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學三江源協同創新中心

一、成立三江源協同創新中心的背景
2009年1月16日召開的第19次全國直屬高校諮詢會上,國務委員劉延東同志提出,青海大學在生態、三江源、鹽湖化工方面要有所作為,建成世界一流。6月14日周濟部長到青海大學視察工作時明確提出,將青海大學建設成為一所高水平的大學,這個高水平就是有特色的高水平,青海大學要在高原、三江源、生態、鹽湖化工等方面突出特色。8月13日陳希副部長又親臨青大指導工作,就如何推進“211工程”,建設“高水平、有特色”青海大學提出了四個“顯著提升”。清華大學和青海大學商定,兩校要在三江源生態方面有所作為,建議共同組團研究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需重點解決的科學問題。
2009年9月,由清華大學顧秉林校長、青海大學喬正孝書記、陳強校長帶隊組成聯合考察團,對三江源實地進行考察,並將此次活動作為清華大學對口支援工作和青海大學服務社會的重要舉措。
為了進一步充分發揮清華大學和青海大學的學科優勢,研究三江源生態保護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加強清華大學和青海大學的科研合作,推動兩校的科學研究、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為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作做出應有貢獻,提升青海大學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能力,在青海省科技廳、教育廳的大力支持下,在青海大學、清華大學共同對三江源區進行科學考察的基礎上,協商成立“青海大學-清華大學三江源研究院”。
研究院是一個聚焦三江源保護與發展,面向國內外開放的學術機構,重點組織兩校有關科研團隊,聯合國內外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科技資源共同開展三江源科研合作,在三江源生態保護、後續產業發展、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與可持續發展、新能源綜合利用及野外台站建設等相關領域開展全面、系統、有針對性的研究,申報國家及省級相關項目和實驗研究基地,並通過科學研究培養高層次人才。同時召開學術論壇、舉辦各類研討會,出版研究報告,以此推動三江源生態恢復、保護和建設工作,為政府提供諮詢服務,力爭成為國內知名、國際有一定影響力的研究機構。
二、成立三江源協同創新中心之前開展的前期工作
1、在省科技廳、省教育廳、清華大學的支持下,簽定了四方的三江源科研合作協定,設立了三江源專項科研資金。
根據三江源區科學研究的需求,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省科技廳、省教育廳、清華大學、青海大學一致同意並達成科研合作協定,於2010年5月29日,在青海大學科技館舉行了三江源研究合作協定簽字儀式。同時設立了三江源科研專項資金,資金由青海省科學技術廳、青海省教育廳、清華大學、青海大學共同籌集。專項資金每年籌集120萬元(暫定三年),由青海大學、清華大學教師、科研人員以項目形式申報。2010年專項資金已落實。
2、報請省科技廳批覆同意成立“青海大學-清華大學三江源研究院”,並與清華大學協商配備了研究院幹部,確定了辦公地點和辦公經費。2010年3月9日由青海省科技廳(青科發政字【2010】32號)批覆同意成立“青海大學-清華大學三江源研究院”;經4月23日青海大學黨委會研究決定推薦梁曦東校長擔任研究院院長,青海大學毛學榮、周青平、清華大學鄭永平任副院長,現已調入2名工作人員成立三江源研究院辦公室,辦公經費單列,納入預算。
3、組織申報了2010年三江源研究院科研項目
在省科技廳的指導下,2010年4月8日兩校組織發布了2010年“三江源”科研項目指南,重點圍繞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牧民生產、生活以及高原特色農牧業產業發展、特色動植物開發等方面開展科技攻關,重點解決三江源區生態畜牧業的發展,移民點清潔能源利用,被動式太陽能採暖房的設計建造,城鎮生活垃圾處理,三江源區動植物資源開發,三江源區後續產業的發展,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以及遠程醫療、教育、信息服務以及生態監測等問題。特別是及時組織玉樹災後重建的科研項目。
2010年收到兩校共同申報項目62項,最終“潔淨能源在三江源區建築節能中的綜合利用”、“玉樹災後活動板房綜合利用研究”、“基於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風光發電關鍵材料與模擬研究”、“三江源地區淺層地熱動儲量的研究——模型和實測”、“基於3S技術支持的三江源區高寒草甸草地營養與載畜量動態監測”、“三江源生態移民基本社會保障機制研究”等6個研究項目已由省科技廳批准立項,正式列入青海省2010年度基本科技計畫進行管理,並下達到項目承擔單位組織實施。
我們希望通過“三江源”協同創新中心這個平台吸引更多的科研機構和高校共同聯合開展“三江源”科學研究,以此推動三江源地區的生態恢復、保護和建設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