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書感》是清末近現代初詩人傅錫祺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青島書感
- 作者:傅錫祺
- 創作年代:清末近現代初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自昔泱泱表海東,江山還屬主人公。
爭贏總要乘時起,用霸終當轉眼空。
覺醒同袍勞筆舌,低徊舊壘吊英雄⑷。
巍巍紀念豐碑在,名實兼收入掌中。
作者簡介
傅錫祺(1872~1946),字復澄,號鶴亭、大樗,台中潭子人。光緒十九年(1893)秀才,次年(1894)原擬赴福建應舉,因甲午戰役而作罷。日治初期以擔任塾師維生,明治卅二年(1899)兼任《台灣日日新報》通信記者。明治卅四年(1901)應聘為台中《台灣新聞》記者,至大正七年(1918)止。明治卅九年(1906)加入日治時期最富盛名的詩社「櫟社」,為創社九老之一。大正六年(1917)接替因病去世的賴紹堯擔任社長一職,至戰後1946年去世為止,擔任社長時間近三十年之久,其人其詩完整見證櫟社之興衰,是該社靈魂人物之一。傅氏對保存櫟社文獻貢獻甚大,先後撰有《櫟社沿革志略》、《增補櫟社沿革志略》分別於櫟社創立三十、四十周年時出版,為今人研究櫟社的重要參考資料。傅氏對推展櫟社活動、在異族統治下保存漢文化有強烈的使命感,但他一生以明哲保身為處世哲學,曾應日本之邀擔任潭子區長、莊長,合計十一年四個月,絕不涉足反抗色彩的政治運動,與林獻堂、林幼春等櫟社主幹差異甚大。 傅氏代表作《鶴亭詩集》於民國五十六年(1967)出版,所收作品自1907迄1946年,長達40年,總數超過一千首。其中有大量的詩社擊缽吟詩、課題詩,多屬詠史、詠物題材;其次是詩友酬唱與個人抒情言志、社會風貌的描寫等,該書廣泛保存日治時期台灣政治、社會風貌,以及傳統文學界之生態和變遷,價值頗高。論詩風,傅詩文字質樸淡雅,不以辭藻取勝,亦乏流麗靈動之姿,與其個性若合符節。就內容言,其詩反映傳統文人面對異族統治的複雜感受與因應之道,在追求自在逍遙的表相之下,充滿矛盾痛苦與擺盪不安,是當時傳統文人在「堅決抗日」與「傾斜媚日」之外的另一種典型。至於為數甚少的戰後作品中,則反映出對國民政府從熱切歡迎到深沈失望的轉變。〖參考廖振富《櫟社研究新論》,台北:國立編譯館,2006年3月。〗《鶴亭詩集》目前通行版本收錄於龍文出版社影印出版之「台灣先賢詩文集彙刊」,茲以此為底本,並參考《台灣日日新報》、《台灣文藝叢志》、《詩報》、《風月報》、《南方》等,加以增補校勘。 (廖振富撰) 注文:參考廖振富《櫟社研究新論》,台北:國立編譯館,200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