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昌青蛙獅,名為“瑞獅”,俗稱“蟾蜍獅”,又名“神獅子”,是中國廣東乃至全中國獨具特色的擬獸舞蹈,是象徵著勇敢和力量以及驅魔、避邪、保人平安、帶來吉祥等民俗色彩的娛人娛神活動,樂昌市三溪、秀水、坪石、黃圃等鎮過去不僅廣為流行,而且還有不少民間自發組織表演團體《獅子堂》、《獅子會》,在年節喜慶場合起舞助興,是當地民眾所喜聞樂見的一種民間舞蹈。
2009年,獅舞(青蛙獅)被列入廣東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蛙獅
- 地理標誌:廣東省樂昌市
- 非遺級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發源地:湘南桂陽一帶
- 發源時間:元末明初
- 流行地區:粵北湘粵交界地區
源流,表演形式,現狀,傳承,
源流
青蛙獅,據清朝流傳下《獅子歌》中獅子名稱為瑞獅,取祥瑞之意,表達人們對祥瑞的嚮往,俗稱“蛤蚧獅”,又名“神獅子”,不僅有舞獅子,還有打拳,跳樁,還有對唱獅子歌等多種表演。原起源於湘南桂陽一帶,並沿武江傳播到粵北地區,從此發展並流行於粵北湘粵交界的鄉鎮,是廣東乃至全國獨具特色的擬獸舞蹈,是象徵著勇敢和力量以及驅魔、辟、保人平安、帶來吉祥等民俗色彩的娛人娛神活動,樂昌三溪、秀水、坪石、黃圃等鎮過去不僅廣為流行,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獅坪石鎮神步村新畔沖村李姓,和隔壁的寨背村蕭姓還聯合組成獅隊,在正月初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出門到各村各戶拜年對唱獅子歌,在而且還有不少民間自發組織《獅子堂》、《獅子會》,在年節喜慶場合起舞助興,是當地民眾所喜聞樂見的一種民間舞蹈。從元末明初便開始形成,當時作為戰亂時期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一種祈求 同時也是一種手藝,在戰亂時期,人們遷徙的同時也憑藉著表演謀生,在清乾隆年間開始走向系統繁榮,民國時期漸漸的衰落,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停辦並且遭到破壞,改革開放之後一度迴光返照,出現繁榮復興之象,然而,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文明的發展,工業化的加快,農村青壯年大量的流入城市裡,這一傳統文明的傳承出現的巨大危機,面臨著無人繼承,同時也無人欣賞的局面,老一代的藝人們逐漸老去,新一代的青壯年不願繼承,導致如今只有個別老人家在述說著當年的輝煌,哼唱著數句獅子歌,卻無法再復當年之景,三溪鎮還有一些令人欽佩的傳承人為這一門優秀的文化延續香火。1994年和2006,《粵北民俗大觀》和《中華舞蹈志·廣東卷》均作了記載。
表演形式
獅子一般由紙與竹裱糊而成,在繪製圖案,然後獅子頭旁邊掛上鈴鐺,獅子額頭插上野雞的尾巴毛,青蛙獅由民間藝人6-10人表演,其中三人敲鑼、擊鼓、打鈸伴奏,另三人分別扮演獅、佛、猴,後兩者手持葵扇、彩巾或青草,圍繞獅子的前後左右,還有一人持書盒拿紅,用幽默、風趣的形態,做出各種逗、引、驚、懼的舞姿動作,配合蛙獅瘙癢、舔毛、抖毛、打滾、跳躍、跌扑、騰翻、直立等動作套路表演,並由捧盒子的人和主家對唱獅子歌的表演,一般在正月到村莊拜年時,首先要從村子大門進入,而此時村民會先將大門關閉,首先發出對歌,來考驗獅隊,獅隊中會有一個捧盒子的人專門對歌,對歌一般採用客家話,當對歌持續一段時間,主家無法對下去或者是覺得獅隊的對唱很好後,便開門迎獅,將準備好的紅包放入盒子,同時獅隊的人將紅掛在村子大門或者是祠堂,祖堂的大門上,稱為"上紅",獅子歌多為吉祥慶賀之語,語言簡樸,貼切生活同時又包含著歷史文化故事,表現著人們隊美好生活的嚮往,獅子歌並沒有太固定的模板,很多都是即興而來,並且獅歌 的內容也是與時俱進,新中國成立初期,獅歌的內容也出現了對毛主席的歌頌,和對新中國成立的歡快,在改革開放初期的獅子歌里融入了對改革開放,包產到戶的偉大決策的歌頌,包含著農民對於時代的進步的嚮往和憧憬。1994年和2006年,《粵北民俗大觀》和《中華舞蹈志·廣東卷》作了比較詳細的記載。
現狀
如今,青蛙獅已經離現代青年人的距離愈來愈遠,青年知道青蛙獅的寥寥無幾,只剩下一些花甲耄耋的老人還保留著那曾經的輝煌記憶,每每坐在村子大門樓下問及老人這一傳統技藝之時,老人們眼裡露出淡淡的微笑同時又是後繼難行的無奈,幾句用客家話唱出的獅子歌,承載的是藝人們的美好記憶,也是青蛙獅的精髓所在,老人常言,青蛙獅無歌不成青蛙獅,獅子歌不同於客家山歌那種曲調高亢,而是一種祥和綿長的哼對,只有在對唱之中才能夠更加的表達著人們舞獅子,求吉瑞的美好願望,對唱獅子歌,並非任何人都能夠勝任,由於並非所有獅隊的村莊都講客家話,所以對於一些不通曉客家話的人也是難以勝任,客家話唱獅子歌有其獨特的優勢,因為許多的鄉村的話語中多趨於平韻,而無客家話的平仄分明,所以大多數都是用客家話對唱。除此之外,沒有想像力,和一定的語言能力,但是它又對文化程度要求不高,常常一字不識的婦孺能夠對唱過能文的書生,但是對唱獅子歌也是很費勁的,老人講述他們曾經在給人家拜年的一次經歷時,他們的捧盒(也就是負責對唱獅子歌並且拿書盒接紅包的隊員)在對唱幾句之後出現啞口無言尷尬場面,於是連忙換將才姑且過關,有時候遇到善歌的婦女,獅隊可能要對唱數小時才能夠結束,或者是獅隊對唱失敗,這也引得旁邊的村民高呼喝彩,雖然獅隊失敗了,但是主家還是會把紅包給獅隊,因為這就是一種節慶的娛樂活動,沒有任何的複雜比賽之間失敗的不悅,並邀請其進廳上紅,以求祥瑞。
傳承
政治經濟文化相互交融又相互影響,青蛙獅的產生正是在一種特定的政治經濟環境下產生,在農耕文明的時代,青蛙獅不僅是人門祈求祥瑞,祈求豐收的活動,也是一種能夠帶來經濟效益的技藝,既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求,也滿足了人們一定的物質文化需要。因此,一種文化活動的傳承必不可少的是需要經濟物質的支持。隨著時代的發展,工業化的加快,信息網路的普及發展,手機電腦等信息工具的普及化,娛樂活動的多元化以及思想潮流的演變使得青蛙獅仿佛和當下的時代脫軌了,它難以在滿足現代人對於快餐式文化的需求,更加難以滿足人們對於經濟物質的追求,因此也就導致了如今的局面。所以青蛙獅的傳承不僅需要政府文化部門對其的重視保護,打造更高的地方文化品牌。更加需要對這一文化的經濟方面的支持,培養一批新一代的傳承人,同時也要更加系統的去了解這樣一門文化,建立相關的資料庫,加大對青蛙獅的宣傳,使得社會對青蛙獅有更多更廣的了解。開展文化演出,並加以創新更加系統的編排青蛙獅使青蛙獅能夠像戲曲一樣登上更大的舞台。同時也需要藝人們去培養新的傳承人,並讓新一代的傳承人去工具當下時代的需求加以改革,去融入這新時代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