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芝寺遺址,中國佛寺遺址。位於今浙江省杭州涌金門外西湖東南岸柳浪聞鶯公園內。原為吳越國主的臨湖別墅,後因園中生長靈芝,遂於北宋太平興國元年(976)舍園為寺,名“靈芝寺”。錢王以十四州圖籍歸宋後,北宋朝廷遂賜額曰“靈芝崇福律寺”。南宋時,寺院發展至鼎盛階段,高宗、孝宗數幸寺院進香。當時寺內主要建築有浮碧軒、依光堂、雲會堂、日觀堂等,宏麗而華整,新科進士常在此題名。元末寺院毀廢。明永樂年間(1403—1424)僧人竺源重建,萬曆二十二年(1594)重修。寺中有表忠觀,明嘉靖年間(1522—1566)自玉皇山(龍山)遷來,專祀吳越諸王,故又稱“錢王祠”。此外還有顯應觀,祀崔府君子玉,傳說河北崔府君祠中之泥馬曾兩度助康王(南宋高宗趙構)脫險,康王即位,於是設觀祭祀。清康熙帝南巡時,曾為錢王祠御題“保障江山”四字,並勒石建牌坊。錢王祠僅是昔日靈芝寺中之一處建築,但因寺中堂殿等建築早已蕩然無存,而錢王祠則雖殘卻存,故有人錯指其即靈芝寺。錢王祠大部房宇已毀,今僅剩一小院,主要建築物有門樓大殿。靈芝寺屬律寺。宋神宗末至宋哲宗時,元照律師住寺弘律、撰述,著《行事鈔資持記》等百餘卷,建立南山律宗中的“資持派”,與允堪的“會正派”立論頗異。元豐末年秋至元祐元年(1086)四月,高麗僧統義天在杭州從淨源法師聽習華嚴學,其間曾至靈芝寺參謁元照律師,請其開示律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