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長清縣境內有靈岩寺。 靈岩寺東晉時始建。相傳前秦苻堅永興年間,高僧朗公來此說法,竟使“猛獸歸伏,亂石點頭”,故稱“靈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靈岩寺與“摩頂松”
- 地點:山東長清縣
- 始建:東晉
- 宗教:佛教
山東長清縣境內,有靈岩寺。 靈岩寺東晉時始建。相傳前秦苻堅永興年間,高僧朗公來此說法,竟使“猛獸歸伏,亂石點頭”,故稱“靈岩”。該寺興於北魏,盛於唐宋。鼎盛之時有僧侶500多人,殿宇樓閣40餘處,禪房500餘間。與當時浙江天台山國清寺、江蘇南京棲霞寺、湖北江陵玉泉寺,並稱全國四大叢林。自北宋真宗時起,靈岩寺住持由皇帝欽定,可見其在佛教中地位的重要。明清時期,多次修葺,尤其乾隆7次下江南,皆住靈岩寺,且屢屢賦詩題字。千餘年來,靈岩寺能夠香火不絕,長盛不衰,縱然有其宗教原因,但與皇帝長期青睞,不能不密切相關。
寺院布局恢宏,雄偉壯觀。主要建築有山門、牌樓、鐘鼓樓、千佛殿、辟支塔及御書樓等。主殿千佛殿,唐宋時稱大雄寶殿,明萬曆年間,殿壁鑲嵌了千尊銅鑄或木雕小佛板,便稱千佛殿了,現僅存300餘尊。殿內供奉巨型“三世佛”,兩側分列40尊彩色泥塑羅漢像,1米至1.2米高。這些羅漢,或凝神沉思,或怒目而視,或靜穆安詳,或冥思苦想,情態各具,栩栩如生,塑工精細,口目傳神。當初的工匠們在塑像時,能夠以現實人物為基礎,擺脫一般塑像的固定程式,也是難能可貴,怪不得梁啓超譽其為“海內第一名塑”。這些羅漢,塑於北宋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原為五百尊,歷千百年滄桑,倖存至今者實在寥寥了,好好珍惜與保護才是。
辟支塔位於佛殿西北部的叢林中,磚築密檐樓閣式結構,八角九層十二檐,高達54米。鐵制塔剎,垂下8條鐵鏈,由塔頂八尊金剛牽引,以期穩固。整座寶塔,挺拔秀麗,端莊雅致。聳立山腰,登臨其上,盡覽靈岩景物。宋代大文學家曾鞏曾形象地描繪道:“法定禪房臨峭谷,辟支靈塔冠層巒”。寺西有唐以來墓塔167座。這片塔林造型優美、風格各異,是靈岩寺自唐至清歷代住持高僧的墓塔集中地。濟公禪師的墓地也在其中。中國的塔林,除嵩山少林寺塔林外,就數此處了。
寺內有眾多古樹名木,其中一株“摩頂松”,相傳唐僧玄奘往西天取經,臨行前曾撫摩其頂。畢竟去西天千里萬里,異國他鄉,這一撫摩,應該是對祖國故土的深深眷戀。常言“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說人生一世尚可,而“摩頂松”恐怕早經千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