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璧磬石雕刻

靈璧磬石雕刻

靈璧磬石雕刻,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地方傳統美術,安徽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靈璧磬石雕刻可以追溯到殷商時代,保留了古代皇宮制磬技藝,延承漢代石刻線畫,以及古代圓雕、鏤雕、浮雕、影雕、微雕等多種工藝,濃縮了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的民間藝術精華。

2010年7月19日,靈璧磬石雕刻入選安徽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Ⅶ—2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靈璧磬石雕刻
  • 批准時間:2010年7月19日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申報地區: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
  • 非遺編號:Ⅶ—23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造型特點,工藝特點,紋飾特點,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據《尚書》載:“泗水涯水中見石,可以為磬”,靈璧磬石,又名“八音石”,是為制磬之佳石。“磬”為中國古代統治者舉行祭祀禮樂等大典所使用的禮器和樂器,它曾是皇家權力與地位的象徵。1950年安陽殷墟出土的虎紋石磬為可考最早的靈璧磬石雕刻。編磬的製作與雕刻一直延續千年,而其早期地位超然,多由皇家和官府開採製作。《宋史》中載:“乾德四年,和峴議令采泗濱石為編磬。”又載:“皇祐三年,詔徐、宿、泗、江、鄭、淮、揚七州郡採石磬。”歷代皇家采磬石為編磬,並在磬石之上雕刻魚紋、虎紋、龍鳳紋等花紋圖案,用於朝廷禮聘儀式、宮殿宴樂、宗廟祭祀等活動中。如今的靈璧磬石雕刻仍保留與繼承了一些古代皇室制磬的雕刻技藝與文化因子,並加以改進與創新。
明代以後,靈璧磬石逐漸從皇家走向民間,一些文人墨客也對其青睞有加。爾後,人們在靈璧制磬工藝上又有了新的發展,不只是生產樂器專用的編磬了,而是在編磬的基礎上發展了豐富多樣的鏤空雕花磬,可掛在寺院、宮殿等建築物上做裝飾,或作客廳、書齋的文飾擺件。文人雅士們以懸磬於書齋或居室之中,是為清雅之趣事。《文房器具》中的《述磬》一節里載道:“有舊玉者股三寸,長尺余,古之編磬也。有靈璧石色黑性堅者妙,懸之齋中,客有談及人間事,擊之以待清耳。”而今,靈璧磬石更是被雕刻成各類文房用具、磬石琴等走入更多尋常百姓的生活之中。皇家律呂文化與民間紋飾都對靈璧石雕的發展產生了影響。

文化特徵

造型特點

靈璧磬石雕刻種類繁多,造型豐富,風格多樣,通過對生活的熱愛和向往來展現民間藝術的多樣性。它在形制上更接近實物,重在“傳神”,體現了主體和客體的有機統一,是理性形式與感性情感的融合。磬石雕刻的造型,主體大多居於作品正中位置,主要起到突出主體的作用,其獨特之處在於其形象真實生動,並賦予許多人物造型以誇張變形的藝術手法,匯集優美、細膩、傳神、誇張等形態特點,體現了雕刻工藝師對客觀世界的感知和經驗。

工藝特點

靈璧磬石雕刻保留了古時王室貴族的制磬技藝,延承了漢代的線畫石刻,借鑑了中國白描畫的藝術精髓,輔以影雕、浮雕、微雕、圓雕、鏤雕等多種技法,形成磬石雕刻自身獨特的藝術特徵。它運用多種技法,工藝精良。透雕是在深、淺浮雕的基礎上將某些地方鏤空,體現出作品立體形象的藝術效果,使磬石雕刻的層次感與空間感增強。鏤空工藝製作複雜,線條錯落複雜,但其呈現的藝術形象更加生動。圓雕作品各個角度都要和諧,四面八方均需雕刻,比之透雕更為立體。圓雕作品立體、生動、逼真、傳神,它所呈現的是真實的空間,具有一定的張力,故此,圓雕對石材的選擇比較嚴格,長寬厚薄都要有相當的比例,雕刻者們按照比例尺寸“打坯”。有的圓雕作品也會把一個寫實的形象,經過簡化、誇張等處理方法,然後按比例進行刻畫。由於石雕技法的不斷豐富、題材也越來越多,圓雕又衍生出透雕、鏤雕;圓雕的表現內容也在不斷的變化增加。在一件磬石雕刻作品中,往往融合多種雕刻技法。比如磬石提梁壺,以圓雕技法為主,輔以浮雕、鏤雕技法,使提梁壺造型蒼勁古樸、簡練有力、形神兼備,具有賞心悅目的藝術效果。

紋飾特點

靈璧磬石雕刻紋飾多樣,其內容豐富,有反映靈璧縣當地風土民情的神話故事題材,有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山水風景等的題材,也有寓意吉祥、具有故事情節的主題性紋飾,還有各式各樣的博古圖案和幾何紋飾,甚至有一些墓葬仿古紋樣、民間戲曲故事等。其紋飾多以線雕、圓雕、微雕技法為主,作品多為禮品擺件、樂器等,裝飾性強,較大程度上與人們的生活追求和審美理想相呼應,迎合了民眾嚮往美好生活的夙願。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靈璧磬石雕刻見證了中華民族文化生命力所具有的獨特價值。作為中國古老磬石文化的一種延續,它見證了中國磬文化的發展演變史,也濃縮了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的民間藝術精華。制磬與磬石雕歷代被皇家宮廷使用,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作為一門古老的民間傳統工藝,它保存著不同歷史時期的人文信息,這對研究中國磬石文化發展史,讀取古代先民創造的優秀藝術元素,以及見證中華民族文化所具有的頑強生命力有著較為深遠的意義。

傳承狀況

人們的需求和文化觀念發生改變致使靈璧磬石雕刻難以滿足現代人的需求,逐漸不被消費者需要,這是比工業化衝擊還要嚴重的問題。而且由於純手工雕刻製作時間久、工藝繁雜、產量少、收入低等原因,年輕人不願從事這項工作,致使靈璧磬石雕刻工藝面臨後繼無人的局面。

傳承人物

吳河江,安徽靈璧人,靈璧磬石雕刻省級代表性非遺傳承人,中國傳統工藝大師,安徽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理事,靈璧奇石工藝協會會長。

社會影響

衍生作品
2012年,靈璧磬石雕刻之十二生肖作品被中國集郵公司和郵政總局以個性化郵票和電話卡的形式在全國發行。
重要展覽
2015年9月18日至21日,安徽省非遺中心在合肥市舉辦安徽非遺雕刻技藝大展,經地方申報、省級評審,靈璧磬石雕刻入選此次展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