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全新世風沙活動空間分異研究》是依託北京師範大學,由伍永秋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藏高原全新世風沙活動空間分異研究
- 依託單位:北京師範大學
- 項目負責人:伍永秋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風沙活動是全球變化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青藏高原作為全球變化的發動機和放大器,在全球變化研究中占據重要地位,其冰芯、湖泊和樹輪等方面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大量高水平研究成果,而高原風沙活動,尤其是全新世風沙活動方面的研究相對不足。本項目擬選擇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北麓的定結地區、高原腹地的那曲安多地區和柴達木盆地南部邊緣地區作為研究區,調查其現代風成地貌的形態、類型和分布,並對其沉積結構、沉積構造和其它沉積特徵進行分析,建立區域內氣象氣候要素、植被類型、地表物質組成和風沙活動特徵之間的關係。進而通過對研究區全新世風沙沉積剖面的野外調查、採樣和室內分析研究,重建青藏高原南部、中部和北部全新世主要特徵時期的風沙活動序列及主要特徵時期的風沙活動序列,揭示青藏高原全新世風沙活動的區域分異規律,探討造成風沙活動區域分異的驅動因素。
結題摘要
風沙活動已逐漸成為全球變化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青藏高原廣泛分布風沙沉積,高原全新世風沙活動過程的研究,對認識高原風沙活動特徵和豐富高原氣候記錄具有重要意義。本項目選擇青藏高原北部的柴達木盆地南部邊緣地區、高原中部那曲安多地區和高原南部喜馬拉雅山北麓的定結地區作為研究區,調查其現代風成地貌的形態、類型和分布;選擇典型剖面,重建了這3個地區全新世風沙活動過程。研究表明柴達木盆地東南部全新世以來的風沙活動劃分為3個階段:12.06~4.82 ka B.P.風沙活動劇烈,晚期逐漸減弱;4.82~4.05 ka B.P.是風沙活動較弱,沙丘固定成壤時期;4.05 ka B.P.以來氣溫降低,風蝕為主,風沙活動轉向強烈。安多地區近千年以來風沙活動特徵是:公元1150~1445年屬於氣候溫暖期,風沙活動較弱,溫暖程度可能高於20世紀;公元1445~1910風沙活動強烈,其中1740~1850年期間為該時期中最冷的百年,風沙活動也最為強烈;公元1910年以來氣候處於溫暖、濕潤的階段,風沙活動較弱。定結地區全新世以來的風沙活動可劃分為以下5個階段:12.8~11.6 ka B.P.期間,氣候較暖濕,風沙活動較弱,發育弱砂質古土壤;11.6~9.3 ka B.P.期間,氣候乾冷大風,風沙活動強烈,沙丘活化,沙地面積擴大,以發育流動沙丘為主;9.3~4.9 ka B.P.期間氣候溫暖濕潤,風沙活動微弱,沙丘固化,研究區發育典型砂質古土壤;4.9~2.0 ka B.P.為暖濕背景下相對乾冷期,風沙活動稍有加強,以發育固定-半固定沙丘為主;2.0 ka B.P.以來,氣候變乾變冷,且波動頻繁,風沙活動強烈,沙丘活化,沙地擴大,以發育流動沙丘為主。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全新世以來氣候變暖的時間(包括大暖期出現的時間)南部出現較早,北部較晚,這可能是由於青藏高原的風沙活動主要受西南季風的影響,由西南季風加強導致的高原暖濕具有由南向北推進的過程。青藏高原中部早全新世和中全新世時期很少或沒有明顯的風沙活動,可能與高原面上風沙活動的物源不足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