質程度屬高綠片岩相至低角閃岩相。其呈現由軸向北北東軸面傾向西的兩個向斜及其相間的背斜所構成的同斜褶皺構造。原岩為沉積礫岩、雜砂岩、泥質岩和鐵矽質岩等,屬河流相-濱海-淺海相沉積產物。其桲羅台組Rb-Sr全岩等時線年齡為2064±314Ma(孫大中等,1984),羅修泉等(1982)1獲得該群變粒岩Rb-Sr全岩等時線年齡為2389±73Ma。根據上述兩組的11個樣品所 得Rb-Sr等時年齡為2082±314Ma,該群年齡範圍大體在2400Ma—2050Ma,2080Ma左右可能代表其變質年齡。沈其韓(1990)獲得變粒岩鋯石U-Pb年齡為2512±4754Ma,可能代表碎屑鋯石結晶年齡。該群與上覆長城紀常州溝組呈不整合接觸。該群底部的張家溝組變礫岩具濁流沉積特點,並以不整合覆於古元古代的雙山子群變粒岩、片岩和變中基性火山岩等不同岩性層位之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