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

青島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

即墨城東十里處有一座名山,叫天井山,其山形端容,林木蓊蔥,曲徑清幽,溪水涓涌。山頂有一天然石潭,深十五米,其水汩汩,清澈甘潤,因而得名“天井”,此山因名“天井山”。

相傳此天井是沒尾巴老李——黑龍王的水下洞府,故又曰“龍池”,天井山也因名“小龍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島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
  • 所在地:青島
  • 別稱:小龍山
  • 故名:龍池
景觀特色,相關傳說,

景觀特色

天井山“沒尾巴老李”行雨靈驗傳說已久,在即墨境內是人人皆知。在陝西省、北京城、東北也是名聞遐邇。傳說明朝嘉靖十年,新任知縣張公,正值五月天旱春谷不能下種,小麥將要枯死,河塘都幹了,人們吃水都很困難。張知縣一上任,就想法解決旱情。經民間走訪,得知唯一的辦法是到小龍山求老李顯靈行雨。張知縣立即齋戒沐浴,並寫了《禱雨疏》,備好供品。第二天一大早就步行至龍王廟前焚香祈禱。到夜幕降臨的時候,只見龍池內有霧氣徐徐升起,瞬間陰雨密布,雷電交加,大雨從天而降。張知縣在龍王廟前跪了一夜,大雨也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早晨,雨過天晴,莊稼返青,老百姓非常高興,稱之為“救命雨”。
清朝山東省境內被譽為求雨靈驗的廟壇有七處,其中以即墨天井山龍王神行雨最靈。龍王廟前的龍池內有自明朝以來僧人、道士以及大小官吏敬制的“龍牌”多面,上面刻有“即墨縣天井山行雨靈應龍牌”的字樣。每遇天旱、只要取出其中任意一面,設壇求雨,必然靈驗。

相關傳說

相傳光緒十年,北京地區大旱,永定河斷流,北海湖乾涸,樹葉乾落,草木枯死,連皇宮吃水都很困難,朝廷上下急得團團轉。這時有工部大臣稟告慈禧:“山東即墨縣天井山龍池內有龍牌,求雨最靈,陝西曾到天井山取過龍牌,結果路經之處連降大雨,五穀豐登”。慈禧本來就信神敬佛,就招吏部尚書,命其前往即墨天井山取龍牌求雨。當龍牌取回到京郊時,天開始布雲,正在部署設壇迎接龍牌的慈禧聞報,高興得乘轎迎出十里;不一會風雷大作,大雨下個不停。次日河滿溝平,大地生輝,朝廷上下皆大歡喜,紛紛讚揚天井山龍牌的靈驗。光緒帝因為“老李”行雨有功,敕封天井山龍王—“沒尾巴老李”為“九江王”。慈禧賜花皮燈籠一對,並親自擬匾文“澤周壯武”欽頒大金字匾額,一路旗羅傘扇、鼓手喇叭,好一番壯觀熱鬧景象。在天井山龍王廟中,至今還存有“敕封九江王”碑冠的“聖旨”二字。從此天井山香火更為興盛,前來求雨的遍及省內外及河南等地。
天井山龍王廟,傳說始建於南宋初年,嘉靖六年重修。廟內塑蟠龍二,繞樑如生,與俗奇異。正中懸慈禧書“澤周壯武”金字匾及明清官吏周如倫、呂海環、莊垓蘭、吳郁生、王序、翰林院編修劉廷琛等書匾80餘面。廟前龍池的圍牆為磚石結構。後屢經戰火,廟毀井廢。一九九二年,留村鎮政府重修天井山龍王廟,總建築面積1300餘平方米,其建築古樸典雅,飛檐斗拱。進門便是一高兩低、飛檐斗拱的大牌坊照壁,正中雕蟠龍二,神態如飛,兩側及背面書有名人詩文;院中央便是“龍池”,海拔81米,井深14.8米,系嶗山花崗岩建成,高1.5米,周長40米的石雕圍欄,其鑿工精巧,構築宏偉,若傳說之“龍宮”。井北正中便是龍王殿,塑有“沒尾巴老李—龍王神”及風伯、雨師、雷公、閃娘等,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正中上懸御書“澤周壯武”等匾,兩側掛御賜宮燈一對。建有東西兩偏殿,東偏殿為財神殿,塑趙公明、比干等,西偏殿為菩薩殿,塑“南海觀音、送子娘娘”等。泥塑逼真,眾稱如生。東廂為文物廳,陳列“龍牌”、有關名人詩文等條幅,西廂為“迎客廳”。廟貌拓新,遊客不絕。
天井山每年的六月十三日為龍誕盛會,周圍土民、善男信女、省內外商賈文人,慕名而來趕會者絡繹不絕,人山人海,燒紙敬香,祈禱平安、風調雨順。除戲樓上各戲班競藝三天之外,各地豐富多彩的香會接踵而來,各具特色,一般是樂隊開路,旗羅傘扇,或槍刀劍戟模型隊伍,熱鬧非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