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時代職業學校

青島新時代職業學校是2001年由開發區教體局批准的一所非學歷中等職業學校。2006年被青島市教育局批准為不用試辦的中等學歷教育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島新時代職業學校
  • 創辦時間:2001年
  • 所屬地區:青島開發區崇明島西路115號
  • 類別:私立
  • 學校屬性:中等學歷教育學校
學校簡介,發展歷程,辦學榮譽,教學資源,辦學理念,管理體系,人性化教育,德育工作,教學質量,精細化管理,就業安置,地圖信息,

學校簡介

辦學六年來,學校各項工作在區教體局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規範辦學行為。堅持走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核心、以服務為宗旨的辦學路子,全校上下團結一心,努力工作,形成了良好的校風和學風,使學校招生、管理、教學、安置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先後多次被評為“青島市民辦非學歷教育規範化學校”、“安全工作先進單位”、“辦學先進單位”。

發展歷程

2004年區教體局在我校舉辦了全區職業學校技能教學現場會。
2007年6月22日,開發區教體局在我校召開了全區中等職業學校管理現場會。全區近百名與會領導專家參觀了我校的實地管理,聽了我校的經驗介紹。周局長在總結髮言中,對我校的管理、教學教育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號召全區中等職業學校學習我校的管理方法。學校嚴格而又人性化的管理受到了學生的肯定、家長的讚揚和區、市、省內外職教同仁的認同,自06年下半年至今,先後有河北衡水科技學校(120人),青島四八零八廠技工學校(36人),膠南市高職校(87人),山東外事翻譯學校領導(10人),開發區拓普職業學校(21人),海龍職業學校(28人),博益職業學校(46人),航空學院(8人),金鼎職業學校(12人),山西應縣教育系統(200人)等14所職業學校組織的700餘名班主任以上的管理人員來我校參觀學習,並對我校的特色給予了高度評價;江蘇徐州市教育局副局長來我校參觀考查後,在全市職教會議上多次號召向我校學習,並欲組織全市各類學校教學管理人員到我校參觀、學習。
學校充足的實習設備、嚴謹的教學管理和學生紮實的專業理論基礎,高水平的技能受到了用人單位的認可和肯定,先後有11家國內外大中型企業與我校簽定了用工契約,我校就業學生的優質崗位率達到了82%,崗位鞏固率達95%以上,學校優質的就業受到了學生及家長的讚揚。在2007年青島市技能大賽中,我校學生11人獲獎。
2008年底發生的世界金融危機,對職業學校學生的頂崗實習就業產生了巨大的不良影響。我校不僅應實習就業的學生百分之百的上崗,而且沒有一個已實習就業學生因金融危機下崗。
2009年春節剛過又有多家企業與我校簽訂了270餘人的用工協定。

辦學榮譽

學校先後多次被評為開發區“中等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民辦教育先進單位”、“教育系統安全工作先進單位”; 2007、2008、2009連續三年被區政府教育督導室確認為“辦學水平優秀等級學校”; 2009年被青島市教育局和人事局共同評為“青島市職業教育先進單位”。

教學資源

學校占地51.6畝(其中原電業局31.6畝,與體育中心合用體育場20畝,均有租用協定),校舍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在校學生1794人,教職工93人,兩位校長均取得了校長任職資格證書,專職教師53人(其中高級職稱9人,學歷達標率為89.6%)。學校共開設機電技術套用、電子技術套用、焊接、機械加工、旅遊服務與管理五個專業。配備微機室二個(微機160台)、電工電子電力拖動三合一實驗室一個(10台)、鉗工實訓室三個(110個工位)、電工實訓室一個(75個工位)、車工實訓室一個(普通車床7台,刨床1台)、電焊實訓室一個(25個工位)、CO2氣體保護焊實訓室一個(12個工位)、PLC模擬編程實驗室一個(6台)、數控模擬編程實驗室一個、擬建裝配鉗工裝配實訓室一個、400米環型跑道運動場一個、籃球場地3個。為了改善教育教學環境,幾年來學校每年投入50萬左右加強教育教學設備、設施的建設。總之,學校設備設施能滿足學校教育教學需求和學生活動的需求。

辦學理念

辦學幾年來,學校在市、區教育行政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提高能力為核心,以服務為宗旨,努力培養適合開發區企業需求的一線技術工人。通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形成了“知恩、自律、誠信、技高”的校風;“愛生樂教、業精高效”的教風;“樂學勤思、精益求精”的學風;“以人為本、依法治校、腳踏實地、超前策劃”的管理理念;“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完成任務不講條件”的工作理念;“日事日畢、日清日高”的效率理念;“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標準理念;“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也要上,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條件理念;“艱苦奮鬥、勇於拼搏”的創業理念;從而更加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為此,2004年開發區教體局在我校舉辦了全區職業學校技能教學現場會,2006年6月又在我校召開了全區中等職業學校管理現場會,均對我校重視學生技能教學的做法作出了充分的肯定。學校連續幾年被評為社會力量辦學先進單位。

管理體系

1、建立全員聘任制,引入競爭機制。競爭是全社會發展的趨勢,只有競爭才能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才能達到一個公平、和諧、發展的目的。從2004年開始,我校推行全員聘任制,在個人自願申請的基礎上,實行層層聘任,最大限度地調動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性,使全校上下形成一種能者上、庸者下的競爭局面。
2、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走依法辦學的路子,逐步規範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使之更趨於合理、更趨於實用有效。使學校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變由人管為由制度來管,形成人人自覺完成工作任務的新局面。
3、改革分配製度,調動教職工工作積極性。學校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改革完善以前教職工工資的分配方式,在上一學期平均工資不降低的前提下,減少基本工資,提高工作量工資和效益工資,鼓勵多乾、乾好,實現了人人想幹事,人人想多幹事,人人想乾好的新局面。
4、對學生日常行為進行量化考核,每日一統計,每周一小結,每學期一匯總,並將考核成績記入學生檔案,做為期末評優和就業推薦的重要依據。大大激發了學生服從管理、嚴格要求、認真學習的自覺性,全校形成了嚴守紀律、認真學習、你追我趕的新局面。

人性化教育

學校在堅持嚴格制度化管理的前提下,不忘人性化教育的作用,學校各項制度的制定、校園文化的布置、設備設施的配備無不體現人性化的思想。教職工的新婚典禮上有校長賀詞,學生的病床旁有老師的身影,天冷了有炊事員師傅送來的薑湯和老師捐來的棉衣,學生家庭有困難,學校給予減免學費甚至生活費(截止到2006年末學校先後為42名學生減免學費,總計12萬元;2007年為75名學生提供困難補助7.5萬元;教職工會費完全用於困難職工補助)。學生實習就業實行三年跟蹤服務制度,對高三實習和安置後的畢業生定期走訪,了解他們的思想、工作、生活情況,及時有針對性地做好他們的工作,同時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讓家長了解真實情況,幫助學校做好穩定工作。對確實存在嚴重問題崗位的學生,或者對就業崗位嚴重不適的學生(不包括違紀),學校幫助其再安置,直到滿意為止。人性教育的實施促進了和諧校園氛圍的形成,使師生對學校管理的認同率,學生家長企業領導對學校教育教學滿意度均達到較高水平。我校也連續六年成為全區職校系統為數不多的學生、家長零投訴單位。

德育工作

《教育法》明確規定,德育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我們職業學校的學生而言,他們在國小、國中由於各種原因,導致學習、思想、行為的發展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影響,相當多的學生連良好的行為習慣都沒有養成,這更顯出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多年來我們一直把德育工作放到學校各項工作的首位,當做頭等大事來抓,使學生在學會怎樣做人的基礎上,再學會怎樣做事。
1、建立德育管理體系,將德育工作落到實處。
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以學生科(團委)牽頭,班主任為骨幹,全體教職工人人參與的德育工作體系。完善了相關制度,明確各自職責和任務,形成全校上下人人抓德育的新局面。
2、以文明修身工程為主題,以《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為標準,從學生學習、生活習慣的點點滴滴入手,強化學生的養成教育,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為此,學校制定了《新時代學校學生一日行為常規》、《新時代學校一日行為量化考核辦法》、《學生宿舍物品擺放要求》。建立了完善的考核隊伍,及時對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量化考核,;並將考核結果做為學生評優、就業的重要依據。
每學年初以團委牽頭開展一次大規模地學《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活動。通過演講比賽、談體會、評行為規範標兵、優秀學生報告會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嚴格的養成教育,給學生補上如何做人這一課。學校還建立家長聯繫網,用電話、網際網路、書信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與家長溝通。對於偏遠地區的學生,學校在寒暑假派教師進行走訪。通過這些工作,培養學生成為講文明、有禮貌、有修養的一代新人。
3、強化學校校風、學風、理念的灌輸。從學生到校第一天開始就利用班會、校會等形式,給學生講解我校的校風、校訓、教風、學風及各種理念。讓學生入校第一天就了解我校先進的學習、創業等理念,使每一名學生建立自己的信念、思想、奮鬥目標。
4、充分發揮課堂為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學校在開齊開足德育課的基礎上,還重視發揮各科教學課堂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各任課教師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基礎上,充分利用課堂中的點滴小事,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全校人人抓德育工作的氛圍。
5、深入挖掘校園環境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努力做到讓每一面牆壁都說話,一草一木都育人。學校大門兩側,“艱苦環境磨礪意志,嚴格管理修正品格”的對聯,意在對師生進行艱苦奮鬥,嚴格遵章守紀的教育。辦公樓東牆,美國哲學家拿破崙希爾的警句“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意在教育師生行為習慣是命運的基礎。學校伙房牆上“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意指要取得成功,就要從自己細小的行為開始,從紮實的本職工作開始。天源牆面上,“不求做大做洋,只求做精做強”表明了學校發展的方向,教育師生工作和學習都要細要精。從而形成了一個處處育人的環境。
6、重視學生尊紀守法安全教育,學校聘請了區法院法官為兼職副校長,每學期分初、末兩次給全體師生做法制報告、消防講座,制定安全救助應急預案,舉行消防逃生演習等,提高了師生法律意識,辦學六年來師生無一例違法亂紀案件惡習安全事故發生。

教學質量

1、加強教師師德教育,提高廣大教職工對師德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提高教師對熱愛教育事業的自覺性和重要意義的認識,通過組織教師學習《教師法》、《教師職業道德》、《教師規範》、《優秀教師事跡》等活動,使廣大教職工自覺做到為人師表,自覺投入到學校各項工作中。
2、重視教師政治理論的學習,認清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教育的作用和培養的目標,教師的地位和崗位特點,使廣大教職工做到愛崗敬業,為黨和國家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3、重視教師教育理論的學習,制定了教師培訓計畫,特彆強調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的學習,使廣大課任教師都能遵循教育規律,實施教學。按照教育學理論,心理學理論,制定教和學的方案。教導處制定了專門的《教育學》、《心理學》學習培訓方案,教師的教學計畫制定,備課授課水平達到了常規要求。
4、重視教師教學基本功的培訓。
教師基本功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必須具備的最根本的職業技能。尤其是我校無教學經驗的年輕教師比較多,而且這些年輕教師人多數為非師範畢業生,所以我校更加重視教師基本功的培訓。
第一,練就紮實 “三字一話一態”的基本功:,“三字”即“粉筆、鋼筆、毛筆字”,學校為每位老師都配備了一塊小黑板,老師利用小黑板課下練習及板書平時練習粉筆字,利用課餘時間練習鉛筆字和毛筆字,教導處要求一周上交一張,定期檢查並公布成績。一話為“國語”,以集體輔導與自練為主要方式,規範教師的語言,要求教師在校園內使用國語,並每學期組織一次教師國語比賽。
第二、鑽研教材,掌握教材知識體系。學期初,教導處組織教師對所任學科的教材進行通讀、研討,共同確定章節重點、難點,並商定重難點的處理方法,使每位教師都能準確把握住教材的知識體系和各章節的重、難點,為各科教師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重視教學常規的落實,制定了《理論課教學常規》、《實訓課教學常規》。這兩個常規對教師的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的目標過程、步驟進行了詳細的規定,使教師在各個教學環節有章可循。為了使這兩個《常規》落實到實處,學校制定了《教師業務考核辦法》,對教師的教案質量、課堂教學質量、作業批改質量、課堂秩序、學生掌握程度等多方面進行考核。並將考核結果與教師工資評優等掛鈎。
6、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充分發揮教研組的作用,加強教學研究,採取走出去,請進來,以老帶新等方式,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在今年五月份區職教教研室組織的優質課評比活動中,我校三名教師參加了比賽,分別獲得了一、二等獎,三人總成績列全區前列。
7、嚴格按照上級頒布的各專業教學大綱開齊課程,開足課時,確保學生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
8、加大實訓工作力度,提高學生專有技能水平。學校一直把實訓當作教學工作重要環節來抓,制定了專門實訓方案,有計畫、有步驟地開展實訓工作。從基本功入手,苦練加巧練,儘快掌握就業所需技能。為規範實訓課環節,我們制定了《新時代學校實訓課教學規範》,為提高實訓課效率實訓課實行模組教學,提高學生的技術水平。目前我校畢業生上崗前中級技能證獲得率達70%以上、初級技能證獲得率達98%以上。由於我校加大教學力度,畢業生的技術含量高,在企業的穩定率高,一些企業與我校簽訂校企合作協定實行訂單式培養,目前我校已與鉅祥模具、萊鋼等十幾家單位簽訂了培養就業協定。
9、深化教學改革,使教學更貼近學生就業崗位。國務委員陳至立同志在2004年全國職教工作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數以千萬計的技能型人才和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教育教學與生產實踐、社會服務和技術推廣等緊密結合起來”,“做到不僅要‘對口’更要‘接口’,教育和崗位‘零距離’”。給我們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指明了方向。怎樣才能做到“零距離”?“訂單式”培養、“半工半讀”是一個有效的形式。但它們都存在一些不足,如“訂單式”培養,“訂”的單是兩年以前的,而企業發展是日新月異的,按照兩年前訂單的目標培養的學生,兩年後是否能滿足企業要求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再者我們所用的現行的教材都是幾年前編寫的,我們的師資也是幾年前在學校培養的,與日新月異的企業存在較大距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走訪了我校學生實習就業較集中的11家大中型企業,並就這些問題做了認真的研究、分析。我們認為崗位需求的知識是不斷發展的,崗位所需技能是瞬息萬變的,而崗位需要的良好的職業道德及各工種技能的基本功是不變的,而企業最歡迎的是那些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紮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規範基本功的學生。為此,學校在2006-2007學年度第二學期工作意見中明確提出了“121”工作目標。根據學校工作目標,我們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新時代職業學校各專業課程設定調整意見》,《調整意見》加大了德育課的課時,由大綱規定的173學時,提高到了204學時;機械類崗位識圖是一個重要基礎,圖紙是交流的語言,因此機械類專業加大了機械製圖課的課時,由大綱中的160學時增加到384學時;同時對一些用處不大,學生難以掌握的知識,減少了課時量,刪減了內容,達到夠用的程度。制定了《新時代職業學校各科教學內容的調整意見》,《調整意見》中德育課把文明修身、行為規範教育做為德育的基礎;在實訓課中加大學生基本姿勢、基本方法的教學,突出崗位基本功。總之,通過這兩個《調整意見》意在使我校的教育教學更能滿足學生就業崗位的需求,更有利於學生再學習能力的提高,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與企業“零對接”。

精細化管理

辦學幾年來,學校在建立了完善的管理體系的前提下,我們一直考察和探討怎樣縮短學校培養人才與企業崗位所需人才的距離。通過討論得出結論:技術差些還可以通過崗前培訓來完善,但如果行為習慣差的話就不是崗前培訓所能解決的,有的要付出慘痛的代價。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因為細節決定成敗。任何人要想成功,都必須從小事做起。養成扎紮實實做好每件細小事的習慣。為此我們確定了“走精細化管理之路,打造精品學校”的發展方向。
我們將學校各方面工作層層細化,從校長、教師到學生人人有責任。分管校長將工作落實到各分管職能部門負責人,部門負責人將工作細化到每位員工。有布置、有檢查,獎罰分明。完成程度不同,得到的工資不同,甚至會調崗,會離職。如教務處對教師的細化考核,通過課堂教學質量、課堂教學秩序、作業批改質量、參加教研活動情況、工作紀律等方面來完成,各教研組長負責考核。學生管理的方方面面細化到學生處每位工作人員,紀律、衛生、學習、習慣養成等都是考核內容。考核結果與工資掛鈎,不僅是教育教學,各辦公室的衛生及物品擺放細化到每位員工,學生宿舍物品管理及衛生細化到每位學生。這樣就出現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項項有檢查”的新局面。教職工的責任心更強了,工作積極性更高了。學校各方面工作都出現新變化,學生都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所以我們的學生得到了用人單位普遍認可,很多單位成了我校“訂單式培養”的合作夥伴。如祥進制鐵、青島畢勤機電、鉅祥模具、小松機械有限公司等。

就業安置

1、成立了就業安置機構,培育專業安置工作隊伍。
2、建立了就業安置工作網路,及時了解企業發展方向,多渠道了解企業需求信息,提前搶占就業單位。
3、建立了畢業生就業三年跟蹤制度,對安置後的畢業生定期走訪,了解他們的思想、工作、生活的情況,及時有針對性地做好他們工作,同時要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讓家長了解真實情況,幫助學校做好穩定工作。對確實存在嚴重問題崗位的學生或者對就業崗位嚴重不適的學生幫助其再安置。為確保我校畢業生就業三年跟蹤承諾的落實,學校於2007年初制定了《青島新時代職業學校實習就業獎懲辦法》,成立了就業學生調查小組,每月對實習就業學生在崗情況進行一次調查大大地調動了廣大安置人員和全體班主任的工作積極性,提高了我校就業學生的優質崗位率和就業穩定率,受到了學生家長的好評。09年分配552名學生,因各種情況有15人失敗,鞏固率達97.28%,08年7月之前分配501人,失敗59人,穩定率達88.2%。今年我校學生實習就業穩定率高,主要得益於我們的兩個不將就:一、不符合我校學生實習就業規定的企業不將就。如:五月份,有一民營機加工企業,通過關係做學生的工作,學生找到學校表示願意到這個企業實習就業,後果自負。但學校考慮該企業的規模、各項管理的規模程度、學生的發展空間等因素,決定不讓學生去。二、不符合企業用人標準的學生不將就,不管技術還是思想品德都要達標,不達標的我們繼續教育。就是面試合格明天就要上崗的學生,今天犯錯明天也不能去報到,取消其資格,留在學校繼續教育直到合格為止。今年有四位畢業生受到這樣的處罰。目前學生、家長對我校學生的就業、安置滿意率達到98%以上。
總之,我校自成立以來在各級教育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在聯辦校領導、教師及廣大學生家長的支持下,教育、教學、招生、安置各項工作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兄弟學校還有距離,我們要繼續努力,創精品學校,辦企業滿意的職業教育。

地圖信息

位置:崇明島西路117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