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沼軒為中國北京故宮內幾座西洋風格建築之一,位於延禧宮內,是中國現存的古代鋼結構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靈沼軒
- 地理位置:延禧宮內
- 記載:《明宮史》
- 建築風格:西洋風格
簡介,命名,
簡介
中國現存的古代鋼結構建築故宮延禧宮靈沼軒
延禧宮,建於永樂18年(1420年),初名長壽宮。明嘉靖14年(1535年)更名為延祺宮,清改名為延禧宮,康熙15年(1686年)重修。前殿明清時均為妃嬪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嬪富察氏、成貴人曾在此居住。道光25年(1845年)毀於火,同治11年(1872年)年曾議復建,後未行。 宣統元年(1909年),在宮殿原址建水殿3層,以石材金屬作棟,玻璃為牆,可臨水觀魚。隆裕太后題曰“靈沼軒”,俗稱“水晶宮”。 水晶宮是一座十分新潮的鋼結構建築,採用了當時國際上十分先進的鋼結構建築技術。柱子是鑄鐵預製構件,梁為熱軋工字鋼,還使用了許多熱軋角鋼;同時還採用了全玻璃牆,可臨水觀魚,相當新潮。 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後,1931年6月在此修建了新型文物庫房。2005年,東配樓闢為古書畫研究中心,西配樓闢為古陶瓷研究中心,中樓建立古陶瓷檢測研究實驗室。
延禧宮位於紫禁城東二長街之南,明代曰延祺宮,為東六宮之一。《明宮史》載:“麟趾門之東,曰延祺宮、曰怡神殿,怡神殿萬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四月十九日被毀,四十三年五月初二添蓋連房。”《國朝宮史》載:“凝祥門、昭華門之內,中間南向者曰延禧門,門內為延禧宮。” 延禧宮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重建。嘉慶七年(公元1802年)重修。又《內務府奏銷檔》載:“道光二十五年五月二十二日,亥初,延禧宮不戒於火,由東西兩配殿起火,延燒正殿五間,東西配殿六間,後殿五間,東西配殿六間,東水房三間,共燒房二十五間。”
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光緒帝與慈禧皇太后相繼死後,隆裕皇太后因該室屢厄於火,思以水鎮之,乃斥資修建水晶宮。據《清宮詞》註:宣統己酉興修水殿,曰周浚池,引玉泉山水環繞之。殿上窗欞承塵金鋪,無不嵌以玻璃。孝定皇后自題匾額曰[靈沼軒],俗呼[水晶宮]。又據《清稗史》:“在寧壽宮西數丈,掘地為池,深丈余,宮立水中央,凡三層,層九間,又四角各有一亭,計三十九間,以銅作棟,以玻璃為牆,四望空明。入其中者,如置玻璃世界,牆之夾層中,置水蓄魚,下層地板亦以玻璃為之,俯首而窺,池中游魚,一一可數,荷藻參差,青翠如畫,地板又可開關,時或揭起,駕小舟直達宮外。中層、上層地板亦用玻璃。上層頂上,更有玻璃缸數事,為蓄魚之需。樓梯皆置宮外,由東南亭內,曲折環繞,漸升而不自知也。不意工程未竣,辛亥革命,以紫禁城內空前新穎之建築,乃告中途停頓。
命名
公元1917年張勛復辟,延禧宮被直軍炸彈毀壞。公元1931年(民國二十年)於池之北、東、西三面建庫房,藏貯古物圖籍。庫房不用木結構,代之以鋼筋水泥琉璃磚。仍以延禧宮為名。七十年代靈沼軒(水晶宮)地面以下部分被挖防空洞之土填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