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青箬笠》收錄詩歌百餘首,其中既有對大自然的感悟:“我一遍遍巡視我的峰巒,溝壑/我的屋頂是一小片斜坡/整個黃海鼓盪,泛起微瀾——/我一眼望穿的院落無邊無沿鋪展。”“我虛構我走出艾澗/叮咚的溪流放緩腳步/匯入龍潭峽谷一瀉而下的滄浪”;又有對自我的感悟:“我不知道它是誰/我只知道我是待罪的那個人”。
作品目錄
出艾澗記 從艾澗開始的虛構 她們 我要在艾澗建一座廟宇 博物館 夏天了就去艾澗吧 八月 我在艾澗 農婦 回來 涉水石 傾聽 比喻 雨水降臨艾澗 峰巒穿上雨水的蓑衣 誰拿走了雨簾 天堂里的姐妹 米酒 親密無間 化妝間 懸崖之於流水 落草者說 秋日 受征 遺產 山寺桃花 黑夜 夜幕降臨 在九仙山東麓 提煉鋪 九仙山花事 於浩渺處 | 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 我清空了自己 青杏 叫波的少年 農子 山頂上的油菜花 縫紉機上的母親 細瓷 跪拜 中年之後 領受 白棉布 做衣裳的 故鄉的山脊上遇見大嬸 最後 你走後 清明記 這一天 拾豆 我要到莒國去 屋樓崮 飛天賓館 玻璃 冷空氣 海岸線 森林公園是一座劇場 海的袍袖拂過來 我撞見水杉的愛情 浮來山遇雨 過江東 | 京城書 從此往北 我的動物園 一塊磚的輪迴 中山小鎮的雲朵 安福寺聽經 你在南方 沉默 玉蘭花開 拉鏈 春天駕臨 此在 花事 春天春天 四月末 三個節拍的鳥鳴 黃昏,它又在叫了 信號山路25號 海風絮叨給你聽 我的春天這么鎮定 梨園記 弱枝小棗記 紅了櫻桃 石鼓墩村偶遇豬牙皂 楸木記 我愛毛白楊 赤水記 不是這個樣子的 空巷子 馬牧池的槍聲 | 空城記 再見馬牧池 英雄崮 紅嫂紀念館 家書 沂蒙山小調 落草為民 濼水記 把天上的星宿領回家 清明 皮狐郎 月光曲 煙火 山頂 殘局 田園 大風吹 青年派 獨角戲 道具師 列車進站了 曾祖父頭頂的梨子 親人 沿著小路走進去 一場突如其來的雪 瓷瓶 那些山 紅背心 十二馬力的拖拉機手 青龍偃月刀 |
作品鑑賞
對李林芳來說,詩歌已經“進入我的生命,並和我的生活契合在一起,緩慢,安靜,從容,按部就班前行”。一部取材廣泛的《青箬笠》總體上表現了詩人從青年到中年時期的生活片斷和此間豐富的生命體驗,其中固然不乏對溫暖體驗的傳達,但給人印象深刻的卻是對疼痛性生命體驗的書寫。每一個生命都是自然、精神和社會一體同構的生命統一體。《青箬笠》對疼痛性生命體驗的書寫相應也可分三個層面。
首先是自然性層面的衰老與死亡之痛。朝氣蓬勃、生生不息的類屬生命固然無限美好,充滿生命力;然而漸入中年的李林芳卻對生命的衰老有了更多切身體會。當看到生機勃發的春色和萬物生長的景狀時,她常感到自己又“老”又“舊”(《春天駕臨》),“被一棵樹澎湃的年輪催促”(《花事》),字裡行間流曳出紅顏遲暮的深深感傷;回鄉見到“介於石化與碑銘之間”的父親時,忍不住想悲痛地嘶喊(《弱枝小棗記》)。然而,李林芳抒寫更多的還是十多年無法平復的喪母之痛,如《你走後》《最後》等許多詩所反映的就是這種悲痛曠日持久、無可止息。這痛苦的產生固然與母親“甜處安身,苦處行走”(《跪拜》)的一生密切相關,但還有一個隱衷:“像一遍遍回應她關於我出處的交待:/她從草叢裡撿回我,抱起/她無助的小嬰兒”(《中年之後》)。
其次是精神情感層面的情愛之痛。不同於聞捷筆下打上時代政治印記的愛情詩,也有別於朦朧詩人對愛的權利的呼喚,更與第三代詩人還原愛情的世俗性和性的生物性品格的抒寫絕緣,李林芳的情愛詩主要表現情感理想遭遇挫折後的痛苦、失落、迷惘、掙扎、淒涼等複雜感受。她嚮往一種寧靜、和諧、永恆,以書畫為伴的田園詩般的愛情(《我在艾澗》),然而這種愛情理想在現實中卻屢屢受挫,以致於愛潮雖總是風起雲湧(《峰巒穿上雨水的蓑衣》),然到頭來總免不了或落潮或擱淺在無能為力的海灘。許多詩廣泛使用各種“水”意象來表現各種不同形態和強度的憂傷感情,從雨水、江水、海水再到靜水,詩人的情感經歷了從激烈、和緩到最終平靜的交錯與迴環過程。《秋日》典型體現了愛情創痛之深:“從夏天挑起的長頸上/一場愛情大劇的尾聲終於來臨,閒言碎語/點點微瀾趨於止息/獻詩遍布,也都是禮花的碎屑//我愛,我熱愛/我再也沒有力氣愛了/我抱緊自己,抱緊秋天清冷的爐膛里/一截被時光擱置的炭火”。
最後是社會性層面的生存之痛。李林芳具體表現自我生存之痛的詩不是很多,個別詩書寫了因生存空間變化而產生的離鄉、思鄉之痛(《那些山》);另一些詩總體傳達了她對自我生命存在的孤獨(《獨角戲》)、殘缺等本質屬性的體認:“水洗去苦難/水洗著腳手架上飛下來的人/水洗去血漬、父親的哽咽、母親的嚎啕/水洗著我疼痛的塵世”(《殘局》)。對於他人尤其是歷史、現實中沂蒙百姓的苦難生存,李林芳懷著悲天憫人的情懷常為其感到憂慮、痛苦。回鄉的詩人不僅看到故鄉周圍是重重山巒和遍布鬼子、戰士屍身的無底瓮溝,日漸枯寂、破敗的村貌(《清明》),而且她也看到家鄉父老經濟貧困、命途多舛等悲愴、悽慘的生存處境。如1984年“我”搭舅舅的車上學,那時“理想主義的風吹拂著我,我確信/我跟著十二馬力的拖拉機手/握緊方向盤,奔赴在四個現代化的征途上”,但當“三個兒子三處新屋娶上三房媳婦”後,舅舅最終開著二十四馬力的拖拉機卻愈發形容枯槁(《十二馬力的拖拉機手》);《田園》中“我”充滿詩意的理想的田園規劃與山民老木妻離子散、因打工致殘的鄉村現實構成了鮮明的對比。生命的凋零同時伴隨著詩人鄉村理想的凋零。上述生存之痛的產生,除了與製造了太多苦難的歷史、社會和政治等外因相關外,李林芳對故鄉的熱愛、她的悲憫和理想情懷也是重要的原因。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18年5月16日,該書入選第七屆魯迅文學獎參評作品目錄。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李林芳,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山東作家協會簽約作家。畢業於山東大學文學院作家研究生班。作品散見於《人民文學》《詩刊》《詩選刊》等刊,入選《中國年度詩歌》《中國詩歌精選》《中國年度詩歌排行榜》《當代愛情詩鑑賞辭典》等幾十種選本,著有個人詩集《素花襁褓》《
艾澗詩草》《青箬笠》,詩合集《山莊》(二人集)、《奔流向大海》(三人集)。曾獲詩刊社優秀詩集獎、中國紅高粱詩歌獎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