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發展改革委關於青海省 200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若干意見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發展改革委關於青海省 200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若干意見的通知

西寧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東行署,省政府各委、辦、廳、局:

省發展改革委關於《青海省200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已經省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基本介紹

  • 索 引 號::015000185/2005-00095
  • 文號::青政辦[2005]87號
  • 主題分類::國民經濟管理、國有資產監管
  • 服務對象::機關
  • 發布單位::省政府辦公廳
  • 發布日期::2005/6/7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200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按照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和改善巨觀調控、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結合影響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和體制性、機制性問題,現就2005年深化全省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深入推進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深化農村稅費改革。繼續認真落實取消農業特產稅、減免農牧業稅的政策,在鞏固已有改革成果的基礎上,探索建立防止農牧民負擔反彈的長效機制。積極推進農牧區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和鄉鎮財政收支管理改革等配套改革。按照“制止新債、摸清底數、明確責任、分類處理、逐年消化”的原則,妥善化解鄉村債務。(省財政廳牽頭)
堅持長期穩定的家庭承包經營制度。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進一步完善土地、草場使用權流轉辦法,探索以土地、草場使用權依法入股、轉讓、出租或合夥經營等方式參與收益;完善土地徵用(收)、留用地開發制度,依法保護農牧民的合法權益。(省國土資源廳、省農牧廳牽頭)
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繼續深化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逐步化解歷史債務,穩步實施產權調整和職工身份轉換,切實轉換糧食企業生產經營機制。抓緊建設全省糧食安全預警預報系統和價格應急機制,建立起遠、中、近區域相結合的長期穩定的糧食購銷關係和梯次網路。(省發展改革委牽頭)
深化農村金融改革。積極穩妥地推進我省農村信用合作社改革,落實各項政策,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轉換經營機制,探索化解歷史債務的途徑和股權多元化辦法。繼續擴大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拓寬支農服務領域,創新服務產品和手段。(省銀監局、人行西寧支行牽頭) 建立健全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創新農技推廣體制,在六個試點縣開展農牧業技術推廣和綜合服務試點工作,不斷提高科技入戶率和服務水平。(省農牧廳牽頭)
深化農墾體制改革。加快農墾企業以產權多元化為核心的戰略性改組改造,妥善解決企業辦社會職能分離問題,切實做好農墾企業改制職工的安置及社會保障等工作。(省農牧廳、省經委牽頭)
二、繼續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
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步伐。圍繞我省特色經濟發展,認真落實《省屬企業國有資本調整方案》,推進國有大中型骨幹企業實施以項目為載體、以資本為紐帶的戰略性調整和重組,省屬重點企業要完成年內確定的改革目標任務。(省國資委、省經委牽頭)
完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進一步規範國有資產授權經營管理體制,確保依法履行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努力提高國有資產監管的有效性。繼續完善和落實國有資產經營責任制,研究制定《青海省國有企業實行期(股)權激勵試點工作指導意見》,開展試點工作。在省屬企業全面實行外派監事制度,在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全面推行獨立董事制度。認真做好州、地、市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組織體系建設工作,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省國資委、省經委牽頭)
推進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以實現企業產權多元化為重點,通過規範上市、合作合資、相互參股等形式進行股份制改造,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年內完成省投資集團公司等重點企業的改制和股權多元化工作;做好青海青稞酒業集團等企業的改制和國有資本重組工作;加快西部礦業股份公司、路橋股份公司等企業上市工作進度;做好其他擬上市公司的基礎工作。(省經委、省國資委牽頭)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一步完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企業經營管理者之間相互協調配合、制衡監督的法人治理結構。深化企業內部改革,轉換企業經營機制,逐步建立起管理人員競聘上崗、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建立職工擇優錄取、能進能出的用工制度,建立收入能增能減、有效激勵的分配製度。加快解決改制企業擔保債務、主輔分離、人員安置等歷史遺留問題,為企業發展創造條件。(省經委、省國資委牽頭)
三、加快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 (國發〔2005〕3號)。抓緊研究制定我省的實施意見和配套措施,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分工和工作任務,加強服務、管理、監督工作,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創造平等競爭的法制環境。(省政府法制辦牽頭)
建立完善面向非公有制中小企業的社會服務體系,為個體、私營企業及時提供資金、技術、信息、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的公共服務。(省經委牽頭)
抓緊清理修訂限制和阻礙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地方性法規、規章和政策檔案,加快完善保護非公有制經濟合法權益、合法私有財產、合法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政策法規,建立健全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法規體系。(省政府法制辦牽頭)
四、切實推進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推進勞動就業和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進一步消除阻礙農村勞動力合理流動的制度性障礙,清理不利於自主就業和創業的政策法規,統籌城鄉就業管理體制。繼續落實各項再就業政策,力爭在國有企業主輔分離和下崗失業人員小額貸款兩項政策的落實上有所突破。加快勞動力市場的規範化建設,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加大財政、稅收和金融等的支持力度,加快推進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建設進程。建立健全促進穩定就業的機制,強化勞動契約管理,規範企業用工行為,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在鞏固以往改革成果的基礎上,重點搞好再分配領域的改革和政策調整。重視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不斷完善最低工資制度和各項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形成兼顧公平和效率、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穩定發展的收入再分配機制。(省勞動保障廳牽頭)
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鞏固“兩個確保”成果,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堅持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擴大做實個人賬戶試點。穩步推進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並軌,解決國有企業下崗職工歷史遺留問題。依法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重點抓好非公有制企業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的參保工作。繼續抓好醫療保險擴面工作,清理現行不適應的政策規定,理順與財政部門、參保單位之間的關係。進一步完善工傷保險的各項政策,合理調整參保單位的繳費費率,擴大覆蓋面。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研究制定生育保險管理辦法,協調推進生育保險工作。加快社區勞動保障平台建設,完善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體系。(省勞動保障廳牽頭)
五、繼續深化教育文化衛生體制改革
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完善農村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和以政府投入為主的經費保障機制,研究建立義務教育投入長效機制,探索和完善適應我省實際的農村貧困生“兩免一補”政策。深化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加快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改善條件,提高質量,擴大規模。進一步深化高校後勤保障社會化改革。貫徹《民辦教育促進法》,探索研究促進我省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省教育廳牽頭)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根據《省委省政府轉發省委宣傳部關於我省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的通知》(青辦發〔2005〕3號)精神,制定出台全省文化系統改革的實施意見。繼續深化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等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部人事、分配、社會保障等制度改革;深化電影公司、文物商店等經營性文化單位產權制度改革,實施轉企改制,加快“青海省文化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的組建工作;深化表演藝術團體人事、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符合市場要求的藝術創作、生產和行銷機制。大力發展以工藝美術品為龍頭的文化產業,以此帶動文化表演藝術、影視音像製品、藝術培訓等文化產業的發展。(省文化廳牽頭)
深化衛生體制改革。制定實施《青海省發展民營醫療機構實施細則》。完善醫療機構分類管理政策,明確政府責任,落實經濟補償政策,保障基本醫療服務供給。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完善城市醫療服務體系,推進西寧市城中區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建設改革試點工作。進一步深化農村牧區衛生改革,認真組織實施國家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加強農村牧區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醫療衛生條件。繼續做好農村牧區新型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年內新增100萬人,累計覆蓋300萬農牧民。(省衛生廳牽頭)
六、切實深化投資價格體制改革
深化投資體制改革。積極做好《國務院關於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的貫徹實施工作,制定出台我省的實施意見及配套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國土、城鄉規劃、金融、環保、統計等部門密切配合機制,通過政策引導、信息發布等間接調控手段及事中、事後的監督檢查,依法加強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監管和調控。加快全面推行政府投資公益性項目統建工作,開展“代建制”試點,規範政府投資行為和實施方式。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著手制定符合我省實際的成套設備系統改革方案。(省發展改革委牽頭)
深化價格改革。密切跟蹤糧油等人民生活必需品價格以及農業生產資料、投資品等重要商品的價格走勢,必要時啟動應急和干預措施。穩妥實施電價改革,全面推進水價改革,進一步完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完善藥品價格管理體系,改進政府藥品定價方式。鞏固和完善涉農價格和收費公示制度,切實減輕農牧民負擔。進一步規範收費標準管理行為,重點做好各地區高中教育收費標準制定的指導銜接工作,繼續穩定高校收費標準。(省發展改革委牽頭)
七、繼續推進內外貿體制改革
深化外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內外貿一體化建設,按照放開經營、平等競爭的原則,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統一內外貿企業的社會服務,形成外經貿經營主體多元化新格局。引導企業擴大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進口規模,加快企業技術設備的改造和產品升級換代。(省商務廳牽頭)
進一步完善外貿服務體系,改善進出口企業融資條件,推動和支持企業運用信用擔保開拓國際市場;支持幫助企業做好外貿人才培訓和產品標準質量認證等工作。構築政府部門、中介機構、企業聯動的反貿易壁壘防範體系和重點出口商品出口市場反傾銷預警機制,指導企業積極應對外貿爭端。(省商務廳牽頭)
創新招商引資體制和方式。重點引導外資投向我省基礎設施、優勢產業、特色經濟的開發建設。促進我省利用外資從引進資金為主向引進資金、技術、管理和人才並重轉變,從引進一般性的資源開採、產品粗加工向引進資源深度開發、綜合利用轉變,全面提高引進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繼續完善政府招商引資考核和督促檢查工作機制,加強投資軟環境建設。(省經委、省商務廳、省招商局牽頭)
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建立和完善有利於企業“走出去”的政策環境和服務體系,鼓勵和支持企業到境外省外投資辦廠、承包工程、輸出勞務,積極參與國內外市場合作和競爭。(省商務廳牽頭)
加快流通體制改革。研究制定促進我省流通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強和改進巨觀調控措施。大力培育城鄉市場體系,加快城鄉商業網點規劃建設,重點開拓農牧區商品市場,推進“萬村千鄉”試點工程建設。繼續推進流通企業產權多元化改革,逐步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龍頭企業集團。逐步在重點地區推行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提高流通現代化水平。(省商務廳牽頭)
八、加快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推進依法行政。結合《行政許可法》和《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貫徹實施,加快建立法治政府,逐步健全完善行政過錯責任追究制度,實行社會公示、聽證制度,規範政府部門和公務員行政行為,提高行政效率;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省監察廳牽頭)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推進政府管理體制創新,結合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和建立科學的幹部政績考核體系和獎懲制度等改革,解決好政府職能越位、錯位和缺位問題,切實把政府職能轉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上來。(省編辦、監察廳、省政府法制辦牽頭)
加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力度,進一步削減不符合政府職能定位的審批事項,改進政府管理經濟活動的方式;繼續清理不利於政府職能轉變和公務員依法辦事的政策法規。(省政府法制辦牽頭)
做好地方政府機構改革工作,完善機構設定,理順職能分工;合理界定鄉鎮機構職能,精簡機構和減少財政供養人員;繼續完善事業單位改革的配套政策,加快推進鄉鎮事業單位機構改革試點工作。(省編辦牽頭)
2005年是改革攻堅的關鍵一年,要抓住當前有利時機,把改革放到突出位置上,用更大的力量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各牽頭部門要按各自職能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並根據不同情況確定落實時限,力爭今年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實質性突破。省經濟體制改革聯席會議辦公室要加強對各領域改革的監督檢查,同時要組織有關方面對階段性改革的實施效果進行評估。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省政府的部署,切實加強對改革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並及時向省發展改革委通報貫徹落實本意見的工作情況,重大問題要及時向省政府報告,以確保各項改革順利進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