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桐洋村

青桐洋村

青桐洋村位於廣東省徐聞縣,據清宣統三年《徐聞縣誌》和村中的族譜所記載,青桐洋村始建於明隆慶年間,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青桐洋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中國廣東
  • 地理位置:廣東省徐聞縣
青桐洋村簡介,青桐洋村歷史,

青桐洋村簡介

該村明清至民國時期隸屬徐聞縣青橋鄉,1961年3月劃屬海康縣(現雷州市)英利鎮行政管轄。明清時期,青桐洋村是徐聞縣內的一大村莊,由於村大人多且名人輩出而曾號稱“徐聞第一村”。村中以吳姓為主,而青桐洋吳氏當時在徐聞地又是有權有勢的名門望族,所以又因其地位於縣境北部而有徐聞的“北霸天”之稱!在明清兩代之間,青桐洋村中有科名者134人,出仕者83人,這些人功成名退後,便利用聲望集資建祠堂,就這樣不經意中為後代留下了一筆豐厚的文化遺產。現村中有宗祠6座,總計建築面積13200平方米。
村落位置

青桐洋村歷史

青桐洋村祠堂以其數量多、規模大、工藝精美而飲譽雷瓊,其建築風格,既具有嶺南宗祠的經典法式,又獨具自己的情致和品格。像剛栗公祠,就是一座典型的嶺南建築風格:整座祠堂坐落在村東,建築面積2350平方米。清光緒年間,由告老還鄉的清光緒徐聞貢生、直隸州同吳運環及其弟吳運申主持營建,經三年乃成。祠堂的四面是高高的圍牆,中間留出一方天井,石、磚木結構,硬山頂,四合院式布局。1925年,為了防禦雷州山賊土匪的侵擾,便砌磚石圍牆把兩座祠堂連成一體。四進、五廳、七天井、一亭、三樓,共有房屋20多間的建築群體。祠堂整體布局主次分明,嚴謹沉穩中不失空靈雅致。門額柱頂的花卉灰塑,尺幅之內,景畫氣象萬千,情趣盎然。祠堂殿廳閣的前額和梁頭柱尾上的木雕裝飾,琳琅滿目,讓禁府蒸人目不暇接。祠堂上進前院牆講棕良,用青石砌就,卻不需灰沙漿粘合,在裡面點火,外面透不出一絲亮光,工藝如此精細,讓人匪夷所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用作糧倉或學校。
從青桐洋村吳氏宗祠的碑記上,可看出青桐洋村先祖重教崇學之風戰影踏古已有之,並世代傳承而造就了不少人才。像清奉政大夫、同知銜、清宣統《徐聞縣誌》的總校對和發起人之一的吳玉京,清乾隆壬子恩科武進士吳培超,清直隸州分州、州同吳運環,江南漕運轉運使吳安心灑套巴,誥封六品州司銜吳昌瑞,清宣統一年拔貢、浙江試用縣丞吳冠鳳,清交趾知縣、徐聞才子吳南金,清末順德、徐聞兩縣知縣吳霏,還有清貢生吳克森、吳儒、吳培光、吳世賢……等等。清末至民國時期,青桐洋村人吳霏、吳霖都曾先後當過徐聞縣縣長,吳其豪為國民黨徐聞縣黨部負責人,吳七(吳其鑒)為中共徐聞縣地己犁晚遙下黨組織創建人和領導人……舉不勝舉!
青桐洋村古民宅更加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明清和民國時期,青桐洋村便以其豪宅數量多和氣派豪華而聞名遐邇。時至今日,原貌保持完好的古宅仍有“進士第”、“懷仁里”、“是遒”、“外翰第”、“道耕”、“貽燕”、“繁禧”等等。古宅幾乎南北坐向,門樓十分講究造型和飾物,力圖通過門樓顯示出宅主的身份、地位和願望。在眾多各具特色的古民宅中,最具氣派的莫過於原徐聞縣縣太爺吳霏的“懷仁里”了。該豪宅坐北向南,回形布局,建築面積2800多平方米,65間房。進了軒昂的門樓後,大院套著4個小院,每間小院都有正廳、廂房、書齋、倉房、小天井和大門,但建築風格各異。小院與小院之間,廊廡迴環相通。該豪宅外表沉雄穩健,內中四小院對稱排列,在嚴謹中透出玲瓏。主人居住的東小院,其堂屋寬闊,婚提客廳明亮,似乎在鋪張著這個仕宦家庭的禮儀空間規程,而臥室、儲室有點狹小、昏暗,折射著這位縣太爺的謹慎,而前庭以白玉為欄,牆上楹聯、壁畫與天井小園圃中的爛漫花卉相互映襯,又顯陵享雄遙露出這位縣太爺附庸風雅的情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