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盆地全新世以來的風沙活動研究

《青海湖盆地全新世以來的風沙活動研究》是依託北京師範大學,由魯瑞潔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海湖盆地全新世以來的風沙活動研究
  • 依託單位:北京師範大學
  • 項目負責人:魯瑞潔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青海湖盆地,長期以來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環境特徵而備受關注。對青海湖盆地的沙地早有報導,但總體來說有關盆地風沙地貌及風沙活動的研究相對貧乏,尤其是缺乏絕對年代控制下的風沙過程研究。本項目通過對現代風沙地貌及其沉積特徵的調查,結合對遙感影像數據和現代氣象觀測記錄的分析,調查青海湖盆地風沙地貌的類型、分布、面積及特徵,探討主要風沙堆積區沙物質的來源及成因;通過對典型風成沉積剖面進行多指標分析,並與樹輪資料、湖相沉積物等記錄的氣候環境變化進行綜合研究,重建青海湖盆地全新世以來的風沙活動過程,分析風沙活動典型時期的氣候環境特徵,探討青海湖盆地的風沙活動與氣候變化尤其是季風活動之間的耦合關係,加深對全球變化的區域回響的認識,並為青海湖盆地的土地沙漠化治理提供依據。

結題摘要

青海湖盆地位於我國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區和青藏高寒區的交匯地帶,既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東蔓延的天然屏障,起著維繫青藏高原東北部生態安全的作用,本身又是脆弱生態系統的典型地區,對全球變化回響敏感。受多種因素影響,最近幾十年來土地沙漠化加劇,青海湖盆地的風沙活動已經威脅到了青海湖以及湖周濕地的安全,並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區經濟的發展。遙感影像解譯、野外調查監測及室內實驗結果顯示,區內沙漠化土地約占總面積的4%,集中分布於環湖區域,草地下覆沉積物多為沙質土,具有進一步沙化的潛在危險;1977-2000年是沙漠化土地增長時期,2000年以後沙漠化土地相對穩定並有輕微的逆轉趨勢;植被蓋度與下覆沉積物粒度特徵不完全一致,粒度特徵的變化相對於地表植被的變化具有滯後性。 青海湖周邊堆積著大量風成黃土和沙丘沉積,這些沉積物不僅有助於認識青海湖盆地的古氣候環境,更為研究風沙地貌與風沙活動過程提供了重要證據。湖東沙地是區內規模最大的風沙堆積區,本研究在湖東沙地選擇典型風成沉積剖面並進行了系統的樣品採集,通過粒度-標準差法提取了粒度環境敏感指標,並基於AMS14C和光釋光測年結果,結合沉積物粒度、磁化率、有機質、化學元素等多指標分析,對青海湖盆地全新世以來的風沙活動過程及驅動機制進行了探討。隨著太陽輻射的變化以及亞洲夏季風(ASM)的增強,青海湖盆地大約在12 ka前後進入全新世,氣候轉向暖濕。全新世本區風沙活動階段性的發生於12.5 ka、11.2 ka、~9.0 ka、~8.5 ka、5.5 ka、2.6(2.4) ka以及1(0.9) ka前後。根據風沙活動的強弱,可以將早全新世劃分為兩個階段:12.5-9.5 ka風沙活動依然較強,9.5-8.5 ka風沙活動減弱、氣候暖濕但是波動較大。經歷了中全新世氣候適宜期後,4.0 ka前後風沙活動再次加強。全新世以來青海湖盆地的風沙活動主要受到ASM控制,加強的風沙活動與ASM減弱有關。古土壤發育對加強的ASM的回響表現出一定的滯後性,因此地層中的風成砂與冷乾氣候並非一一對應的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