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胡魁蛤

青胡魁蛤

貝殼小型到大型,似不規則四邊形到橢圓形,不等殼或偶爾等殼。殼表有明顯的放射肋。內側腹緣有細齒狀。絞齒盤薄而筆直,有許多細齒。後閉殼肌痕大於前閉殼肌痕。韌帶面三角形,重複韌帶。血液有血紅蛋白。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青胡魁蛤
  • 拉丁學名:Barbatia virescens Reeve
  • 別稱:青蚶
  • :動物界
  • 軟體動物門
  • 雙殼綱
  • :魁蛤目
  • 魁蛤科
  • :青胡魁蛤
  • 命名者:Reeve
  • 命名時間:1844
形態特徵,生存環境,分布範圍,人工育苗,

形態特徵

青胡魁蛤青胡魁蛤
殼寬2.1cm。貝殼小型到大型,似不規則四邊形到橢圓形,不等殼或偶爾等殼。殼表有明顯的放射肋。內側腹緣有細齒狀。絞齒盤薄而筆直,有許多細齒。後閉殼肌痕大於前閉殼肌痕。韌帶面三角形,重複韌帶。血液有血紅蛋白。

生存環境

潮間帶至潮下帶。
紅樹根部及岩礁縫隙。

分布範圍

韓國、越南,中國浙江、福建、廣西、廣東、香港、海南、台灣。台灣分布 台北縣淡水,台南市安平,澎湖,金門金寧,金城,金沙,金湖,烈嶼。

人工育苗

浙南沿海青蚶的自然繁殖盛期是每年的6-7月,水溫為24~28℃。受精卵發育的適宜溫度為24~28℃,鹽度為22~26,在適宜條件下經過18 h左右發育至D形幼蟲。幼蟲生長發育的最適宜溫度為24~28℃,最適宜鹽度為26;幼蟲的前期培育餌料以球等鞭金藻為宜;經10~12 d培育幼蟲進入變態附著期。質地堅硬表面粗糙的水泥磚較適合稚貝的附著和生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