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Firmiana simplex (Linnaeus) W. Wight)是錦葵科、梧桐屬落葉喬木。高可達16米,梧桐樹皮青綠色,平滑;葉片心形,葉柄與葉片等長;圓錐花序頂生,花色淡黃;果為蓇葖果膜質,有柄;種子球形,有皺紋;花期6月。
梧桐分布於中國南北各省,從廣東海南島到華北均產之。也分布於日本。多為人工栽培。梧桐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喜光,稍耐陰,不耐寒,喜肥沃、濕潤的沙質土壤。梧桐目前繁殖方式多為播種、扦插、分根三種形式。
《本草綱目》記載梧桐皮、葉、種子均可入藥,可治腸痔、燙傷、小兒口瘡等。梧桐高大挺拔,冠形優美,對二氧化硫,氯氣等有毒氣體有較強的對抗性,是公園、綠地、社區、校園及庭院綠化的良好樹種,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初唐文學家虞世南的《蟬》中寫道:“垂縷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讚揚蟬性情高潔,擇梧桐這種良木而息。
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生長習性,分布範圍,育植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觀賞價值,藥用價值,經濟價值,植物文化,
植物學史
W. Wight於1909年發表在U.S.D.A. Bur. Pl. Industr. Bull. 142: 67,並命名該種學名為:Firmiana simplex (L.) W. Wight。
中文名梧桐最早可見於先秦文獻《詩經》:“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形態特徵
梧桐,落葉喬木。
株: | 高達16米;樹皮青綠色,平滑; |
莖: | 樹皮青綠色,光滑; |
葉: | 葉心形,掌狀3-5裂,寬15-30厘米,裂片三角形,先端漸尖,基部深心形,兩面無毛或微被柔毛,基生脈7;葉柄與葉片等長; |
花: | |
果: | 蓇葖果膜質,有柄,成熟前開裂成葉狀,長6-11厘米、寬1.5-2.5厘米,外面被短茸毛或幾無毛,每蓇葖果有種子2-4個;種子圓球形,表面有縐紋,直徑約7毫米; |
種子: | 種子球形,有縐紋,徑約7毫m; |
花期6月。
生長習性
梧桐樹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性不強;喜肥沃、濕潤、深厚而排水良好的土壤,在酸性、中性及鈣質土上均能生長,但不宜在積水窪地或鹽鹼地栽種,又不耐草荒。積水易爛根,受澇五天即可致死。通常在平原、丘陵及山溝生長較好。深根性,植根粗壯;萌芽力弱,一般不宜修剪。生長尚快,壽命較長,能活百年以上。在生長季節受澇3-5天即爛根致死。發葉較晚,而秋天落葉早。對多種有毒氣體都有較強抗性。怕病毒病,怕大袋蛾,怕強風。宜植於村邊、宅旁、山坡、石灰岩山坡等處。
分布範圍
梧桐,產中國南北各省,從廣東海南島到華北均產之。也分布於日本。在歐洲和北美洲有栽培。多為人工栽培。
育植技術
常用播種繁殖,扦插,分根也可。秋季果熟時採收,曬乾脫粒後當年秋播,也可乾藏或沙藏至翌年春播。條播行距25厘米,覆土厚約15厘米,每畝播種量約15千克。沙藏種子發芽較整齊;乾藏種子常發芽不齊,故在播前最好先用溫水浸種催芽處理。1年生苗高可達50厘米以上,第二年春季分栽培養,3年生苗木即可出圃定植。
種子處理:把梧桐種子浸泡在5%的多菌靈溶液中24至36小時,然後撈出,與經過消毒過篩的濕河沙混合,混合比例為種子:河沙=1:3。選擇地勢高燥,背風向陽,地下水位低於1.5米處,挖一四壁垂直的催芽坑,坑的大小依種子的數量而定。在催芽坑的最底下添5厘米的河沙,然後放置通氣桿(用4至6根玉米桿捆綁而成),再把種子與河沙的混合物放置其中,上面覆蓋5厘米的河沙,最後覆蓋5厘米的黃土。一般情況下,北京平原地區30至40天種子即可裂口發芽。
播種時間:可在春季土壤解凍後的3月下旬到4月上旬進行。
土壤準備:在播種前深翻土地30厘米、清除雜草、樹根及其他雜物,然後進行做壟或做床及土壤消毒等工作。
做高床:規格為長×寬×高=(1000-1500)×(100-120)×(20-25)厘米,床間距30至40厘米。做床時做到:做床前劃線,床面平整,邊角分明,大小相等,規格一致。
做寬壟:規格為長×寬×高=(1000-1500)×(40-45)×30厘米,壟間距30厘米。做壟時要求大小一致,端直不曲,土塊破碎。
土壤消毒及雜草預防:播種前3至5天,選擇晴朗的天氣,用5%的多菌靈噴灑床面或壟面。進行土壤消毒。然後噴灑1/400的氟樂靈,以阻止單子葉雜草種子萌發,減少雜草滋生。
壟播:在壟的兩側開寬深各5厘米的播種溝。開溝時做到深淺一致,大小相等,溝線端直。播種時做到撒種均勻,不漏播,不重播,覆土厚度3至5厘米,播種量為每畝15公斤,行間距20厘米,然後用鎮壓機鎮壓或踩實。最後灌透水一次。
除草:鬆土除草播種後獨行菜、律草、莧萊等雙子葉雜草將大量滋生,可人工清除,也可噴灑1/1000的2.4-D。除草時要以“除小、除早、除了”為原則,鬆土厚度2至3厘米。
施肥:施肥灌溉當苗高3至5厘米時施肥,複合肥每畝施8至10千克,結合灌溉施用,以後根據土壤墒情澆水。
殺蟲:病蟲防治梧桐幼苗期,要注意苗木立枯病預防,通過提早播種、高壟育苗、土壤消毒、種子發芽出土時每隔10天噴灑一次5%的多菌靈(連續噴灑三次)等措施,可以得到較好的效果。其他病蟲害較少,未見危害發生。
移植:容器苗管理當苗高5厘米、植株基部半木質化時,進行移栽。移栽前,做長×寬=(15至20)×(2至3)米的畦。移栽時去掉容器,連同培養基一起移植到畦中,株行距為20×40厘米,每畝8300餘株。然後灌透水一次,7月份施尿素一次,用量每畝8至10千克,以後依土壤墒情灌溉。
病蟲防治
木虱危害特點:梧桐木虱又稱青桐木虱、梧桐裂頭木虱,屬同翅目木虱科。以若蟲、成蟲在梧桐葉背或幼嫩幹上吸食樹液,破壞疏導組織,尤以幼樹受害最大,嚴重時導致整株葉片發黃,頂梢枯萎。若蟲分泌的白色棉絮狀蠟質物,將葉面氣孔堵塞,影響葉部正常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使葉面呈現蒼白萎縮症狀;起風時,白色蠟絲隨風飄揚,形如飛霧,嚴重污染周圍環境,影響市容市貌。
防治措施
⑵噴灑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乳油2500至5000倍液,再加洗衣粉300至500倍液,提高藥效,10天后再噴1次,防治成、若蟲效果較好。
⑶在若蟲初齡期或大發生期先用稀釋100倍的生態箭殺菌消毒,再用稀釋1500倍的綠丹二號噴施,或者直接用樹體殺蟲劑進行樹幹注射,防治效果十分有效。
⑷結合冬剪,除去多餘側枝。另外,可用石灰33斤,牛皮膠0.5斤,食鹽2-3斤,配成白塗劑,塗抹樹幹,消滅過冬卵。
注意保護和利用寄生蜂、瓢蟲、草蛉等天敵昆蟲。
主要價值
觀賞價值
梧桐為普通的行道樹及庭園綠化觀賞樹。中國梧桐也是一種優美的觀賞植物,點綴於庭園、宅前,也種植作行道樹。葉掌狀,裂缺如花。夏季開花,雌雄同株,花小,淡黃綠色,圓錐花序頂生,盛開時顯得鮮艷而明亮。
藥用價值
梧桐的種子,是一味中藥材,每年秋天等到梧桐的種子成熟時,將果枝摘下來,打落果實中的種子,去除雜質,然後曬乾,這樣就製成了梧桐子這昧中藥了。梧桐樹在中國很多地區都有大量種植,對於梧桐子咳嗽多痰的患者千萬不要食用。夏日,人們很容易上火,梧桐子有很好的清熱去火、排除血液中的熱毒的作用。還可以清理人體內長期堆積下來的毒素,增進身體健康。提高免疫細胞的活性。此外,梧桐子有很好的健胃消食、健脾止瀉的功效。對於食欲不振、大便酸臭、厭食噁心能很好地緩解症狀。梧桐子中含有大量的膠質,促進血小板的生成,有很好的涼血和止血的功效,,很適合患有出血性疾病的病人。此外,梧桐子中富含磷,這是構成牙齒和骨骼的重要物質,對於組織器官的修復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為機體提供能量與活力,參與酸鹼平衡的調節。有利於成長發育。
經濟價值
木材輕軟,為制木匣和樂器的良材。種子炒熟可食或榨油,油為不幹性油,一般可進行烘乾使種子風乾,水煮,口服有良好的消腫作用。樹皮的纖維潔白,可用以造紙和編繩等。木材刨片可浸出粘液,稱刨花,潤發。葉做土農藥,可殺滅蚜蟲,對二氧化硫、氯氣等有毒氣體,有較強的抵抗性。
植物文化
梧桐有青桐、碧梧、青玉、庭梧之名稱。是中國有詩文記載的最早的著名樹種之一。關於對梧桐一樹的描繪,最早可見於先秦文獻《詩經》,《大雅·生民之什·卷阿》有“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之句,成為梧桐引鳳凰傳說的最早來歷。說明在商末周初,梧桐樹就受到了當時人們的關注。其後的《尚書》、《莊子》、《呂氏春秋》等先秦文獻均提及梧桐樹。春秋吳王夫差建梧桐園於園中植梧桐樹,梁任防《述異記》載:“梧桐園在吳宮,本吳王夫差舊園也,一名琴川。”
漢代梧桐樹被植於皇家宮苑,《西京雜記》載:“上林苑桐三,椅桐、梧桐、荊桐。”“五柞宮西有青梧觀,觀前有三梧桐樹。”
漢朝時已被植於皇家宮苑。點綴於庭院、宅前,也種植作行道樹。葉掌狀,裂缺如花。夏季開花,雌雄同株,花小,淡黃綠色,圓錐花序,盛開時顯得鮮艷而明亮。
魏晉時種植梧桐樹開始增多,晉·夏侯湛《桐賦》曰:“有南國之陋寢,植嘉桐乎前庭。”南朝著名文人謝眺《游東堂詠桐》詩有“孤桐北窗外,高枝百尺余;葉生既婀娜,落葉更扶疏”句,是在庭院中植桐。晉·傅成《梧桐賦》則述說了門前列行植梧桐樹招引鳳凰的盛觀,有“郁株列而成行,夾二門以駢羅”賦句稱道。
大規模種植梧桐樹則是前秦王苻堅,《晉書·苻堅載記》載:“堅以鳳凰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乃植桐竹數十萬株於阿房城以待之。”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對種植梧桐有“明年三月中,移植於廳齋之前,華淨妍雅,極為可愛”之論。
唐代種植梧桐樹極為普遍。《隋唐嘉話》記載:“唐初宮中,少樹,孝仁後命種白楊……更樹梧桐也。”是於皇宮中種植梧桐樹。段成式《酉陽雜俎》稱:“歷城(今濟南)房家園,齊博陵君豹之山池,其中雜樹森?,曾有人折其桐枝者,公曰:何為傷吾鳳條,自後人不復敢折。”是私人園林中種植。李賀《天上謠》詩“秦妃捲簾北窗曉,窗前植桐青鳳小”,是庭院中種植梧桐樹的寫照。
宋代種植梧桐樹也很多。北宋朱長文於蘇州建樂圃,其作《樂圃記》稱其園中植有梧桐、松柏等樹:“柯葉相幡,與風飄颶,高或參天。”北宋李格非《洛陽名園記》載北宋洛陽名園十九處,多植有梧桐樹,最著名的是叢春園,“桐梓檜柏,皆就行列”。徐積《華州太守花園》詩“卻是梧桐且栽取,丹山相次鳳凰來”句,描述關中華州城官家園林中種植梧桐造景之況。
元代庭院種植梧桐造景,元詩詞可證。如丁鶴年《題鳳浦方氏梧竹軒》詩:“鳳烏曾聞此地過,至今梧竹滿丘阿。”吳興(今浙江湖州)人郯韶《碧梧翠竹堂》詩:“去年種桐樹,綠葉高雲涼。”都是對元代梧桐樹造景的描述。
明代梧桐樹常栽植在庭前、窗前、門側、行道旁。王象晉《二如亭群芳譜》云:梧桐“皮青如翠,葉缺如花,妍雅華淨,賞心悅目,人家齋閣多種之”。陳繼儒《小窗幽記》對庭院中梧桐樹配置有“凡靜室,前栽碧梧,後栽翠竹。前檐放步,北用暗窗,春冬閉之,以避風雨,夏秋可以開通涼爽。然碧梧之趣:春冬落葉,以舒負暄融和之樂;夏秋交蔭,以蔽炎爍蒸烈之威”之載。明代所建的蘇州著名私家園林拙政園有“梧竹幽居亭”景點,旁植梧桐、翠竹,如今梧桐已成古木。明末揚州著名私家園林影園也植有數株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