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略之父大前研一在其作品《再啟動》中使用了這一辭彙,該書譯者對此的解釋是:青鳥綜合症,特指年輕人中近年來常見的一類職業困惑——它表現為頻繁更換職業,頻繁跳槽,總是找不到適合自己的職業和職位。就像童話《青鳥》,總是找不到心中想像的那隻美麗的青鳥,於是一直不停地奔跑尋找,像暴風雪中迷失方向般到處亂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鳥綜合症
- 著作:《再啟動》
- 作者:大前研一
- 領域:心理學
青鳥綜合症含義,80後的工作青鳥綜合症,青鳥綜合症患者的特徵,“再啟動“治癒“青鳥綜合症”,
青鳥綜合症含義
蒂蒂爾和米蒂爾是兄妹倆,家裡很貧窮,聖誕夜他們趴在窗台上看著別人家豐盛的晚宴很傷心。這時美麗的仙女告訴兄妹倆,如果能找到傳說中的青鳥,就會過上幸福的生活。可是必須經過普通人不敢去也從未去過的地方,兄妹倆出發了,同行的還有狗、貓、麵包、糖、光等,開始了尋找青鳥的冒險旅程,他倆經歷了千辛萬苦······最後,終於找到了青鳥,令人驚奇的是發現青鳥就在自己的家裡。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幸福需要尋找它的人有勇氣、不怕苦、不自私,幸福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青鳥綜合症,選取了本故事中的一部分含義,即因為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究竟在哪兒而不停的尋找,最終陷入迷茫和困惑。
因此可以認為這一辭彙源自日本,只要描述了當前日本社會某一類年輕人出現的心理現象。這一類年輕人往往在學校時成績突出,畢業後也找到了相應的工作,但是因為自身並不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追求和嚮往,容易陷入頻繁跳巢的境地,最後卻發現換了很多工作,失去了時間和經驗的積累,卻沒有真的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同時,由於自身往往過於自我和缺乏與他人溝通的能力,容易陷入悲觀情緒,在迷茫中度過人生。
大前研一認為,人一定要有明確的自我定位,只有真正的明白自己,才可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優勢和興趣所在,進而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成就自我。
《從優秀到卓越》中也提到了這一點,一個人真正的道路所在,往往在於興趣和長處的交匯點。
80後的工作青鳥綜合症
80後職場人士近七成不滿意生活水平,近五成想立即跳槽。調查顯示,有54.5%的“80後”曾有過跳槽的經歷。其中,有三次以上跳槽經歷的,占23.7%.而46.8%的人“現在就有跳槽的打算”;從沒有跳過槽的“80後”占45.4%;只有12.2%的人打算在現在的單位乾到退休。這反映出“80後”群體普遍受到“青鳥綜合症”的困擾,具體表現為:總是對自己現有的成就不滿,頻繁跳槽,找不到適合自己的職位。總認為“理想在別處”。就像童話《青鳥》中總也找不到理想的那隻青鳥,只是一直不停地奔跑。調查還顯示,有高達67.85%的受訪者對自己的生活水平感到不滿,考慮轉換環境。但因為生活經濟壓力,敢於跳槽的仍屬少數。
青鳥綜合症患者的特徵
首先給這個病起名曰“青鳥綜合症”的,是日本名古屋市立大學醫學系助教清水將之,他認為患此病者有以下共同特點:
①畢業於一流大學;
②為了進入這種大學在學習上相當出眾;
③是一流公司的傑出的職員,被周圍所羨慕。
以上是患這種“病”的必要條件。
青鳥綜合症患者的口頭禪:
“怎么辦呢?”
“現在的工作沒有意思,不想再幹了。這個地方好嗎?一定還有更適合於自己的工作崗位。”
“這並不是我想要的。”
“隨便吧,我覺得挺好”
“可是,想乾什麼呢?”
“我不知道……”
很多的年輕職員可能認為,也許自己會患上這種病。因為清水所指出的三個條件在現代一流公司工作的職員特別是對於那些“出色”的人來說,正符合他們的情況。
有了這種疑問的傾向,為了能考進自己畢業的學校,從中國小時起甚至犧牲了遊玩的時間拚命地用功學習。而今又考慮現在所工作的公司,會不會出現所猜測的情況?
那么患了這種病後會陷入怎樣的症狀之中呢?它是首先從“對工作漠然置之並抱有不滿”開始的。工作沒有意思。除此之外還沒有自己想乾的工作。就這樣不斷地考慮,而不能投身於工作。在工作場所的人際關係也處理不好。其結果,最簡單地從好容易才進去的一流公司中停止了工作而退了出來。
在“青鳥綜合症”患者轉崗的場合,與現在的人不同,沒有下、轉崗的目的和深刻的理由,辭掉了工作卻不知再選擇什麼職業才好是其特徵。有目的和理由想轉職的人和已經轉職的人會長出一口氣地說:“不是自己所嚮往的工作。”實際上這是一種新的“病症”。
對什麼都是這種情況。這樣一來,青年們面對於此也是著急不得的。清水在給該病命名時這樣說:“與這些青年談話所注意到的是,他們不滿足於自己所處的場所。在這種情況下並不是在努力奮鬥,而說什麼‘應該另有更適宜的地方’,雖然連個目標都沒有,但是卻是在尋求安居的地方。讓人覺得完全象暴風雪中迷失方向的‘青鳥’那樣飛散到各處。我將這類青年們稱之為‘青鳥綜合症’患者。”
“再啟動“治癒“青鳥綜合症”
看了大前研一先生的《再啟動:獲取職場生存與發展的原動力》一書後, 猛然發現近幾年來的工作生活片段,竟然和書中所寫的“青鳥症候群”相仿, 有時候明明想法很多, 說的很多,實際上付諸行動的部份竟少的可憐。 是能力不足嗎? 我想更多是因為日積月累形成的因循怠惰慣性。 再過幾年就35歲, 正好是大前研一先生所描述“著魔十五年”的開端, 我對自已許下承諾, 決對不能成為大前研一筆下的“著魔者”。
我發現讀大前研一的書總是給我很大的啟發,他可以算是我人生中的老師。雖然他沒親身授課於我,但是從他的著作里,我了解到自己的膚淺,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收益匪淺。
從《再啟動》的序里介紹這本書是用來鼓勵三十五到五十歲的中堅份子,讓他們可以從中找到方向,並且再啟動。我把書買了之後才讀到序篇。當時我有點後悔,認為我還沒到那個年齡,應該沒那種煩惱吧!然而讀了之後,我就開始改觀,覺得現在讀了可以讓自己做好準備。
大前研一說“專案一起動,計費器就開始跳表,因此,能在預定期限內,以預計品質順利完成專案的人,也就是能夠勝任‘專案經理’職務的人,有極高的價值,在未來將是非常珍貴的人才,專案導向的組織是今後主流,企業才能在新大陸勝出,諸如:YouTube及Google皆採用靈活且應變迅速之特偵組織,比墨守成規的金字塔組織更適於創新。 ”哈佛商學院建議理想上班族應具備“T型人才”,同時擁有深度的專業及跨學科的廣度,大前研一進一步建議,身為通才的同時,如果擁有兩項專業的“π型人才”則更為理想。重點如何是如何快速成為π型最有價值IT職場優勢競爭者?
如果人生得以延長卻無法實現自己當初的夢想,那么人的死亡就是不幸的,算不上是死得其所。那么應該怎樣做才好呢?我的做法通常是這樣的:在行不通的時候考慮重新開始,就像按動電子計算器上的清零那樣,一切都驟然而止。為了儘快重整旗鼓,必須徹底切斷後路才行。 我們來看看這本書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一)再啟動迫在眉睫:認識自我與現狀
一開始先讓你了解時代的變遷。以前的時代,經濟狀況和商機模式都已經慢慢走下輝煌的舞台。我們應該注意到未來的動向了,而且必須儘快搬遷到“新大陸”去。如果繼續墨守成規的話,即將被未來的社會淘汰。大前研一說未來的新經濟是一種金錢與資訊都跨越國境的無國界經濟,以網路空間為經濟活動中心。
(二)自我改造,別說沒時間
大前研一說,有心改造自己的人,絕對不要說“沒時間”這句話。特別是35-50歲的人,要應付瞬息萬變的未來,一定要擠出時間用來“自我改造”充實自己,而不是用於永無止盡的加班。
(三)活用金錢,刪減3大開支
至於善用金錢,更是必要手段。日本的情況和台灣狀況也差不多,多數上班族的薪資多年不動,大前研一形容,我們早已進入「薪資差百倍”,生活成本也差10倍的時代。 所幸,品質相當、價格只有十分之一的東西多得是,關鍵在於上班族是否意識到此點,試著刪減固定支出,籌措出“再啟動”所需的錢。
大前建議可以刪減的固定支出,有3個項目,分別是房子、車子和子女教育經費。 他說,不要太早買房子,免得一輩子都在付房貸;他認為應設法降低住的成本,他推薦的生活模式是「平日在市中心租屋住,方便通勤;周末住郊區自購住宅,享受良好環境。”
(四)時刻準備再啟動:在心理和生理上做好準備
既然了解要搬遷到這個”新大陸“,我們必須打好的基礎是什麼呢?中堅份子的危機是在公司里被夾在中間,無法做重要的決定,必須聽上司的命令,而且又會受到年輕的部下鄙視,覺得自己只是指示他們做事,什麼都不會卻拿比較高的薪水。往往很多中堅份子就因此而放棄,每天得過且過,最後終於面臨裁員危機。
大前研一認為這是中堅份子再啟動的一個機會,是開始學習工作以外的新知識的好時機。那么第一基本功就是別再說沒時間。我們應該積極學習,所謂學海無涯,學習工作以外的知識以備在未知的世界可以換跑道。作者說成功的企業家通常都是知識豐富的通才,無論他們到哪一個領域都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五)沒有理解新經濟的本質,永遠都不可能真正再啟動
這裡強調新舊經濟模式的差異,傳統模式”Do More Better” 已經到了極限,想成功接下來就必須創新。創新的靈感來自於現今社會,想了解就必須不斷輸入新的資訊。在這資訊過份發達的時代,我們必須學習如何把資訊過濾。大前研一分享他的三大輸入法,(1)用RSS技術過濾新聞;(2)到網上論壇吸收更多的看法;(3)到現場觀察。
大前研一以一些知名企業為例,分析他們的經營策略,讓你了解為何Dell, Cisco, Zara, H&M, Google, FoxConn 等知名企業會那么成功。除了正面教材,作者也舉例一些大企業脫離不了傳統的經營手法,分析為何他們的作法在未來為何不再行得通,他們可以如何改變。對我來說第四章是整本書最精彩的一篇,它使我得到靈感,它讓我腦筋轉動。
(六)Web2.0時代的新價值觀
自從有了網際網路之後,受到最大影響的應該是媒體吧!我們開始在網上看電子新聞和部落格、開始上youtube觀看電視節目和一些有趣的影片和電影、我們不再依賴書信聯絡,因為可以用email和MSN直接聯絡、我們開始在facebook上認識朋友,聯絡感情。傳統的媒體漫漫地沒落,我們的社會已經步入了web 2.0的時代了。傳統媒體的企業家現在應該是熱鍋上的螞蟻吧!為了保障以後不被淘汰,轉變是必然的。
如果重新啟動之後,進展並不順利的話,那么不妨再次推倒重來。在操作電腦的時候,有時也要關機,重新啟動一次才行。即使失敗幾次,甚至是落後於人也不要緊,只要在工作中確實有自信, 就可以在人生當中享受樂趣,這是因為他們生活在“自己選擇的人生”當中。而最不能令人接受的就是,生活在“別人設計的人生”里,諸如父母的望子成龍、老師的辛勤教誨、上司的長官意志等等。如果聽憑擺布、樂不思蜀的話,或許只是痛快一時而必定會存有後患,因為終有一天你會認識到其實這並不是自己的人生,那個自覺醒的“真實的瞬間”必定會到來。 結果就是他們終於意識到,自己以前的生活只是為了實現他人所期待的人生目標而奮鬥,當他覺醒的一剎那,就是我所說的“真實瞬間”。
大前研一認為,人一定要有明確的自我定位,只有真正的明白自己,才可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優勢和興趣所在,進而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成就自我。想要改變,就必須拋開成見,忘記自己以前所學的,謙虛地重新開始。就像電腦reboot一樣,讓我們為將來重新出發,治癒“青鳥綜合症”,再啟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