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陽書院

青陽書院,亦稱山房、書堂、書舍或精舍,初為名人讀書處,後演變為名流會文、講學處所。唐天寶末年(756前後),始於九華山龍女泉側建李白書堂。至宋代,先後建有書堂8所,均座落九華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陽書院
  • 外文名:無
  • 亦稱:山房、書堂
  • 始建:唐天寶末年(756前後)
歷史,改建,

歷史

明代建院講學之風盛行。嘉靖七年(1528),青陽知縣祝增於九華山化城寺西創建“陽明書院”,池州知府為該院置學田數十畝。嘉靖十二年,池州知府侯緘,復於化城寺北建“甘泉書院”。其時,王陽明、湛若水先後來九華,本縣名流柯喬、章允賢、江學曾、王世祿等亦隨之上山讀書、講學,附近四周前來求學者甚多。萬曆五年(1577)。知縣蘇萬民於蓉城妙音寺側建蓉城書院,有房舍20餘間,聘有名流任教。萬曆十二年,石埭畢心坡於九華山獨資創辦東壁書院。泰昌元年(1620),本縣學者施達於九華天柱峰側建天柱書院,親自授徒講學。至明末,全縣建有書堂、精舍10餘處。清代,九華山原有書院,多廢置。乾隆二十五年(1760),知縣孟承封,將蓉城書院移建於縣學東側,新建講堂、前廳各3間、齋房12間、廚房5間。後將江氏義學併入,自此,書院基金豐厚,校舍倍增,辦學成績名列為池州全郡書院首位。鹹豐三年(1853),毀於兵燹。同治四年(1865),照舊規模重建,更名為臨城書院,由江氏後裔江壽祺經理。書院學員,主要是讀完《四書》的童生,次為縣內準備應試的生員。

改建

學員入院後,以學習經史詩文為主,並聆聽知縣宣講上諭、律例及訓諭。每月可領取若干膏火銀。光緒二十九年(1903)春,改建為縣立蓉城高等國小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