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必讀的當代精品美文:稀薄的秋涼

青少年必讀的當代精品美文:稀薄的秋涼

《青少年必讀的當代精品美文:稀薄的秋涼》作者傾情於人的生存,大地的處境。身邊工業化進程日新月異,而曠野卻日漸凌亂。那些蔓延的青草與樹木,淤泥的田園與農耕都被覆蓋,人與事俱不能懷舊。精神或物質處在雙重夾縫中,境況窘迫。不可盡言。《青少年必讀的當代精品美文:稀薄的秋涼》分為經過北坡、月夜無眠、稀薄的秋涼、折斷布穀、李白那隻酒瓶、蟬聲滿樹、春霧迷離、水與泥、隨手九輯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青少年必讀的當代精品美文:稀薄的秋涼
  • 出版社:敦煌文藝出版社
  • 頁數:192頁
  • 開本:16
  • 作者:吳忌
  • 出版日期:2012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6802688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青少年必讀的當代精品美文:稀薄的秋涼》作者渴望抒發美好。書寫內在。排遣遮蔽。忘情於自然的安靜,變形世相的浮華,輓歌心靈的懷想。一切因於心靈,幻於想像。

作者簡介

吳忌,男,1963年4月生於安徽省宿松縣。1984年6月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現就業於宿松縣第二中學。安徽省教壇新星;安徽省特級教師。已出版散文集《雨的縫隙》(安徽文藝1998年),《凝視一切》(安徽文藝2006年),《以痛止癢》(安徽工業大學出版社2007年)。其中散文集《雨的縫隙》於2002年獲得安徽省人民政府第五屆“安徽文學獎”。

圖書目錄

第一輯經過北坡
紫花泡桐
八月閒走
唱茶
陰雨連綿
畫蝴蝶的舅媽
經過北坡
親切的牛糞
"油榨"的詩人
第二輯月夜無眠
疊疊重重望青瓦
老屋深鎖
稻場寂寞香樟老
月夜無眠
四樓骨科
父親的暴雨
蚊帳
奔跑
第三輯稀薄的秋涼
稀薄的秋涼
水杉樹上桑寄生
路上的雨
女人與小男孩
一瞥石塘湖
夜深酒醒
安靜
失眠的聲響
第四輯折斷布穀
弄堂春
折斷布穀
抽象一條河流的膽想
高速村頭
天空抿著湛藍的嘴唇
雨點斑鳩
水田裡那塊薪新的石頭
剃頭的樟樹
第五輯李白那隻酒瓶
被手術
想念玉香
向國之死
逼寫輓聯
殘疾人
李白那隻酒瓶
關羽
一隻啞狗
第六輯蟬聲滿樹
雪後
諦聽早晨
小葉女貞
蟬聲滿樹
七月廣玉蘭
柿子樹
第七輯春霧迷離
春霧迷離
柳絮晴朗
風暑與散步
春天已經走遠
在黃昏
青樓
隔著一條夏天的河流
……

後記

恬淡任其“散”隨意難作“文”
這些年,若剔除我放誕不拘的隨筆與雜文,性情文字實在無多。隨筆幾乎是我習以為常的話語方式,無論教學還是寫作,深以為憾。作為一個既沒有完全脫離鄉村,也沒有完全進入城市的混亂之人,我始終在情感與時間諸多夾縫裡尋找生存的空隙。並企圖恬淡以“散”,隨意而“文”。雖然這於我也是一個偽命題。因為我不可能不接受當下生活混亂的制約,文字也被紛繁的藝術原則或個人習慣所困擾。恬淡或者隨意若有某種美存在其中,於我也有企及之難。只能是寫作的奢求,或者人生的遁詞。我不能把日子打點得更有意義,也不能把散文寫得更有意味。
我理解的散文,更主要是寫自我的。作者的率性或自我控制,都會強烈映射到散文之中。我不能使自己的散文脫離特定的人生處境。言語的廣度和深度都無法故意謀求,不可勉強。
美是客觀存在的,應該被發現或遺憾,被我們取捨並寫出。而為青少年勵志,則是成年者不可推脫的使命,凡經歷過挫折的人生先行者,都應告訴未來者一些艱難,甚至更多命運的奧秘。無論勵志於成功還是失敗;勵志於發現的喜悅,還是絕望的悲憫。文學作為心靈的藝術,有此使命。然而我不得不思考美的複雜性;勵志之志,也不可被簡單指明。世界複雜而多變,紛繁的世相往往不一定都顯示事物的真相;人心也如風中之水,時刻起伏了順逆高低的波濤。美好的情緒也不可能持久長存於歡樂。
美在哪裡?何以為美?志何存焉?一切都應回到具體言說之中。散文之美需要在具體的時空做具體的閱讀方可感知到。說出春天的溫暖,冬天的寒冷,都是美的,可以勵志。歡樂是美的,而哀傷之美往往更深切。勵志可直接,更可隱藏。
而對於藝術散文的閱讀,更不可只簡單瀏覽被寫出的語言,簡單指示所寫出的人物或事件,風景或情緒。一切應在言說之中,在結構之上,甚至在語言之外。散文若達到了藝術的火候,往往可委婉對應人性的多元與複雜。它的意義也就被藝術地表達,然後存在,且被閱讀到。
只是我這些散文,還沒有達到“藝術”或“美”的純度與深度。只能遺憾。
業餘寫作,二十多年斷續堅持,我恬淡地“散”在生活之中,隨意寫下能寫之“文”。欠缺是明顯的。而我往往自得於做一個高中語文老師,每天陪學生閱讀古今中外的美文,並以古往今來那些時間裡的英雄與平民為例,勵志思想者的人生。我生活的意義都散落在這些恬淡的敷衍之中了。
我只是熱愛生活,工作;熱愛孩子們;熱愛大自然。我寫散文多率性隨意,書寫真心與實境,言語的趣味就是我這個人的趣味。即便疾病和死亡,生存的牢騷與精神的苦痛,那也是生命不可迴避的本來。我從來不迴避殘缺與憂傷,不掩飾失意與過錯。所感慨的得與失,永恆與短暫,古人早已如此,我又何須迴避?
給中學生講課“講”得多了,漸漸習慣於言語隨意的繁複,養成了隨筆方式。這消解了我的精煉,唯美。已不能自拔。又洇染於既有傳統,迷失於俗世生存,我及我的散文都還沒有到達“現代”,更不完滿。只希望樸素地積極,簡單地透明,且都恬淡些。我理解,一切都是主旋律,生命之歌本是多聲部的合唱。我一個人略微憂鬱一些,無妨。就此仔細傾聽自然,反覆回味人生。
感謝理解並寬容我及我文字的師友。獲得理解和寬容是我的幸福,美而且勵志。
吳忌

序言

回家過寒假,見老爸正忙著編輯他的新書。這是他的第四本散文集了。老爸不僅語文課上得好,是安徽省特級教師,他的散文也讓我引以為豪。但沒想到他忽然叫我作序,有些吃驚。雖然我正在研究日本文學,但這幾年只寫八股式的論文作業和公文,下筆頗有些猶豫。僅將自己最直觀的讀後感奉上,貽笑大方我不怕,這是一個女兒在說話。
都說“人如其文”。在這本書中我讀出了三種文字,三個角度的人生。人首先是生活中的人。生活的瑣碎和無奈,小城裡平凡或是不平凡的人和事,街頭巷尾日復一日的油鹽醬醋,時常在我老爸筆下被詼諧地娓娓道來,發人深省。這些親切可愛的調侃總能發掘出鮮活的趣味,正如老爸親切的光頭,映射的是歲月沉澱過的智慧。諸如《被手術》 《想念玉香》《女人與小男孩》等可做代表。《被手術》一文尤其有味道,沉重與輕鬆的界限在一聲聲嬉笑中被模糊。如何面對人生之難,人生之痛,奧妙或許就在於此。
書中大部分文字則是安靜而細膩的思考。老爸是一個習慣於安靜的人,喜歡獨坐,喜歡無言。或許是教書育人很累。然文字里往往有無盡的憂思。我老媽時常煩他的“憂”與“思”,以為老爸是“煩”她嘮叨,總叫他要知足。“我憂國憂民行不?”是的,無論站立、行走或坐臥,都是可以有文章的。一棵樹、一場雨、一條河、一杯茶都可以是思緒的出發點,延伸對於人生社會的關懷,敞開一個中學教師一個寫作者的熱忱之心。就好比一個習武之人,不一定用劍,也不一定有章法,只需隨手抄起一把雨傘,劃拉幾片樹葉就能恣意揮灑了靈動的招式。我比較喜歡《紫花泡桐》淡淡的憂傷,《柳絮晴朗》的安詳境界,思索的《路上的雨》,這都如詩詞一般賞心悅目;《抽象一條河流的臆想》《水田裡那塊嶄新的石頭》等卻抒寫了在城鄉之間逡巡徘徊的現代人的矛盾心理;《遠處的災難》《舟曲的時間》則直面災難而默哀,是鋪天蓋地的痛徹。當然,還有庭院內,校園裡,街道上,許許多多的風景,都披掛了我老爸的情感和思想。
不知是從什麼時候起,我開始偏愛老爸帶有鄉土氣息的文字。也許是距離產生美。老爸的鄉土雖不是我的鄉土,只是他一個人的鄉土。但那些童年裡的村頭壩下,總仿佛暮靄中的炊煙,雖看不清色彩,卻無比神秘,繫著普遍的靈魂的震顫,讓人忍不住要一探究竟。又或許是喜歡聽故事的孩子,長大了也喜歡讀有故事的文字吧,故鄉的故事裡或許有往日不再的惆悵,但那些故事絕不是應該被時間湮滅的。正如《“油榨”的詩人》所高喊的,故鄉理應是我們“深情歌唱”的對象。我喜歡《陰雨連綿》中外婆的小腳和黑裳,喜歡那《親切的牛糞》中牛以及人哈出的早春的白氣,喜歡《八月閒走》時遭遇的遲疑的狗。這些文字,一遍讀下來,已是難以忘懷。
其中《陰雨連綿》是我的最愛。開篇是老爸一如既往的簡約,文字是一如既往的優美。順著回憶,緩緩穿過夏夜潮濕的層層雨幕,隱約呈現出外婆陰暗的老屋,忽而有幾十年之遠,忽而又似乎咫尺之近。凝視那陰暗老屋的是小男孩的“我”,是四十歲中年人的“我”,在屋子裡交替呈現的是年邁的外婆與年輕的舅媽,年幼的“我”以及更加年幼的大表妹,這是一個時間與空間被肆意翻騰,疊加,繼而奇妙地再融合的蒙太奇世界。
而大表妹的大眼睛以及她跳躍的身姿是明亮的,舅媽悅耳的嗓音是明亮的,金黃的稻草氣息是明亮的,甚至飯鍋里燉出的雞蛋也是明亮的。但“外婆始終是黃昏時候的外婆”,是陰暗老屋裡的外婆,總沒有色彩,沒有表情,始終沒有聲音。當光與影,明與暗,動與靜在這裡交匯時,黑衣而小腳且無言的外婆就凸顯在紙上,當真是“無聲勝有聲”了。妙不可言。日本文學巨匠谷崎潤一郎在他的隨筆《陰翳禮讚》中曾高歌陰翳的美。他認為關往往並不依附於某一物體本身,而是存在於物體之間陰翳的明暗裡。這篇《陰雨連綿》無疑對這一美學觀做出了中國式的闡釋。
無言的外婆不說故事,無言的外婆渾身都是故事。老爸曾說過,要寫自己故鄉的小說,我期待他告訴我更多神秘的人物與往事。
2011年2月2日,宿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