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曲麻萊縣大場--瓊走地區金礦普查》是由青海省地質調查院擔任主要完成單位,高永旺、易平亁、王富德、陳生彥、楊站君、李懷義、李世金、包存義、吳正壽、張伯川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海省曲麻萊縣大場--瓊走地區金礦普查
- 主要完成單位:青海省地質調查院
- 主要完成人:高永旺、易平亁、王富德、陳生彥、楊站君、李懷義、李世金、包存義、吳正壽、張伯川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070024
- 獲獎證書編號:KJ2007-2-16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青海省曲麻萊縣大場--瓊走地區金礦普查”是青海省國土資源廳於2001年立項安排、並向社會公開招標的地方地勘項目,由原青海省地質礦產勘查院、青海省地質調查院聯合中標,由青海省地質礦產勘查院具體承擔實施。項目目標是提交金資源量(333 334)30噸,其中333資源量10噸,提交可供普查的礦致異常2--3處。項目周期為2001年5月--2003年12月。該項目實施一年,共完成主要實物工作量:鑽探1009m、淺井31m、槽探10612立方米、1/1萬土壤測量5平方千米。通過大量的槽探揭露和少量的鑽探控制,在大場礦區新發現礦休7條,重新圏定金礦體33條,估算333 334金資源量72噸,其中333資源量30噸,不僅超額完成了實物工作量,而且出色的實現了項目目標。2002年元月青海省國土資源廳根據2001年普查成果,認為目標任務已完成,項目終止,轉為商業性地質勘查項目。大場金礦成因類型屬中低溫熱液型金礦,主要有用組分為Au,礦床平均品位5.72g/t,礦床規模屬於大型。由於礦床地處巴顏喀拉山腹地,海拔高,凍土發育,對探礦手段有較大制約。大場金礦除了在找礦成果上增大鑽孔口徑,破碎帶中減小回次進尺,控制沖洗液泵量直至乾鑽。經驗證,常規地球物理方法效果不明顯,地球化學找礦方法效果顯著。根據青地礦地[2003]6號“關於送審青海省曲麻萊縣大場--瓊走地區金礦普查報告的報告”,青海省曲麻萊縣大場--瓊走地區金礦普查報告得到了廳、局各位評審的較高評價,地勘局根據專家組評審意見,院、局聯合評審通過並報送廳審批。由於該項目任務已完成,並已轉入商業性運作,廳不再另行組織評審,局評審意見作為終審意見。2001年底原礦勘院與地調院合併,合併後的單位名稱:“青海省地質調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