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廟(景點)

青山廟(景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青山廟是位於梧州市長洲區泗洲村上有一座小有名氣的古廟,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重修,後毀於文化大革命期間,於1988年開始重建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青山廟
  • 地理位置:梅街鎮
  • 始建時間:南朝
  • 重建時間:1988年
簡介,池州劉街青山廟,

簡介

青山廟原址在泗洲村,坐北向南,面對西江,視野開闊,氣勢豪邁。古廟由前庭、天井、東西迴廊、正殿、側廂五部分組成,為一座斗拱飛檐、雕樑畫棟的宮廷式建築。庭廊內外牆壁上方,是一幅幅秀麗高雅、形象生動的彩畫。內容多是龍峰呈祥、松梅菊竹之類或富有民族傳統特色的花鳥蟲魚和神話故事。前庭正面是個大廣場,廣場南端臨江碼頭上豎立著一座高大宏偉的牌坊,上書“中流砥柱”四字。
現在的青山廟是從1988年開始重建的。牌樓正門橫額上書“青山廟”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左右是一副對仗工整、寓意深遠的對聯:青簡流勛忂歌巷祝,山川毓秀人傑地靈。進入牌樓、穿過天井,便是中殿。中殿有一對守護神:左邊是千里眼,右邊是順風耳。主殿柱子上也有一副對聯:青山秀水景映新祖廟,朝官侯王坐鎮保民安。中殿左邊有一口古鐘,鐘上面的字跡還清晰可見,從字跡上看,此鐘鑄於辛丑年(1901年),上面還有“梧州府蒼梧縣尋陽鄉”字樣,可能當時四洲屬尋陽鄉(現在蒼梧已沒有這個鄉了)。中殿與後殿之間右邊過道供奉八仙。後殿是主殿,中間供奉五位朝官:中間為朝官大爺徐茂功,徐茂功左右分別為朝官二爺魏徵、朝官三爺秦叔寶,在左右外邊的分別是朝官四爺程咬金、朝官五爺蔚遲恭。而帥王李世民及其夫人則供奉在旁邊。從供奉的神看,青山廟尊崇李唐王朝的英雄好漢。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期間,在青山廟舉行盛大的廟會。廟會期間,洲上的村民扛著五位朝官游島。

池州劉街青山廟

青山廟,坐落於梅街鎮境內,茶溪汪對面,依山傍水,景致宜人。
青山廟建廟、朝廟歷史悠久。據《七修姚氏宗譜.卷首三》記載,青山廟始建於元代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是姚姓遷貴池後第十一世祖祖一公捐資建立,後來,元末至正年間(公元1341-1368年),汪姓七十一世祖開遷公續建,明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年)姚村姚本憲公又捐資重建,後遭兵燹。清康熙年間眾社重建。最後一次修葺是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此廟原有大殿三座,並有一座小廟,總體規模宏大、富麗壯觀。
此廟於1951-1952年間遭到徹底毀壞,成為一片廢墟。近年,廢墟上修建成一座簡易廟宇,供奉佛教諸神,有僧人主持。青山廟原為昭明太子祠和都城隍祠,中殿內供有梁昭明太子蕭統的牌位。作為聯社性質的土地之祭——青山廟會,主要是對本地信仰區域中心的“土主”——昭明太子的朝拜與祭祀活動,同時又複合了佛教、道教諸神,成為多神崇拜、祖先崇拜的民間綜合祭祀活動。
約在一個世紀前,每年由九個社聯合朝廟。即姚姓五社半,汪姓一社,劉姓一社,戴姓一社,宋村半社。朝廟的繁盛歷史當在300年以上。據光緒三年(1877年)重修《姚氏宗譜》“信仰篇.儺戲”記載“元宵清晨更以鹵簿導神至青山廟文孝祠,俗謂之朝廟。此俗南邊、西華、姚村皆同,惟姚村附近,先到後歸,相傳為盡地主之誼雲。耆老言,古時朝廟,儀仗外,有鞦韆、抬閣、高蹺諸勝。又選俊童十餘人,著梨園服,扮故事,立人肩窩上,名曰站肩,其壯麗繁華與江浙等省賽會無異。”。儺鄉古諺:“南邊旗子盪里傘,劉鑼戴銃汪夾板,山里山外乾吶喊,鄭家探一探,黃家只有踮腳板。”道出了各儺神會的特點及朝廟之盛況。
1983年後,恢復青山廟會,依照傳統的老規矩,農曆正月十五上午,按姚村、茶溪汪、南山劉、南邊姚、西華姚、盪里姚的順序依次入場進行朝廟。由姚村的隊伍先行到達,俗稱“開(廟)門”,盪里姚最後離開,稱“關(廟)門”。各儺神會一律抬著放有面具的龍亭,儀仗有彩旗隊、鑼鼓隊、細樂隊,隊伍前有開道鑼、“肅靜牌”、“迴避牌”及刀、槍、戟、錘、矛等兵器模型。走在前頭的香首手執五色神傘,健步來到廟前的空曠地,一邊高喊“朝廟舞傘斷”,一邊用力舞動神傘。所有的隊伍井然有序,魚貫入場。當六個儺神會全部進場後,眾人在龍亭前燃香、揖拜,並互致新春祝福,此時,觀者如潮,旗傘遮天;銃炮齊鳴,聲震山谷;煙霧漫坡,香溢曠野。朝廟的人群沉醉在敬神祀祖、祈福納吉的狂歡里。
泗洲 島上有一座小有名氣的古廟——青山廟。這座廟始建於南朝,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重修,後毀於文化大革命期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