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市委十三屆十二次全體會議

青海市委十三屆十二次全體會議是青海市委召開的會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海市委十三屆十二次全體會議
  • 舉辦單位:青海市委
會議主題,會議內容,

會議主題

2015年以來,我們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省委十二屆八次、九次、十次、十一次全會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為指導,把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風險挑戰,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總體平穩體現為主要指標穩、就業形勢穩、民生投入穩、脫貧成效穩,穩中有進體現為對外開放有進、市場主體有進、金融服務有進、生態建設有進,穩中向好體現為產業結構向好、投資結構向好、深化改革向好、精神狀態向好。
2015年主要目標任務的完成,標誌著我們市“十二五”規劃勝利收官,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我們有一個好的黨中央、好的總書記,得益於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得益於市委、市政府的科學謀劃、紮實推動,得益於全市幹部民眾的團結奮進、接續奮鬥。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由於國內外發展條件的變化,我市經濟發展仍然面臨著不少矛盾和問題。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加以化解。
做好2016年經濟工作,要全面貫徹中央和省委關於今年經濟工作的決策部署,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為指導,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握“131”總體要求和“12315”總目標,堅持以生態保護優先理念協調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堅持履職為民的堅定立場和價值取向,堅持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在繼續擴大有效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增強持續增長動力,努力實現“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開啟“幸福西寧”建設的新征程。

會議內容

積極培育推動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動力體系,構建新的增長格局。
中高速增長只是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表面現象,實質上都是要通過新的路徑、新的動力形成新的經濟形態。近年來,我市經濟下行壓力始終很大,這其中有外部環境的影響,有階段性、周期性因素,但根本上是結構性問題。從經濟成長的支撐和約束條件來看,經濟成長動能轉換中矛盾凸顯,原有的傳統動力體系開始弱化,新的動力尚未真正形成對經濟成長的有效支撐。各方面要進一步增強緊迫感,著力培育新動力,使新動力的增強超過傳統動力的減弱,努力構建適應新常態的動力體系,加快培育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增長極和增長帶,構建新的增長格局。
堅持擴大投資拉動
這是從需求側提供的經濟成長動力。投資對我市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將近60%,是需求側當之無愧的主動力。政府投資必須適應經濟增速放緩的趨勢性變化,在規模增長趨緩的約束下更好履行有限職能,投向上更加突出公共屬性,減少競爭性領域投資;方式上更多發揮引導帶動作用,擴大社會資本參與公共產品領域的投資和運營,減少政府投資支出和資金籌措壓力。更好發揮民間投資的主力軍作用,充分激發民間投資的活力和潛能。完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推出一批有吸引力的項目,創新項目收益和分配機制,使之在更大範圍、更具實效地推廣。
堅持有效供給推動。
這是從供給側提供的經濟成長動力。在“三期疊加”的大背景下,總供給和有效供給“雙不足”是西寧當前經濟發展的鮮明特徵和突出制約。一方面,我們處在工業化、信息化中期階段,現代化發展程度不夠,在總供需關係中,供給不能滿足需求將是長期存在的主要矛盾,我市大部分工業品、農業品需要外購就是典型現象;另一方面,我們處在市場化、城鎮化加速推進階段,供給結構滯後於需求特徵變化,在中觀微觀層面的供需關係中,供給不能匹配需求的問題日益突出,這也是留在西寧本地的有效需求不足的深層次原因,我市相當數量民眾省外消費、網路購物就是典型現象。不及時解決這些問題,西寧就會面臨著既“吃不飽”、又“吃不好”的雙重問題,嚴重影響我們的經濟長個頭、強體質。需求增長是經濟成長的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需求刺激經濟成長的政策是短期政策,不能長期化,從需求側的短期動力轉向制度變革、結構最佳化、要素升級這供給側的“三大發動機”是根本動力轉換,體現了經濟回歸增長本質的必然要求。我們要善於把握投資和消費行為背後的市場預期和社會心理,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實現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躍升。
堅持科技創新驅動。
這是從科技和人才投入、資源配置方面提供的經濟成長動力。經過多年的數量擴張型經濟成長後,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已成為推動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必然選擇。特別是在生產要素供需形勢發生趨勢性變化、企業綜合生產成本普遍提高的情況下,迫切要求從提高要素生產率中挖掘新動力,以有效對衝要素供需變化。當前,我市企業創新資源分散,政府支持創新的點多但系統性不強,創新人才嚴重短缺,創新資源配置不能適應市場需求,科技成果轉化率和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偏低。我們要加強統籌引導,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鍊有效協同,激發技術創新和生產率提升的潛力,為市場推動供需協同升級提供支持。一是要釋放創新主體潛力。二是要釋放創新成果轉化潛力。三是要釋放創新人才潛力。四是要釋放創新政策潛力。
堅持改革開放帶動。
這是從體制機制和內外環境等方面提供的經濟成長動力。我們要清醒地看到,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一些要素成本的上升是剛性的,一個地區只要在發展,工資、地價等必然水漲船高,這是不可逆的。我們要做的,不是去完全“壓”住這些要素價格,而是要在遏制其過快增長的前提下,通過降低其他成本來進行“對沖”,實現全社會生產成本的總體穩定。靠什麼“對沖”,就是要靠大幅降低制度成本,這既包括政府與市場之間的制度成本,也包括市場內部各主體之間的制度成本。下一步,我們要統籌安排重點領域改革的時序,強化相關領域改革之間的組合效應,特別是在繼續釐清政府與市場邊界,放活、管好、服務三管齊下的基礎上,在行政事務、市場活動、社會治理等領域全面推進降低制度成本的工作,大幅降低企業成本。大家一定要認識到,在經濟發展的很多領域,西寧存在後發劣勢;但在降低制度成本方面,因為我們發展起步相對較晚,制度固化的程度還不高,特別是制度與利益之間的關聯還不深,可以說有後發優勢,完全有條件成為全國制度性成本最低的城市之一,這是我們要持續努力的方向。同時,我市在擴大開放上有歷史淵源、有區位優勢、有市場縱深,要堅持向東開放與向西開放、對內開放與對外開放相結合,以向東開放為前提,以對內開放為基礎,著力建設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著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以高水平開放促改革、促轉型、促協調,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著力培育增長點。
對西寧來說,增長點大量存在、潛力巨大。比如,從農村看,住房條件普遍改善,但公共服務設施投資嚴重不足。從城市看,高樓林立,但設施建設相對滯後,城市管理不足,地下設施老化,棚戶區、城中村改造任務艱巨,需要加快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提升承載能力、完善服務功能、實現互聯互通。從產業看,傳統產業亟待改造升級,需要以資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為前提,積極落實“百項改造提升工程”項目,向綠色化、循環化、智慧型化、服務化方向發展;新興產業規模偏小,需要積極落實“百項創新攻堅工程”,培育壯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在服務業方面,老年人口越來越多,健康養老需求快速增長,教育現代化加快推進,旅遊、金融已成為支柱產業,信息服務、電子商務、現代物流、商務服務等產業充滿活力,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高品質轉變已成為必然。從對外開放看,需要促進內貿與外貿、規模與結構、線上與線下、展會與產業、陣地與通道聯動,建設藏毯絨紡產業、特色生物製品加工產業、農畜產品精深加工、中國(西寧)國際清真產業園等外向型產業基地,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從縣域經濟看,需要大力發展特色經濟,對縣域的園區產業結構進行最佳化調整,在特色化、集聚化、優勢化上下功夫,在延伸、拓展上求突破,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從生態保護看,環保技術產品和服務還很不到位,需要加快生態環境修復治理,挖掘生態環境對經濟發展的溢出效應,為產業發展提供相應的環境容量。總之,我們至少可以在傳統產業、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旅遊業、健康產業、外向型產業、縣域經濟、基礎設施建設、重點生態保護工程等方面培育增長點,釋放經濟成長潛力。
著力打造增長極。
立足於經濟成長點,綜合考慮資源能源、環境容量、市場空間等因素,調整最佳化生產力布局,促進產業集聚發展,打造經濟成長極。一是打造高新技術產業增長極,重點打造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區生物醫藥、省級高新區科技產業、節能環保等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二是打造多巴城市副中心,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建設生態新城。三是打造特色優勢產業集群,重點打造甘河有色(黑色)金屬延伸加工和特色化工產業集群、南川鋰電和藏毯絨紡產業集群。
著力拓展增長帶。
通過增長極的極化和擴散效應,促進區域間的經濟聯繫和產業協同,拓展形成三條千億元經濟成長帶。一是拓展形成寧大(西寧-大通)北川高新技術產業經濟帶,打造西寧-大通沿北川河發展的以有色金屬精深加工、現代物流、綜合保稅、科技服務、創新創業集聚、城市綜合體等為一體的千億元綜合產業經濟帶。二是拓展形成多沙(多巴-沙塘川)沿湟現代服務業經濟帶,打造多巴-沙塘川沿湟水河流域城市主軸風情線的千億元現代服務業經濟帶。三是拓展形成魯多-西塔(甘河-魯沙爾-南川)沿線特色優勢產業經濟帶,打造環甘河-魯沙爾-南川公路沿線有色(黑色)金屬精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藏毯絨紡、文化旅遊、會展業等為一體的千億元“U”型特色優勢產業經濟帶。
堅持供需兩端發力,著力推進結構性改革
經濟持續增長,本身就是供給與需求結構相銜接的協調升級過程,比如,投資既是本期總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以後時期供給能力的重要決定因素。結構性改革實質上就是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市場化改革,目標是實現長期均衡可持續增長,途徑是促進資源有效配置,手段是實施減少資源有效配置障礙的政策措施。我們要從供需兩側協同推進結構性改革,這不僅是實現“十三五”目標的重要保障,也是實現經濟中長期穩定增長的重要基礎。
著力推進需求側結構性改革。
對西寧來說,推進需求側結構性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是要繼續發揮投資對經濟成長的關鍵拉動作用。要調整最佳化投資特別是公共投資結構,圍繞補短板、保民生、強基礎、增後勁,圍繞擴大消費需求、增加有效供給,圍繞“早投晚投早晚都要投”的重要領域,投向涉及公眾普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公共產品領域和外部性比較明顯的領域,向需求側延伸,向消費領域延伸,向農村貧困地區延伸,更多投向科教文化、醫療衛生、健康養老、住房保障、生態環保、交通通訊等社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要抓緊對各級幹部進行項目工作能力培訓,實現投資項目線上審批監管,提高審核效率。二是要繼續發揮消費對經濟成長的基礎作用。大力實施六大領域消費工程,著力發展“老幼”兩端消費,鼓勵旅遊消費,穩住住房、汽車等大宗消費,擴大信息消費,加快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推動城鄉居民消費結構沿著“生活必需品——耐用消費品——服務消費品”的次序不斷升級。要加強社保、醫療、教育等配套改革,增加公共消費支出,減少居民消費支出預期,以社會消費帶動居民消費,從而擴大全社會的消費需求。要開展消費金融公司試點,擴大消費信貸,提高居民現期消費能力。三是要繼續發揮出口對經濟成長的促進作用。實施優進優出,著力促進內貿外貿投資融合發展,最佳化品種結構和市場結構,創新外貿商業模式,加快培育出口型企業,努力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擴大新能源、新材料、特色農畜產品和文化產品出口規模,支持推動企業集群式、鏈條式“走出去”,形成消費品與資本品並重、貨物與服務協調、貿易與投資互動的對外貿易新格局。
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是簡單增加商品或勞務供給,而是要解決好存量和增量問題。過去,我們長期注重需求管理,表面上看產能很大,但不能適應消費結構的趨勢性變化,高質量、高水平的有效供給不足,導致電解鋁、鐵合金、鋼鐵等行業產品價格跌破成本,企業邊際利潤率和平均利潤率下滑,缺乏增長動力。要著眼於擴大有效供給,把政策基點放在企業特別是實體經濟企業上,高度重視實體經濟健康發展,增強市場主體的盈利能力和發展活力。一是去產能。要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的辦法,引導和倒逼落後、過剩產能退出。在具體推進過程中,一定要分清哪些是“真過剩”。我們的“家底”本來就比較薄,一定要實事求是、穩妥慎重,多兼併重組,少破產清算。二是降成本。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著眼於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企業稅費負擔、社會保險金、要素成本,打出“組合拳”。三是減庫存。繼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打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房政策通道,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鼓勵進城農牧民購房定居,推動住房租賃規模化、專業化發展。引導房地產企業注重提供創新性的供給、適合人性需求的供給、服務提升的供給。同時,還要注重引導企業產品去庫存。四是增活力。放寬市場準入,鞏固商事制度改革成果,推動各類市場主體健康發展。五是防風險。認真落實地方監管責任,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金融詐欺等活動,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著力強化結構性改革政策措施。
搶抓政策機遇。逐條分析、逐項研究、深鑽細摳中央、省委的政策措施,把政策里的“含金量”挖出來、對接上。推動政策創新。堅持問題導向,提出對症下藥、靶向治療的政策,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前瞻性、普惠性,使政策既好看又好用。最佳化政策組合。處理好總量政策與結構政策的關係,在穩增長壓力明顯增大的情況下,加大總量政策力度,既擴大總需求,減輕企業負擔,又保障重點領域支出,穩定發展預期。同時,注意發揮結構性政策的校正作用,以免加劇結構性矛盾。注重從供給側發力,既考慮經濟行為、物質行為,又考慮精神行為,考慮社會預期。狠抓政策落實。在吃準吃透政策精神的基礎上,對政策進行細化、實化、具體化,清除政策門檻和繁瑣條件,確保各項政策得到有效落實。加強部門間的橫向協調,增強政策之間、政策與改革措施之間的協調性,實施考核監督和第三方評估,使符合條件的企業及時得到政策支持。
積極推動城市轉型升級,建設“幸福西寧”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標誌。當前,西寧在城市建設發展方面,存在著與國內大多數地區明顯不同的“三個不匹配”。 一是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不匹配。從2000年至今,市區人口增長100%,而建成區面積只增長了50%左右,土地城鎮化遠遠滯後於人口城鎮化。目前,西寧市轄區的人口密度為3260人/平方公里,是北京市的3倍、上海的1.2倍。可以說,拓展城市發展的戰略空間已是關係到西寧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求。二是城市功能與區域地位不匹配。西寧肩負著服務全省的重要責任,但在城市功能上還有較大差距。比如,與西部地區同等規模的城市相比,西寧的市政基礎設施年均投資量只有蘭州的四分之一、烏魯木齊的六分之一,路網面積、人均道路面積均在西北省會城市中墊底,歷史欠賬不少。三是城市“軟體”建設與城市“硬體”發展不匹配。近年來,西寧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城市病”等問題日益突出,弘揚“青海精神”對全市幹部民眾的理想信念、道德水平、精神狀態和文明素養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解決這“三個不匹配”的問題,迫切需要尊重城市發展規律,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體系,提升城市治理能力,著力最佳化城市形態、城市功能和城市品質,在推動城市轉型升級中詮釋“幸福西寧”的真諦。
提升品位品質品評。
城市是文化和情感的記憶載體。要堅持“人與自然、現代與傳統、藝術與技術、建築與環境”的和諧統一,著力抓好規劃、建設、管理三大關鍵環節,把西寧建設成為“品位好、品質好、品評好”的城市。
統籌生產生活生態。
樹立空間均衡理念,嚴格落實主體功能區劃,構建“循環、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性支撐體系,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促進就業創業樂業。
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在統籌發展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特殊教育、民辦教育的同時,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創建創業型城市,整合各類資源,打造創新創業集聚區。穩定民生支出在財政總支出中的比重,穩步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採取有力措施保供穩價,增強民眾對生活改善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完善困難民眾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統籌銜接各項社會救助制度,發展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事業。通過深化改革,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政策環境、法治環境,種好“梧桐”、引來“鳳凰”,增強企業對西寧的滿意度和歸屬感。
保障安康安居安全。
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進一步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維護民眾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益。深入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健全完善分級診療制度,促進醫療資源向基層、農村流動,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加快建設緊密型、一體化的醫療聯合體。完善預防為主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實施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健全扶殘助殘服務體系。健全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大力實施住房提升計畫,改善城鄉居民住房條件。堅持安全第一,強化安全的強制性標準,構建全天候、系統性、現代化的城市運行安全保障體系。
服務農業農村農民。
把做好“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堅持深化農村改革不動搖、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減弱、推進農村全面小康建設不鬆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促進農民增收,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
堅持共建共治共享。
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統籌發揮政府、社會和市民三大主體作用,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場無形之手、市民勤勞之手協同發力,實現同心同向同行。
堅持問題導向,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
去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政治局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這次會議,是黨中央為全黨深化“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做出的示範動作,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生動教材,是率先垂範、以上率下的實踐標桿,讓我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政治洗禮。我們一定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不斷加強和改進意識形態工作。
著力增強意識形態的凝聚力。自覺把意識形態作為最核心的政治資源和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堅持把民眾當成親人和依靠,引導民眾把對黨委政府的樸素情感轉化為“五個認同”。著力增強意識形態的引領力。堅持黨管媒體原則,推動報網、台網融合,加強思想道德和社會誠信建設,廣泛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最佳化信息內容供給,強化網路安全管理,以青海精神凝聚人心力量、引領社會風尚。著力增強意識形態的傳播力。加強人才培養,創新話語體系,掌握意識形態領域的話語優勢,傳播黨的聲音,倡樹新風正氣,講好西寧故事,開展文化惠民,培養發展積極健康的社會心態和社會情緒。著力增強意識形態的戰鬥力。黨員領導幹部要主動站到意識形態工作第一線,在大是大非面前做戰士、不做紳士,既把錯誤言論阻擊在露頭階段,避免“鏈式反應”,又讓“觀戰”的民眾在真理越辯越明的過程中受到教育、堅定立場,實現鬥爭效果與教育效果的有機統一。
不斷加強和改進基層黨建工作。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治黨三問”,努力打造基層黨建工作升級版。要增強首責意識和主業意識,落實基層黨建責任。強化黨委(黨組)管黨建、書記抓黨建的意識,明確書記的第一責任、分管領導的直接責任和班子成員的“一崗雙責”。要設定責任清單。要強化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建強基層黨建陣地。深化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嚴格黨內政治生活,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科學發展、聯繫服務民眾、促進和諧穩定的強大力量。要加強隊伍建設和機制建設,激發基層黨建活力。加強基層黨組織負責人隊伍建設,暢通黨務幹部、業務幹部交流渠道,加強黨員主體意識教育和主體能力培養。要落實從嚴標準和從實要求,提高基層黨建質量。創新組織設定方式,通過網路化、個性化、功能化的設定模式,解決“面”、“點”、“線”的覆蓋問題。
不斷加強和改進黨風廉政建設。
要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讓黨紀黨規在西寧真正具有鐵的質地、鋼的硬度。堅持把黨性原則擺在第一位,把“忠”建在“信仰”上。以信仰超越現實利益取捨,用道德長久滋養身心,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守住底線,奔向“高線”,共同建設好發展好西寧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堅持把廉潔自律視作生命線,把“廉”擺在“為公”上。堅持關口前移,嚴防披著“興趣愛好”“人情世故”等外衣的灰色地帶。帶頭落實主體責任,帶頭遵守廉潔自律各項規定,帶頭管好親屬和本地區、本部門幹部職工,把廉潔勤政要求落實到分管領域工作推進和幹部成長的全過程。堅持把履職盡責作為出發點,把“擔”立在“責任”上。落實工作責任,敢於較真碰硬,不能把政治責任當成業務責任、把分內責任當成額外責任、把全面責任當成單向責任、把直接責任當成間接責任,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層層傳導壓力,讓主體責任落地生根。著力開展不作為亂作為專項整治,著力問責“為官不為、為官不儉、為官不廉”,不搞下不為例,不搞有情可原,不搞變相處理。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容錯機制,教育引導黨員幹部心中有權不任性、心中有責敢擔當、心中有紀勇作為,大力弘揚青海精神,努力乾在實處、走在前列,實現乾淨與幹事的有機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最現實、最集中的體現。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為指導,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向黨中央看齊,向習近平總書記看齊,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銳意進取,紮實工作,團結帶領全市各族民眾,以“乾在實處、走在前列”的精神,為建設“幸福西寧”、譜寫中國夢西寧篇章而不懈努力!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