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海柴達木梭梭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德令哈市西南部
- 設立時間:2000年5月
- 保護區級別:國家級
- 保護對象:梭梭、蒙古野驢、狼、鵝喉羚、灰鶴等
- 面積:3105 km
- 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地形地貌,氣候,土壤,區域範圍,保護目標,保護對象,生物資源,管理措施,開發利用,生態價值,
歷史沿革
2000年5月由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2013年7月,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23年11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第一批)》,青海德令哈柴達木梭梭林鵝喉羚重要棲息地入選。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青海柴達木梭梭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地貌類型多樣,有流水地貌,乾燥剝蝕山地貌,湖積地貌,風成地貌等。風成地貌主要分為風蝕和風積地貌,在保護區西南靠近阿木尼克山一帶有壟崗狀,鼻狀、覆舟狀、泉狀和錐狀等類型的殘丘,形成千姿百態,甚為狀觀的風蝕“雅丹地貌”,另外,保護區內還廣泛分布有白刺和檉柳沙包及新月型沙丘,格狀沙丘和流動沙丘等。
氣候
保護區內氣候極度乾旱,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氣溫年較差和日較差大。年平均氣溫3.4℃,年平均降水量為80.4—180.2毫米,年平均蒸發量為2500毫米左右,全年日照時數為3352.5小時。
土壤
保護區的土壤因受局部地形、地貌、氣候和植被的影響,多形成灰棕模土、風沙土、沼澤土和鹽土。其中以灰棕漠土為主,占保護區土壤面積的90%以上,土壤中有機質含量低,缺氮少磷,鉀富足。保護區的土壤中普遍含鹽,且偏鹼性。
區域範圍
保護區位於德令哈市西南部,地理位置為北緯36°00′~37°24′,東經95°58~′97°52′之間,位於柴達木盆地中部,東西長200公里,南北寬150公里,範圍涉及德令哈市、烏蘭縣和都蘭縣。總面積373391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130289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34.9%;緩衝區面積104737公頃,占總面積28.0%;實驗區面積138365公頃,占總面積的37.1%。
保護目標
保護對象
保護區內主要保護對象為樹種梭梭。
生物資源
植物
保護區內主要保護樹種為梭梭,梭梭荒漠面積約1458平方公里,占保護區總面積的47%。梭梭灌木林根據不同土壤類型分為戈壁梭梭,沙地梭梭、壤土梭梭三種類型。
保護區內藥用植物有:枸杞、麻黃、黃芪、茵陳、白刺、鎖陽、水麥冬、馬泡、肉叢蓉等。主要灌木樹種有:梭梭、柴達木沙拐棗、青海沙拐棗、西伯利亞濱藜、鹽爪(細枝鹽、尖葉鹽爪)、鹽生草、膜果麻黃、鹽角草、刺沙蓬、唐古特白刺、齒葉白刺、俄羅斯白刺、駝絨藜、紅砂、五柱枇杷、多枝檉柳、鹽地檉柳、翠枝檉柳、黑果枸杞、中寧枸杞(柴達木枸杞)等形成天然的沙生植物園。
正在載入展開全文
正在載入載入更多
查看更多
打開百度App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