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苜蓿(學名:Medicago archiducis-nicolai),為雙子葉植物綱、豆科、苜蓿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高8-20厘米。莖平臥或上升,微被柔毛,纖細,具棱,多分枝。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青海苜蓿
- 拉丁學名:Medicago archiducis-nicolai Sirj.
- 別稱:矩鐮果苜蓿、藏青胡盧巴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薔薇目
- 亞目:薔薇亞目
- 科:豆科
- 亞科:蝶形花亞科
- 族:車軸草族
- 屬:苜蓿屬
- 分布區域:中國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四川、西藏
- 組:闊莢苜蓿組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病蟲防治,蟲害,病害,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8-20厘米。莖平臥或上升,微被柔毛,纖細,具棱,多分枝。羽狀三出複葉;托葉戟形,長4-7 (-10) 毫米,先端尖三角形,具尖齒,脈紋清晰;葉柄細,長4-12毫米;小葉闊卵形至圓形,長6-18毫米,寬6-12毫米,紙質,先端截平或微凹,基部圓鈍,邊緣具不整齊尖齒,有時甚鈍或不明顯,上面近無毛,下面微被毛,側脈6-10對,稍隆起;頂生小葉較大,小葉柄長2-5毫米,側生小葉柄甚短。
花序傘形,具花4-5朵,疏鬆;總花梗比葉稍長,腋生;苞片刺毛狀,甚小,長約1毫米;花長7-9 (-10) 毫米;花梗纖細,長2-5 (-7) 毫米,被毛;萼鐘形,長3-4毫米,寬約2.5毫米,被柔毛,萼齒三角形,錐尖,與萼筒近等長;花冠橙黃色,中央帶紫紅色暈紋,旗瓣倒卵狀橢圓形,先端微凹,與翼瓣近等長,龍骨瓣長圓形,具長瓣柄,明顯比旗瓣和翼瓣短;子房線形,無毛,花柱短,上指,胚珠7-9 (-13) 粒。莢果長圓狀半圓形,扁平,長10-15 (-18) 毫米,寬4-6毫米,縫線清晰,脈紋橫向,先端具短尖喙,喙偏於腹縫一邊,熟後變黑色;有種子5-7粒。
種子闊卵形,長2.5毫米,寬1.5毫米,棕色,光滑,種臍位於一端;胚根發達。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苜蓿性喜溫暖半濕潤氣候,非常抗旱,不耐水漬,抗寒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以PH6.5-8.5的富於鈣質的攘土或砂壤土最為適宜。在貧瘠土壤宜施入適量廄肥和磷肥做底肥以利根瘤形成。苜蓿的壽命一般5-10年,在年降雨量250-800毫米、無霜期100天以上的地區均可種植。
分布範圍
產於中國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四川、西藏。生於高原坡地、谷地和草原上,海拔 (2500) 3000-4000米。模式標本采自青海。
病蟲防治
蟲害
苜蓿地蟲害主要有苜蓿夜蛾、粘蟲、草地螟、蝗蟲等。防治方法:在幼蟲3齡前防治效果最佳。2.5%敵百蟲粉劑或5%馬拉硫磷粉劑,用量為每畝2-2.5公斤;50%辛硫磷乳油4000-5000倍液,90%敵百蟲1000-1500倍液,50%西維因可濕性粉劑200-300倍液噴霧。
適期刈割,在粘蟲產卵高峰至卵孵化盛期,抓緊一次刈割或重度放牧利用,可避免或減輕粘蟲危害。
適期刈割,在粘蟲產卵高峰至卵孵化盛期,抓緊一次刈割或重度放牧利用,可避免或減輕粘蟲危害。
病害
苜蓿由於病害防治不當,造成產量和品質下降,紫花苜蓿染病後葉片出現病斑甚至脫落,莖葉枯黃,植株萎蔫,產量下降,可利用年限縮短。因此,掌握苜蓿病害的發病規律,制定合理的預防措施,不僅能改善苜蓿的生長,提高牧草的品質,還能顯著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益。主要病害有以下幾種:褐斑病又稱普通葉斑病,是苜蓿常見的一種病害,在各地均可發生。其病原菌是假盤菌屬苜蓿假盤菌,病斑發生在葉片上呈褐色,近圓形,直徑0.5-2毫米,邊緣不整齊,發病時葉片變黃,嚴重時大量脫落,造成苜蓿產量下降,可利用年限減少。在發病季節到前噴灑70%代森錳鋅600倍液、75%百菌清500-600倍液或5%多菌靈可濕劑500-1000倍液進行防護。發病後,可以噴灑世高500-1000倍液進行防治,若病害發病嚴重,應提早刈割,以減少病害的傳播。
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屬韃靼內絲白粉菌引起,在乾燥的灌溉區發病嚴重。當植株的葉片、葉柄、莖或莢果受到侵染時,會出現白色粉霉斑。除選擇合適的抗病品種外,還應該做到合理施肥,減少氮肥的用量,適當增加磷、鉀肥的供應。在病害發生季節提前噴灑40%滅菌丹可濕劑600-800倍液或15%粉銹寧1000倍液做好預防,在病害發生時用世高500-1000倍液進行防治。
主要價值
苜蓿是各種畜禽均喜食的優質牧草,營養價值很高,不論青飼、放牧或是調製乾草和青貯,適口性均好,因而被譽為“牧草之王”。苜蓿粗蛋白質含量高,且消化率可達70-80%。蛋白質中胺基酸種類齊全,含量豐富,其中賴氨酸的含量是玉米籽實的5。7倍,色氨酸和蛋氨酸也顯著高於玉米。另外,苜蓿富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同時還含有一些未知促生長因子,對畜禽的生長發育均具良好作用。
苜蓿的營養價值隨苜蓿的生育階段而異。幼嫩時粗蛋白質含量高,而粗纖維含量低。但隨著生長階段的延長,粗蛋白質含量減少,而粗纖維含量顯著增加,且莖葉比增大。初花期刈割,苜蓿乾草粗蛋白含量18%以上,酸性洗滌纖維含量35%以下,中性洗滌纖維含量45%以下,可消化乾物質含量60%以上,相對飼用價值12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