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窯青瓷耳杯是六朝時期代表性的茶具之一。由杯和托組成。整體呈耳形,兩端微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瓷耳杯
- 組成部分:杯和托
- 地位:六朝時期代表性的茶具之一
- 形狀:整體呈耳形,兩端微翹
這件越窯青瓷耳杯、托,由杯和托組成,是六朝時期代表性的茶具之一。杯整體呈耳形,兩端微翹,最長口徑為15.7厘米。直口斜腹,腹淺,兩側有近長條扶手,以便於端持。底平,無足。托呈淺盤狀,較大,亦無足。杯和托均為一色胎釉,胎色呈現出深淺不同的灰色,質地堅硬細緻;釉色為青灰色,釉汁純淨,且有釉上褐色點彩裝飾工藝,整體顯得古樸敦厚。陶瓷學家一般認為:六朝耳杯,多承漢代陶、銅耳杯,三國、兩晉時
的耳杯,腹淺、底小,而東晉時的耳杯,兩端稍向上翹,南朝時上翹部分逐漸減少,隋唐時消失。結合越窯釉上褐色點彩裝飾工藝等特點來看,這套杯、托很可能是東晉時的作品。
我國的瓷器生產,曾經歷了一個歷史演進過程。隨著胎料的改進,淘洗技術的完善,燒成溫度的提高,釉料配方的改善,高質量的瓷器,在東漢的中晚期,首先在今天浙江的上虞、餘姚、慈谿一帶燒製成功。歷史上,這一帶曾屬越州轄地,其窯也就稱之為越州窯或越窯了。因為越窯燒制瓷器的釉以鐵為呈色劑,故釉色呈現青綠或青褐色,遂將這種青釉瓷器簡稱為青瓷。這件青瓷耳杯、托,是具有六朝時代特徵的越窯早期茶具的稀世珍品,對研究我國茶具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