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歷史上這裡曾經是交通要道,後來逐漸發展成為一座商業發達的古鎮,商賈雲集,會館林立,廟堂四布。走進青林口,街道顯得很破舊,古老的石板路兩邊林立的老房子,以及雕刻著精美圖案的高大木結構建築,使古鎮風貌依然。
新街的盡頭是一座建於清代的石拱廊橋,原來叫“合益橋”,也就是現在有名的
紅軍橋。1935年,紅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擊潰國民黨發動派的二十八軍、二十九軍。紅九軍、紅三十軍經劍閣進入江油青林口,並在這裡建立了蘇維埃政權。紅軍在青林口只住了一個多月,便奉命轉移,其中有一個姓劉的女紅軍戰士因重傷不能隨隊轉移,被安置在場鎮上的楊姓銀匠家裡,不幸被國民黨“清共隊”查出。劉姓女紅軍戰士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中寧死不屈,英勇就義於合益橋頭的木柱上。為了紀念那位女紅軍,該橋在被正式更名後,橋上風雨樓也掛上了“紅軍橋”的匾牌。如今,橋頭上“擁護紅軍”、“堅決反帝抗日”、“紅軍是窮人的救星”等標語、石刻還清晰可見,歷經滄桑的紅軍橋和那些樸實無華的紅軍碑在無聲地向後人述說著那段血雨腥風的歷史。紅軍橋不僅承載著青林口的歷史,還連結著新街和老街,使小鎮呈T字形結構。老街上的房子沿著那條無名小河一字排開,同新街相比顯得低矮破舊,走進去卻發現房屋的結構很有特色。外面看上去不過四五米高的房子裡面卻被分為三層,每一層的空間都足夠寬敞。原來,房屋的地基在靠河的一邊比大門低1米多,用做餵豬或堆放柴火;正屋用木版隔成上下兩層,上面住人,下面會客或是做飯,一家人的生活全在這個小小的空間裡展開。
老街的最南端是建於清光緒年間的火神廟,小小的寺廟由火神殿、文昌殿、玉皇殿組成,裡面供著的有道教的玉皇大帝、火神、文昌君,也有佛主釋迦牟尼。 從老街沿著一條青石板路朝北走,拐過一棵古老的菩提樹,就是半邊街了,所謂半邊街,只不過是一溜稀稀拉拉的房子,可這裡才是青林口最早的中心。長達一公里的街道上,冷冷清清,看不到一個人影,很難讓人想像出當時這裡的輝煌。
革命歷史
革命遺蹟紅軍橋和大量紅軍石刻標語,使人想起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江油浴血奮戰的悲壯景象。1992年,江油市人民政府將青林口古建築群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青林口的高台戲,別具一格,源於清乾隆年間,主要出現在重大節日,以烘托氣氛。由一米見方的木案製成的特定“戲台”,按劇情需要將兩名十二、三歲小演員扮成“角色”固定在台上,一上一下,上面的演員“金雞獨立”於下面演員的肩上,4個壯漢抬著“戲台”遊行,頗為壯觀。青林口除古色古香的風光外,小吃也很有特色。當地居民自己磨製的“懷胎豆腐”、“蛋清豆腐”以及五花八門的豆食品系列,令人讚不絕口,一種叫“將軍豪”的白酒和農民釀造的山果刺梨酒,更是叫人難以忘懷。
景色
建築特色
街坊民居有的採用古式檐式木結構修建,也有四合院、三進台式建築,還有奇特的懸空吊腳樓,別具一格的亭台樓閣。這些建築都以雕樑畫棟、古典門窗、青石柱礅做裝飾,是典型的古香古色的明清建築。昔日家家門前栽闊葉梧桐,枝繁葉茂,遮天蔽日,炎夏時節,人們在樹蔭下納涼,盡情享受清爽。
古鎮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寬而幽靜。這裡有古老的松樹、青翠的扁柏、婆娑的菩提,掩映古鎮的翹角樓尖。
橋樑
橫跨潼江的鐵索橋名永濟橋,曾三次毀於洪災。民國15年,由慈善女士鄧桂貞倡導,經三年集資才動工修建。橋墩和八根鐵索連環所用的鐵,是從漢陽經水運到重慶,再用人力運到青林口,工匠再將其打造成扁形連環鐵索。建橋之難可見一斑。鐵索橋上鋪木板,橋寬4米,長128米。於民國16年(1927年),又更名為桂林橋。此橋設計獨特,且比灌縣夫妻橋壯觀。為鎮水護橋,還修建一座三樓一殿的雲樓,名曰鎖水寺。山門右邊是一道巨型石碑,高4米,上書桂林橋三字,剛勁有力,小寫有“三丰神筆”,傳說為張三豐所書。左邊是集資功德碑。山門照壁有八仙過海的神話故事、歷史人物等壁畫,非常精美;大殿塑有三豐祖師金身像,側面有紀念鄧桂貞女士修橋功績的遺像。鎖水雲樓巍巍矗立,氣勢磅礴,潼江碧波蕩漾,索橋飛渡壯麗景觀吸引了眾多遊客。“雲樓鎖水鎮潼江,神筆桂林張三豐,聖地善齋青雲路,古鎮青林在畫中”的詩句,就是對這裡的人文和自然景觀的讚美。這裡曾被列為江油的八景之一。
合益橋是一座廊橋,這是古代最獨特的一種橋樑建築。1935年4月紅四方面軍北上抗日,攻打青林口,有紅軍戰士在此壯烈犧牲,為紀念緬懷紅軍烈士,解放後經政府修繕後更名為紅軍橋。紅軍在此地還留下了許多革命遺蹟。
組成
古鎮共有五省會館、五座大型宮殿和五座古戲台,古鎮街道還有一幢別具一格的過街涼亭,當夜幕降臨的時候,七盞巨大的街燈照得古鎮如同白晝。由此可以想像古鎮昔日商賈雲集的繁榮景象。江西會館、湖廣館、禹王宮、廣東館、文昌宮,雕樑畫棟,有較高的文化價值和觀賞價值。
用途
是潼江與青雲溪匯合處的懸空戲台。當年五省會館每逢節日或廟會,江、梓、劍三縣劇團及各地民間藝人云集於此,好戲連台。不必說他們爭相競演各種戲劇,也不必說燒火龍、舞彩龍、耍水龍等各種樣式的龍燈和舞獅表演,只說那獨具特色的放河燈、牌燈、宮燈、馬馬燈的精彩表演,就令人稀奇,引人入勝。最引人注目的要數“民間高台戲”這一大奇觀。這種獨特的具有古風的戲種,發源於江浙蘇杭一帶。據說是由清初五省移民帶入川內,紮根於青林古鎮。演這種戲用大木方桌為戲台,鐵釺聳立,把童男童女綁紮釺台上,賞穿袍戴冠,道具化裝一應齊全,表演者在由四人抬著的高台上進行精彩的表演。高台戲曾參加江油市的文藝匯演,深受觀眾的 歡迎。
代表建築
鎮郊四周庵、觀、寺、院星羅棋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活佛寺、黃鶴寺和青華觀。沿鎮東兩公里,穿過翠柏叢林到達山頂,有一座深山古寺,就是黃鶴寺,建於明末清初。殿宇宏偉森嚴,木雕石刻藝術巧奪天工,是寺院建築的傑作。
青林古鎮地靈人傑,飽學之士層出不窮,古代曾出兩個進士(符開泰、鄧大方)、一個翰林學士(李深甫),稟生、貢生、秀才眾多。如今這裡好學之風仍然盛行,產生了許多大學生,青林口籍的專家、學者、教授也不乏其人。
自助游指南
*旅遊錦囊* 交通:成都——廣元,在厚壩路口下高速公路,全長180公里。厚壩——青林口大約10公里路程。 相關費用:成北高速過路費:7元/車,成都——厚壩過路費:50元/車 美食:李氏豆腐莊的豆腐宴100元左右/桌(10人吃),白肉、滷肉10元/斤,素菜2元/份 想吃李氏豆腐莊的豆腐宴必須要預訂。
旅遊參考線路
路線1
場口牌坊→符家大院→萬壽宮→閩粵會館→紅軍文物陳列室→紅軍廊橋向左→老街街景→西遊記拍攝外景地→紅軍墓→石粱子棧道→紅三十軍彈藥庫→半邊街→菩提神樹→水碾小溪→大石橋→百卉園觀景台(休閒莊)→紅軍戰壕→桃園山馬場;
路線2
場口牌坊→符家大院(紅軍指揮所)→萬壽宮→水巷子吊橋頭→青橋樹王、桑樹王→“潼源義渡”碑→黃家大院→墨寫標語→文昌宮、火神廟→老街街景→西遊記拍攝外景地→紅軍墓→石粱子棧道→紅三十軍彈藥庫→半邊街→菩提神樹→大石橋水碾小溪→紅軍廊橋→閩粵會館→紅軍文物陳列室→鄧家大院牡丹亭→紅軍學校→李家豆腐莊;
路線3
場口牌坊→符家大院→萬壽宮→閩粵會館→紅軍文物陳列室→紅軍橋向右→火神廟、文昌宮→迎客柳→潼江觀景→雍家碉樓→水巷子吊橋頭→青橋樹王、桑樹王→“潼源義渡”碑→四方碑、鐵索橋、鐵索橋遺址→墨寫標語→黃家大院(黃公祠)休閒莊。
路線4
場口牌坊→符家大院→萬壽宮→水巷子吊橋頭→青橋樹王、桑樹王→“潼源義渡”碑→黃家大院→墨寫標語→文昌宮、火神廟→老街→西遊記拍攝外景地→紅軍墓→石粱子棧道→紅三十軍彈藥庫→半邊街→菩提神樹→水碾小溪→大石橋→青雲橋→青雲湖→潼江樓休閒莊。
災後青林口
江油市青林口,順路到古鎮看一下災後的情況,進鎮子是正午時分遊人很少,與2006年去的時候相比,感覺蕭條了許多,衛生狀況也不好。
鎮上的房子並沒有倒塌許多,但有部分打上了危房的標記,但政府還是給每戶居民補助了房屋維護款的,還看見有避災帳蓬搭在進鎮的路邊,到“黃家大院”的橋拆除後還未建,河水很枯、昏濁。因到午飯時間,順便就在黃家大院”午餐,豆腐菜品依然那么可口,老闆和鎮上老鄉的態度還是那么熱情,看來鎮上百姓精神狀態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