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木虱

梧桐木虱,拉丁學名:Thysanogyna limbata Enderlein,別名青桐木虱、梧桐裂頭木虱,屬同翅目木虱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梧桐木虱
  • 外文名:Thysanogyna limbata Enderlein
  • 別名:青桐木虱、梧桐裂頭木虱
  • :同翅目
  • :木虱科
  • 主要寄主:為梧桐、楸樹、梓樹
簡介,分布範圍,形態特徵,生活習性,主要天敵,防治方法,

簡介

梧桐木虱梧桐木虱
主要寄主為梧桐、楸樹、梓樹。發生期分泌白色蠟絲,布滿樹體、葉面,隨風飄揚,形如飛霧,嚴重污染周圍環境,影響市容市貌。 梧桐木虱為單食性害蟲,以若蟲及成蟲在梧桐葉背或幼技嫩幹上吸食樹液,破壞輸導組織,尤以幼樹受害烈。若蟲分泌的白色棉絮狀蠟質物,將葉面氣孔堵塞,影響葉的正常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使葉面呈現蒼白萎縮症狀;分泌物中含有糖分,常招致黴菌寄生。危害嚴重時,樹葉早落,枝梢乾枯,表皮粗糙脆弱,易風折。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於陝西、河北、河南、山西、山東、江蘇、浙江、安徽、福建、貴州、江西、廣東、廣西等省區。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4-5mm,黃綠色,具褐斑,疏生細毛,頭橫寬,頭頂裂深,額顯露,頰錐短小,乳突狀。複眼赤褐色,平眼橙黃色,複眼半球狀突起,紅褐色。單眼三個,呈倒“品”字形排列。觸角10節,4-8節上半部分深褐色,最後兩節黑色,頂部有兩根鬃毛,觸角細長約為頭寬的3倍,褐色,基部3節的基部黃色,端部2節為黑色。前胸背板拱起,前後緣黑褐色,中胸背面有淺褐色縱紋兩條,中央有一淺溝。中胸盾片具有縱紋6條,中胸小盾片淡黃色,後緣色較暗;後胸盾片處聲有凸起兩個,呈圓錐形。足淡黃色,跗節暗褐色,爪黑色。前翅無色透明,翅脈茶黃色。內緣室端部有一褐色斑。腹部背板淺黃色,各背板前緣飾以褐色橫帶。雄蟲背板第三節及腹端黃色;雌蟲腹面及腹端黃色,背瓣很大。雌成蟲體長5mm,腹部背板可見8節,腹板可見7節。雄成蟲體長4-4.5mm,腹部背板可見7節,腹板可見6節。
成蟲成蟲
卵略呈紡錘形,一端稍長,長約0.7mm。初產時淡黃色或黃褐色,孵化前便呈淡紅褐色。
若蟲共3齡,1齡體較扁,略呈長方形,淡茶褐色,半透明,薄被蠟質;觸角6節,末2節色較深,體長0.4-0.6mm。2齡蟲體較前者色深;觸角8節,前翅芽色深,體長2.9mm左右。3齡體呈長圓筒形,色澤加深,體上附有較厚的白色蠟質物,呈灰白色,略帶綠色;觸角10節,翅蚜發達,透明,淡褐色。
若蟲和分泌物若蟲和分泌物

生活習性

梧桐木虱1年發生2代,以卵越冬。翌年4月底5月初越冬卵陸續孵化。
若蟲共3齡,經30餘日,於6月上、中旬開始羽化為成蟲,下旬為羽化盛期。第二代若蟲發生期在7月中旬,經22日左右,於8月上、中旬羽化,8月下旬開始產卵於枝上越冬。此蟲發生極不整齊,在同一時期可發現各種不同的蟲態。成蟲和若蟲均有群集性,常十多個,或數十個群集於嫩梢或枝葉上,而以嫩梢(若蟲)與葉背(若蟲和成蟲)上特別多。若蟲期都潛居於自身所分泌的白色蠟質絮狀物中,行動迅速,無跳躍能力。
絮狀分泌物絮狀分泌物
新羽化成蟲暫時亦棲息於絮狀分泌物中,1、2日後方離開而移至無分泌物處繼續吸食汁液。其覓食求偶,總是爬行,很少飛翔,如受驚擾,即跳躍以助飛翔,其跳躍能力很強,可躍出30cm以外。飛翔力不強,很少飛過1.3-1.6m遠,但遇大風時,也可借風力而遠揚。成蟲羽化後,須經10日左右補充營養,待性成熟後,才能進行交尾產卵。交尾可達2小時左右,以8時前及17時左右交尾者為最多,交尾後2-3日開始產卵。
卵產於主枝下面(陰面)靠近主幹處,或於側枝下方接近主枝處,或主側枝表皮粗糙處,也有產在主幹的陰面,或葉背及葉柄著生處的。第一代和第二代成蟲在寄主上產卵的位置有所不同。第一代主要產在葉背上,以便若蟲孵化後取食;第二代則產於核條上,以備越冬。卵產出後由性附腺所分泌的粘液,粘附於枝葉上而不脫落。卵散產,卵期10-12天,每頭雌蟲一生可產卵50粒左右。成蟲壽命約6周。

主要天敵

梧桐木虱的天敵已知有:2種寄生若蟲的寄生蜂及捕食卵和若蟲的大草蛉中華草蛉、綠姬蛉和深山姬蛉以及食蚜蠅赤星瓢蟲、姬赤星瓢蟲、黃條瓢蟲。其中以2種寄蜂及2種赤星瓢蟲作用最大。

防治方法

1、秋末至來年春,用65%肥皂礦物油乳稀釋至8倍液噴灑於樹幹、枝條,消滅過冬卵。若蟲期噴灑15倍液效果良好。
2、結合冬季修剪,除去多餘側枝。另外,可用石灰33斤,牛皮膠0.5斤,食鹽2-3斤,配成白塗劑,塗抹樹幹,消滅過冬卵。
3、保護瓢蟲、草蛉、食蟲虻及寄生蜂等天敵。
4、大發生時可採取10%蚜虱淨粉2000-2500倍液、2.5%吡蟲啉10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2500-3000倍液。
5、注意保護和利用寄生蜂、瓢蟲、草蛉等天敵昆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