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鐵路低溫早強耐久混凝土施工工法

青藏鐵路低溫早強耐久混凝土施工工法

《青藏鐵路低溫早強耐久混凝土施工工法》是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完成的建築類施工工法,完成人是白楊軍、王崇新,適用於高原、高寒多年凍土區對混凝土低溫早強、抗凍耐腐、抗氯離子侵蝕和耐風蝕等性能要求較高的混凝土工程,對其他地區耐久性要求較高的混凝土施工也有一定借鑑作用。

《青藏鐵路低溫早強耐久混凝土施工工法》主要的工法特點是摻加多功能複合型外加劑;採用集中混凝土拌合站供應;採取“三階段養護工藝”進行全過程養護;採取持續監控的辦法。

2008年1月31日,《青藏鐵路低溫早強耐久混凝土施工工法》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評定為2005-2006年度國家一級工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藏鐵路低溫早強耐久混凝土施工工法
  • 工法編號: YJGF059-2006
  • 完成單位: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
  • 主要完成人:白楊軍、王崇新
  • 套用實例:青藏鐵路格拉段DK1255+128開心嶺2號特大橋
  • 主要榮譽:國家一級工法(2005-2006年度)
形成原因,工法特點,操作原理,適用範圍,工藝原理,施工工藝,材料設備,質量控制,安全措施,環保措施,效益分析,套用實例,榮譽表彰,

形成原因

新建青藏鐵路格拉段穿越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550多千米,施工中面臨著高原缺氧、負溫施工、凍土和環境保護等諸多難題,混凝土施工也必須結合工程所處的環境、氣候條件及設計要求,採用先進實用的技術裝備和管理模式,依靠科技,不斷研究改進施工組織方案,克服大溫差、強蒸發地區耐久性混凝土施工中的諸多技術難題,確保混凝土施工質量。
中鐵一局在青藏鐵路施工中承擔十四標段37.524千米施工任務,有橋樑29座、涵渠39座,總計混凝土約13萬立方米。通過3年的施工實踐,總結形成了《青藏鐵路低溫早強耐久混凝土施工工法》。

工法特點

《青藏鐵路低溫早強耐久混凝土施工工法》的工法特點是:
1.通過摻加多功能複合型外加劑,有效降低混凝土水膠比,促使混凝土在低溫、負溫條件下發展早期強度,細化硬化混凝土微孔結構,使混凝土獲得較好的耐久性能。
2.通過測試新拌混凝土含氣量、坍落度和泌水率,控制混凝土拌制質量,預測混凝土的長期耐久性能。
3.選用水化熱較低的膠凝材料,控制拌合物的入模溫度在2~10℃,最大限度降低澆築混凝土對凍土的熱擾動,縮短結構物周圍凍土的回凍時間,為後續施工創造條件。
4.採用集中混凝土拌合站供應,降低混凝土的生產成本。採取有效控制手段,提高模板質量,使混凝土結構物線條分明、表面光潔。
5.為使結構物混凝土水分不致迅速失去,採取"三階段養護工藝"進行全過程養護。
6.採取持續監控的辦法,及時了解掌握混凝土表面與外界的溫差,及時調整養護方法。
7.針對高寒大溫差和強蒸發的實際特點,採取切實可行的保溫、保濕措施,確保結構物混凝土不受凍、不乾裂,強度均衡增長。

操作原理

適用範圍

《青藏鐵路低溫早強耐久混凝土施工工法》適用於高原、高寒多年凍土區對混凝土低溫早強、抗凍耐腐、抗氯離子侵蝕和耐風蝕等性能要求較高的混凝土工程,對其他地區耐久性要求較高的混凝土施工也有一定借鑑作用。

工藝原理

《青藏鐵路低溫早強耐久混凝土施工工法》的工藝原理敘述如下:
1.根據青藏高原特殊環境和設計要求,在混凝土中摻入含有高效減水、引氣、保坍防泌、細化微孔結構等組分的複合型混凝土外加劑,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能。
2.混凝土施工過程的各個環節是相互依存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將影響其技術性能,故此,將混凝土的施工過程控制劃分為原材料選擇、配合比選定、混凝土拌合、運輸、澆築、養護等幾個方面,並分別採取措施對施工全過程進行質量控制,從而確保實體混凝土的質量及耐久性達到設計要求。
3.青藏線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標是混凝土整體性能的控制指標。由於混凝土耐久性指標的試驗時間長、操作繁瑣、設備複雜,不利於混凝土質量的有效控制,因此施工開始前嚴格檢驗混凝土使用原料的品質,調配混凝土配合比,將混凝土坍落度、含氣量和泌水率調整到合理的範圍內,從而確保全面、大範圍施工時混凝土控制指標在規定的範圍內。

施工工藝

  • 工藝流程
《青藏鐵路低溫早強耐久混凝土施工工法》的低溫早強耐久混凝土施工工藝流程見圖1,蒸養耐久混凝土施工工藝流程見圖2,耐久混凝土養護工藝流程見圖3。
青藏鐵路低溫早強耐久混凝土施工工法
圖1 低溫早強耐久混凝土施工工藝流程
青藏鐵路低溫早強耐久混凝土施工工法
圖2 蒸養耐久混凝土施工工藝流程
青藏鐵路低溫早強耐久混凝土施工工法
圖3 耐久混凝土養護工藝流程
《青藏鐵路低溫早強耐久混凝土施工工法》的操作要點如下:
一、混凝土的配製
1.原材料的選用
1)水泥:選用普通矽酸鹽系列產品,其性能應符合《通用矽酸鹽水泥》GB 175—2007的規定。
2)細骨料:選用有害物含量小、堅固性、級配良好的天然中粗砂。C50以下混凝土用砂含泥量≤3.0%,氯離子含量<0.06%,C50及以上等級混凝土用砂含泥量≤2.0%,泥塊含量<0.1%,堅固性<5%,氯離子含量<0.06%。其他技術指標符合《鐵路混凝土與砌體工程施工規範》TB 10210的規定。
3)粗骨料:選用連續級配、堅固性優良、含泥量小、堅硬耐久的碎石、卵石或兩者的混合物,最大粒徑不得大於40毫米。C50以下等級混凝土用粗骨料的含泥量≤1.0%,C50及以上等級混凝土用粗骨料的含泥量≤0.5%,泥塊含量≤0.10%,針片狀顆粒含量≤8%,堅固性≤5%,岩石抗壓強度與混凝土強度等級之比≥1.5。其他技術指標應符合《鐵路混凝土與砌體工程施工規範》TB 10210的規定。
當因條件所限不得不使用鹼活性骨料時,骨料的漿棒膨脹率不應大於0.2%,且混凝土的鹼含量應滿足《鐵路混凝土工程預防鹼-骨料反應技術條件》TB/T 3054的規定。否則,應採用具有明顯抑制鹼一骨料反應功能的外加劑或摻合料並經試驗確定。
4)外加劑:在青藏鐵路施工中採用鐵科院配製生產的DZ系列混凝土外加劑,其技術性能指標應符合《混凝土外加劑》GB 8076、《混凝土防凍劑》JC 475和《青藏鐵路高原凍土區混凝土耐久性技術條件》的規定。
5)摻合料:在具有強腐慢性礦化水凍融區環境中的混凝土,除摻混凝土外加劑外,應同時摻加粉煤灰,其品質應符合GB 1596規定的I級粉煤灰要求。在十四標線下工程施工中未使用摻合料。
6)拌合水:混凝土攪拌用水應滿足《鐵路混凝土與砌體工程施工規範》TB 10210的規定。
2.配合比設計
根據2005年前鐵路規範及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對膠凝材料用量要求,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按以下原則進行:
1)滿足設計對混凝土耐久性和強度的要求。水膠比和膠凝材料用量應根據工程結構環境及施工條件確定。
①採用導管法施工時,具有中等及以下腐蝕性環境的灌注樁混凝土水膠比≤0.38,膠凝材料用量為400-470千克/立方米;具有強腐蝕性或礦化水凍融區環境的混凝土灌注樁的水膠比≤0.38,膠凝材料用量為450~480千克/立方米。
②採用泵送法施工時,具有中等及以下腐蝕性環境的基礎、墩台、墩柱等混凝土的水膠比≤0.38,膠凝材料用量為420~440千克/立方米;具有強腐蝕性或礦化水凍融區環境的基礎、墩台、墩柱等混凝土的水膠比≤0.36,膠凝材料用量為440~460千克/立方米。
③採用斗送法施工時,具有中等及以下腐蝕性環境的基礎、墩台、墩柱等混凝土的水膠比≤0.38,膠凝材料用量為400~420千克/立方米;具有強腐蝕或礦化水凍融區環境的基礎、墩台、墩柱等混凝土的水膠比≤0.37,膠凝材料用量為420~440千克/立方米。
④採用泵送法輸送混凝土和蒸養法生產預應力混凝土耐久梁時,混凝土的水膠比≤0.34,膠凝材料用量為480~530千克/立方米。
⑤採用斗送法施工時,具有中等及以下腐蝕性環境的預製矩(圓)涵及其基礎等結構構件混凝土的水膠比≤0.37,膠凝材料用量為380~400千克/立方米;具有強腐蝕或礦化水凍融區環境的預製矩(圓)涵及其基礎等結構構件混凝土的水膠比≤0.36,膠凝材料用量為420~440千克/立方米。
2)採用導管法澆築水下混凝土的砂率為38%~44%,採用泵送法施工普通結構的混凝土砂率為38%~42%,採用斗送法施工的混凝土砂率為30%~34%。
3)使用DZ系列外加劑的型號和摻量按施工環境溫度及腐蝕條件確定(見表1)。
表1 DZ型低溫早強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劑的適用範圍及摻量
序號
型號
適用工程部位
適用最低環境溫度(或蒸汽養護溫度)
摻量(內摻)
粉煤灰(內摻)
1
DZ一0
中等及以下硫酸鹽侵蝕環境中的承台、墩台、涵洞基礎、隧道襯砌等
0℃以上
10%
2
DZ一1
中等及以下硫酸鹽侵蝕環境中的鑽孔灌注樁、隧道襯砌等
-5℃以上
10%
3
DZ一2
中等及以下硫酸鹽侵蝕環境中的承台、墩台、涵洞基礎、隧道襯砌等
-10℃以上
10%
4
DZ一3
中等及以下硫酸鹽侵蝕環境中的承台、墩台、涵洞基礎、隧道襯砌等
-20℃以上
10%
5
DZ一4
預製圓、矩涵
50℃蒸養或自然養護
10%
10%~15%
預製插人樁、打人樁、電桿
預製橋樑
預製軌枕
60℃蒸養
4)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應根據工程結構性質、運送、澆築方法確定。導管法澆築水下混凝土的坍落度為180~200毫米,罐車運送混凝土的坍落度為90~130毫米,泵送法運送混凝土的坍落度為120~180毫米,斗送法混凝土坍落度為30~90毫米。
5)混凝土拌合物的含氣量根據混凝土抗凍標號和養護工藝確定。抗凍等級為F300時,採用常溫養護含氣量為3.5%~6.0%,採用蒸養法養護時含氣量為2%~3%。
6)混凝土配合比的設計除應遵循上述原則確定其主要參數外,還應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 55進行試驗驗證。
3.混凝土耐久性要求
1)抗凍融循環指標:F≥300。
2)抗滲指標:S≥12。
3)護筋性:混凝土砂漿中的鋼筋不得鏽蝕。
4)抗氯離子滲透性:氯離子滲透值不得大於1000庫侖。
5)抗裂性:混凝土的表面非受力裂縫平均寬度不得大於0.20毫米。
6)耐腐蝕性:混凝土能耐
的濃度為2000~10000毫克/升,耐Mg的極限濃度為3000~15000毫克/升。
7)抗鹼-骨料反應性能:骨料的砂漿棒膨率按《鐵路混凝土用骨料鹼活性試驗方法》TB/T 2992檢驗不得大於0.2%,且混凝土的總鹼含量應滿足《鐵路混凝土工程預防鹼-骨料反應技術條件》TB/T 3054的規定。
8)耐風蝕性能:暴露於大氣中的混凝土,其砂漿的磨耗量不大於0.5千克/平方米。
4.混凝土拌制
1)原材料的保溫與加熱
當環境溫度過低,混凝土拌合物溫度無法滿足要求時,優先採用加熱水的方法,當只加熱水還不能滿足要求時,採用骨料同時加熱的方法。根據熱工計算和實際試拌,確定水或骨料需要加熱的溫度水的最高加熱溫度不超過60℃。當加熱水還不能滿足要求時,再將骨料均勻進行加熱,但加熱溫度不高於60℃。水泥、外加劑在使用前運入暖棚進行預熱。
在暖季灌注混凝土基礎時,為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溫度,可安排在夜間進行施工,同時對存放的粗、細骨料採取遮陽和使用前採用冷水沖洗骨料降溫的措施。
2)混凝土的拌合
混凝土採用集中拌合方式進行拌合,使用具有自動計量上料系統的強制式攪拌機,攪拌時間一般控制在2~3分鐘,最長不得超過5分鐘。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根據灌注工藝要求,嚴格按配合比設計控制。常溫養護法生產混凝土時,混凝土拌合物含氣量控制一般在3.5%~5.5%。
蒸汽養護生產混凝土時,混凝土拌合物含氣量控制一般在2%~3%,當石子溫度低於0℃時,先投入石子與熱水預拌,以避免石子表面出現冰膜。
5.混凝土運輸
1)運輸設備內壁平整光滑、不吸水、不漏水,經常清除黏附的混凝土。
2)遠距離運輸混凝土採用混凝土罐車輸送,運輸途中以2~4轉/分鐘的轉速轉動,卸料前以常速再次攪拌卸料。
3)近距離運輸混凝土採用斗車,混凝土的裝載厚度不小於40厘米,斗車貯料斗應予以覆蓋。
4)用吊斗(罐)垂直運輸混凝土時,吊斗出口到承接面間的高度不大於2米。吊斗(罐)底部的卸料活門應開啟方便,並保證不漏漿。
5)當氣候寒冷時,在運輸混凝土拌合物的容器外罩上保溫套,混凝土運輸至澆築處的溫度與要求不相符時,及時採取措施進行調整。
6)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應保證不發生離析、漏漿、嚴重泌水及坍落度損失過多等現象。
二、混凝土澆築
1.混凝土運至澆築地點後,及時澆築,以減少熱量損失。混凝土失去流動性澆築困難時,不得二次加水拌合使用。
2.澆築對凍土層有直接影響的混凝土結構時,入模溫度一般控制在5℃左右,最高不大幹10℃。
3.澆築與凍土層不直接接觸,且在低溫下養護的混凝土結構時,模板溫度不低於-3℃,混凝土的入模溫度一般控制在10℃左右,最高不大於15℃;採用蒸汽養護的耐久混凝土人模溫度一般為10~20℃,最高不大於25℃。
4.環境氣溫低於是-10℃條件下進行較小體積的混凝土澆築時,在澆築部位的周圍搭設暖棚並事先預熱,以避免澆築期間混凝土受凍。
5.混凝土應分層進行澆築,其分層厚度應根據混凝土拌制能力、運輸條件、澆築速度、振搗能力和結構要求等條件決定。現澆混凝土結構的分層厚度為20~30厘米。
6.每一點的振搗延續時間宜為20~30秒,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現明顯的大氣泡,表面呈現浮漿為度。
7.混凝土澆築應連續進行,因故間歇時,間歇時間應根據環境溫度、水泥性能、水灰比和外加劑類型等條件通過試驗確定。當間歇時間超過允許值時,按澆築中斷處理,同時留置施工縫,並做好記錄,施工縫的平面與結構的軸線相垂直,施工縫處應埋入適量的接茬片石、鋼筋或型鋼,並使其體積露出前層混凝土一半左右。
8.澆築施工縫上層混凝土時,前層混凝土抗壓強度不小於1.2兆帕,並鑿除和清除原混凝土表面水泥砂漿薄膜、鬆動石子、鬆動混凝土層及雜物。混凝土接合面原混凝土溫度保持在2℃以上,先鋪抹一層厚約15毫米並與混凝土灰砂比相同而水灰比略小的水泥砂漿,或鋪一層厚約20厘米其粗骨料比新澆混凝土減少10%的混凝土,然後再繼續澆築新層混凝土。
9.混凝土澆築至表層時及時除去浮漿,並在混凝土初凝前進行混凝土表面的提漿、壓實、抹光工作,在初凝後終凝之前進行二次壓抹,以減少混凝土表面收縮。
10.混凝土澆築過程中,混凝土拌合物實測坍落度與要求坍落度之差的允許偏差符合以下規定:要求坍落度≤40毫米時,允許偏差為±10毫米;要求坍落度為50~90毫米時,允許偏差為±20毫米;要求坍落度≥100毫米時,允許偏差為±30毫米。
11.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混凝土每100盤且不超過100立方米時(不足100立方米亦按100立方米計),應製作不少於6組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查試件,其中:1組用作測定臨界抗凍強度;1組用作確定拆模時間;2組在同條件養護7天再轉入標準條件養護28天,用作測定同條件養護轉標準條件養護試件的抗壓強度R-7+28;2組在標準條件下養護28天,用作測定混凝土試件的標準抗壓強度R28。
蒸養法生產的耐久混凝土預製構件的力學性能檢查試件的製作頻率同普通混凝土預製構件相同。
12.在同標段、同配合比、同拌合站的耐久混凝土梁及其他混凝土預製構件每3000立方米,其他混凝土每5000立方米製作1次耐久混凝土性能檢查試件。
三、混凝土養護與拆模
根據外部環境溫差大、蒸發量高的特點,對現澆混凝土的養護實施三階段保溫、保濕養護,控制混凝土表面溫度不低於5℃,保證拆摸時混凝土表面溫度與外界環境溫度之差不大於10℃。混凝土澆筑前,要充分作好混凝土養護的準備工作,包括各種養護材料、測溫儀器、補水設備等。
1.結構物混凝土帶模養護
1)混凝土灌注後,立即用棉氈或棉帳篷緊貼模型外壁包裹。混凝土的頂面可用濕氈布覆蓋,其上再覆蓋一層厚塑膠布,防止水分散失,最後蓋一層棉氈或棉氈帳,進行保溫、保濕養護。
2)嚴格控制混凝土的養護溫度不低於混凝土外加劑所規定的最低適用溫度。當環境溫度低於-5℃時,採取火爐和碘鎢燈增溫兩種方式保溫。熱源距混凝土實體模板間距應不小於1米,並在熱源輻射較強區域用廢模板或其他隔熱材料阻熱,防止因混凝土受熱不均造成局部龜裂,要使整體混凝土結構物受熱均勻,直至混凝土的強度達到臨界抗凍強度,並對混凝土不準灑水。引用外部熱源進行養護時,混凝土的靜養時間不少於2小時,其養護溫度控制不大於澆築完成後的混凝土內部溫度。
3)當環境溫度大於5℃時,混凝土灌築終凝後,且有一定強度(一般應超過12小時),可從混凝土結構物頂面充分灑水保濕養護。在正溫條件下,結構物混凝土應帶模養護4~5天,其強度可滿足拆模強度要求。
2.結構物混凝土拆模後前期養護
1)混凝土拆模時,表面溫度與環境溫度之間不宜大於15℃,最好在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間段拆模。
2)在將混凝土模型有序、迅速拆除的同時,對先暴露的混凝土表面噴水保濕,待暴露面增多,可予以句裹時,迅速用完全浸濕,且不掉色的氈布將混凝土表面包裹起來(當懷疑氈布會出現掉色,而影響結構物混凝土外觀時,可先用厚塑膠布壓茬包裹,外層再用氈布包裹),防止混凝土表面因失水過快而龜裂。在濕氈布外再包裹一層厚塑膠布,第三層用棉帳篷布包裹。
3)自混凝土灌築到拆模包裹後,14天內在環境溫度為正溫時,每天從混凝土頂面對整體混凝土結構物不少於3次充分補水保濕保溫養護。
3.結構物混凝後期養護
1)新灌混凝土結構物養護14天后,在環境溫度為正溫時,補水次數可適當減少,15~30天中每天充分補水次數可為2次,30天后充分補水次數可改為2天一次。
2)整個包裹保濕保溫避光養護時間不少於60天。並且經常檢查包裹是否損壞,及時予以更換補包。
3)整個養護過程中作好測溫和養護方法等全過程詳細記錄。
4.養護工藝流程見圖3。
5.不同環境溫度下混凝土的臨界抗凍強度見表2。
表2 不同環境溫度下混凝土的臨界抗凍強度
混凝土的最低養護溫度(℃)
混凝土的臨界抗凍強度(兆帕)
0~-10
5.0
-10~-15
7.5
-15~-20
10.0
6.預製混凝土涵節採用蒸汽養護時,養護過程分為靜停、升溫、恆溫、降溫四個階段。澆築2小時後開始升溫,升溫速度不得大於10℃/小時。恆溫應控制在50℃以下,恆溫時間由試驗確定。降溫速度不得大於10℃/小時。涵節表面與環境溫度之差和涵節表面與涵節內部溫度之差不超過15℃。
7.混凝土拆模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混凝土強度達到臨界抗凍強度,符合《鐵路混凝土與砌體工程施工規範》TB 10210強度要求,且其表面及稜角不因拆模而受損時再拆模。拆模時應做到邊拆模邊包裹混凝土。拆模應按立模順序逆向進行,不得損傷混凝土,並減少模板破損。拆模後混凝土結構物應在強度達到設計值100%,再承受全部設計荷載。

材料設備

《青藏鐵路低溫早強耐久混凝土施工工法》按拌合站日產500立方米混凝土配備,所需的主要機具設備見表3。
表3 主要機具
序號
名稱
規格
單位
數量
備註
1
強制式混凝土攪拌機
JS1000
2
帶自動計量裝置
2
混凝土運輸攪拌車
6立方米
6
3
混凝土輸送泵車
1
4
混凝土灌注振搗工具
據需要
5
灑水車
1
混凝土養護用

質量控制

《青藏鐵路低溫早強耐久混凝土施工工法》的質量控制要求如下:
1.混凝土拌合站配備經專門培訓的負責人和試驗人員,從事混凝土拌合質量的管理、檢測工作。
2.混凝土攪拌設備及計量裝置經常保持良好狀態。計量裝置定期進行鑑定合格後方可使用。在每次拌合施工前,拌合計量系統必須經過調試並復檢調試程式,確保計量與配合比的統一。
3.混凝土用原材料按《青藏鐵路高原凍土區混凝土耐久性技術條件》要求試驗合格後方可進場。對受污染不合格的原材料清除拌合場或有明顯標示"廢料"以防誤用。
4.混凝土拌制前應測定砂石料含水量及砂、石、水泥、外加劑、摻合料和水的溫度,換算施工配合比,填寫混凝土施工配料單,經工地技術主管審簽後,送交拌合站負責人。拌合站嚴格按配料通知單上規定的材料用量及規格進行計量和控制,並掛牌標明其用量。
5.每批進場的水泥、外加劑和摻合料及時抽樣複查。水泥存放過期或受潮未重新鑑定的不得使用。每日開工前測定1次砂石含水量,開工後每隔4~6小時測定1次,如遇下雨雪或其他原因骨料含水量發生變化時,隨時進行檢測。在拌合站檢測首盤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氣量及0.5小時泌水率;在澆築地點每50立方米抽檢一次拌合物溫度、坍落度以及含氣量,並按規定詳細填寫耐久混凝土拌合過程檢查表。
6.寒季施工,混凝土澆築後的溫度,在強度未達到臨界抗凍強度以前每2小時檢測1次,達到臨界抗凍強度以後每4小時檢測1次。
7.嚴格按混凝土澆築、養護和拆模各工序的作業要點進行施工,加強各工序間的質量檢查和控制。認真做好混凝土耐久性檢查試件的製作、養護和運送過程中的管理工作,以保證混凝土耐久性檢查試件的代表性。
8.重視拆模後的繼續養護,防止混凝土表面失水過快而產生表面嚴重裂紋。
9.耐久性混凝土施工中各主要環節質量控制見圖4。
青藏鐵路低溫早強耐久混凝土施工工法
圖4 耐久性混凝土施工中各主要環節質量控制框圖

安全措施

採用《青藏鐵路低溫早強耐久混凝土施工工法》施工時,除應執行國家、地方的各項安全施工的規定外,尚應遵守注意下列事項:
1.嚴格現場用電管理,機電設備固定專人操作,認真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加強機械設備的檢查、保養和維修。如需用人工擦拭攪拌機和泵機內部件,必須斷電停機作業,以保證人身機械安全。
2.所有工作人員都應配戴安全帽和必要的防護用品。在拌合站與混凝土澆築地點應設有對講機或電話,便於聯絡。
3.保持現場運輸道路暢通,視野開闊,保證車輛行車安全。作好防雪、防雨、防雷和防砂塵暴等應急準備。
4.在混凝土攪拌站和澆築現場附近應有流動醫護人員值班,保證施工人員在工作期間身體不適能得到及時治療。

環保措施

《青藏鐵路低溫早強耐久混凝土施工工法》的環保措施如下:
1.施工過程中應加強對高原植被的保護。
2.嚴格禁止將施工廢水、生活污水、廢液直接排入草甸、河流或池塘。
3.施工中嚴格執行設計程式,嚴禁破壞凍土的熱平衡,貫徹"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開發和保護並重"的原則。
4.在臨時工程建設中應按設計要求合理安排,盡最大限度減少臨時工程占地面積,禁止將臨時工程建在植被覆蓋良好和高含冰量凍土地段。完工後,根據環保設計要求,平整並覆蓋合適的土料,儘量恢復地表的天然狀態。
5.工程施工中不得隨意改變、切割、阻擋地表水的排泄,不允許形成新的積水窪地,以免形成熱融湖塘,造成日融夜凍反覆循環,破壞多年凍土。
6.加強對參建職工進行保護野生動物的法制教育,嚴格禁止捕殺、恐嚇、襲擊任何野生動物,並不得參與任何野生動物及標本的買賣行為。
7.凡產生煙塵的生產、生活設備,儘量採用燃油、電或太陽能等環保能源或選擇污染程度最低的設備,並安裝空氣污染控制系統,防止污染高原大氣環境。
8.對有毒、易燃、易揮發物品設專人管理,密閉存放,取用時儘量縮短開啟時間。
9.在有粉塵、煙塵和有害氣體的環境中作業時,除採取相應的措施外,作業人員尚應佩戴必須的勞動防護用品。
10.在施工現場和生活區設定足夠的衛生設施,經常進行衛生清理,營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同時在生活區周圍種植適合高原生長的花草、樹木、美化生活環境。

效益分析

《青藏鐵路低溫早強耐久混凝土施工工法》的效益分析如下:
1.針對高原、高寒地區特殊惡劣的氣候環境,從混凝土拌合站的設定、機具設備的選型進行了規範,解決了混凝土施工盲目性所造成的浪費和工期拖延。
2.明確了耐久混凝土的各項指標和選用材料要求,詳細列出了配合比的選取程式,為施工標準依據的提出爭取了時間。
3.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採用保溫保濕養護方法及材料的使用成本低、效果好,較全部使用蒸汽養護難度小、費用低,適應性強,較好的克服和消除了混凝土施工中易出現的質量缺陷。

套用實例

《青藏鐵路低溫早強耐久混凝土施工工法》的套用實例如下:
中鐵一局四公司施工的青藏鐵路格拉段十四標DK1261+942,2-32米中橋是該局管段惟一的一個圓形橋墩,在2003年3月氣候環境條件十分惡劣的情況下施工的,由於嚴格按工法要求施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受到青藏總指和青藏鐵路耐久混凝土專業總監的高度評價,成為檢查觀摩的必看工點,被列為青藏鐵路混凝土施工成功的範例。
中鐵一局四公司施工的青藏鐵路格拉段DK1255+128開心嶺2號特大橋,全橋共有21個墩台,橫跨青藏公路,地處海拔4750米的青藏高原多年凍土濕地。該橋從2003年4月10日開始進行墩台身施工,當時夜晚極端最低氣溫達-20℃,混凝土施工、養護難度很大,由於嚴格按照該工法進行施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該局承建施工的青藏鐵路格拉段十四標有橋涵結構物68座,採用該工法施工整體效果顯著,有37座橋涵結構物被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授予"優質樣板工程"稱號。

榮譽表彰

2008年1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關於公布2005-2006年度國家級工法的通知》建質[2008]22號,《青藏鐵路低溫早強耐久混凝土施工工法》被評定為2005-2006年度國家一級工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