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青林口高抬戲
- 地理標誌:四川省江油市青林口古鎮
- 獎項:第八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
簡介,價值,保護措施,
簡介
作為一種古老的民俗文化,四川江油青林口古鎮的高抬戲源於清初,由閩粵地區移民從嶺南帶入江油。最初是由先民們抬著神像和崇拜的圖騰上街巡遊、祈福祛災、保佑平安的形式演化而來。青林口高抬戲歷史悠久,表演形式獨特,每台戲根據劇情由數名孩童裝扮成戲劇人物形象進行表演,小者10幾個月至3、5歲,大者8—12歲,均被道具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上進行表演,整個節目置於一桌面上,由4—8名大漢抬護著,配以相應的鼓樂,上街巡遊。高抬在扎制過程中,特別講究傳統工藝,技巧是由老藝人們一代一代的口授身教相傳,充分保持這一傳統節目的原生態形式。
高抬戲每年在青林口古鎮廟會等傳統節日上皆有表演。內容以人們喜聞樂見的傳說故事為主,人物造型誇張,綁紮中巧設機關,將劇中人物高懸空中,或吞雲吐霧,或刀光劍影,或飄然若仙,給觀眾以強烈的視覺衝擊。
價值
“從藝術的角度看,青林口高抬戲不僅僅是一個民俗文化現象,也體現了民間藝人的聰明才智。”杜萍評價說。高抬戲的表演一般分為兩組,在表演的時候,需要特製“樁子”,用於綁紮固定人物,扎台則是用於人工捧抬所需。所表演的戲文都是觀眾熟知的川劇折子戲,如《秋江》《踏傘》《打雁》等片段。表演時,藝人們巧設機關將劇中人物“懸於空中”,造成角色與角色之間若即如離的感覺,尤其是在造型上,利用演員的服裝道具將“金屬骨架”巧妙地隱於“人物”之中,使人感覺上方“人物”似乎懸在空中,給觀眾以強烈的視覺衝擊。這樣的造型給人以飄然若仙的感覺,加之以鑼、鼓、嗩吶等器樂演奏,渲染表演氣氛,充滿了浪漫藝術色彩。“這是高抬戲真正的魅力所在。”
一位曾經觀看過高抬戲表演的江油市民說,高抬戲的藝術形式特別,不僅滿足了近處圍觀民眾的需求,也滿足了外圍觀眾的觀賞需求。杜萍評價說,高抬戲把家喻戶曉的傳統川戲段子置於巡遊狀態,成為“戲動人不動”的民眾文化活動樣式,讓更多的人能看到表演,這是高抬戲與其它戲劇表演形式的最大區別。高抬戲把戲劇造型與民間綁紮工藝巧妙的的結合,既調動了民間藝人的才藝,也提高了傳統戲劇的觀賞性和趣味性。
創新再現藝術魅力
雖然高抬戲都是一些常見的對手戲,但由於表演者在演出過程中,進行大膽的創新,使這門古老的民俗藝術保持了長久的藝術魅力。
杜萍介紹說,高抬戲的每一抬戲,都演繹了一個美麗的故事,而每個故事又被濃縮為一幅美麗的畫卷。她認為,隨著現代文明的衝擊,高抬戲逐漸受到冷落,沒有人願意學而導致高抬戲瀕臨失傳,但正因為其獨特的藝術表演形式和藝人的創新精神,高抬戲的魅力依舊。
保護措施
針對青林口高抬戲面臨的現狀,江油市有關部門已擬訂了詳盡的措施,並對高抬戲的相關資料進行蒐集整理,建立保護檔案,物色傳承人員進行培訓,利用各種節假日進行廣泛宣傳,成立高抬戲器具、物品、曲譜成立室。同時,相關部門表示,將把高抬戲與江油旅遊有機集合,進行開發利用,在豐富旅遊文化的同時,確保高抬戲這一民間藝術得到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