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綠茶,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靈山綠茶
- 產地名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
- 品質特點:外在感官品質:外形緊結有毫,綠潤勻整,湯色黃綠明亮,香氣清高,滋味醇厚回甘,耐沖泡,葉底黃綠
- 登記年份:2020年
產品介紹,自然生態環境,地域範圍,品質特性特徵,特定生產方式,包裝標識規定,
產品介紹
靈山綠茶茶樹品種為適應當地環境的中小葉種,目前主栽品種為福雲六號、靈山群體種。外形緊結有毫,綠潤勻整,湯色黃綠明亮,香氣清高,滋味醇厚回甘,耐沖泡,葉底黃綠。
自然生態環境
靈山綠茶保護地域範圍地處六萬大山、十萬大山余脈的丘陵地帶,海拔高差懸殊小,排灌方便;土壤以赤紅壤為主,PH值在5.5~6.5之間,土層深厚、土質疏鬆,通氣及透水性良好,特別適合茶樹生長。該區域屬低緯度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降雨量1649 mm;年平均日照時數1670h,無霜期達356d,雨量充沛,雨熱同季,日照充足、均勻,利於茶樹胺基酸合成轉化,使得這一範圍內生產的綠茶胺基酸、茶多酚、糖類、果膠等水浸出物質豐富,具有外形緊結有毫,綠潤勻整,內質湯色黃綠明亮,香氣清高,滋味醇厚回甘、耐沖泡,葉底黃綠的特性。
地域範圍
靈山綠茶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範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靈山縣所轄新圩鎮、豐塘鎮、平山鎮、石塘鎮、佛子鎮、平南鎮、煙墩鎮、檀圩鎮、那隆鎮、三隆鎮、陸屋鎮、舊州鎮、太平鎮、沙坪鎮、武利鎮、文利鎮、伯勞鎮和靈城街道、三海街道等19個鄉鎮(街道)409個行政村(社區)。地理坐標位於東經108°44′~109°35′,北緯21°51′~22°38′之間。保護面積10000 hm,保護產量21000t。
品質特性特徵
4.1外在感官特徵 靈山綠茶茶樹品種為適應當地環境的中小葉種,目前主栽品種為福雲六號、靈山群體種。外形緊結有毫,綠潤勻整,湯色黃綠明亮,香氣清高,滋味醇厚回甘,耐沖泡,葉底黃綠。 4.2內在品質指標 靈山綠茶主要內在品質指標控制範圍如下:茶多酚含量≥20%,游離胺基酸總量≥4%,水浸出物≥40%。 4.3安全要求 靈山綠茶產品安全衛生指標必須符合GB2762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等國家標準的要求。
特定生產方式
3.1產地選擇與開墾 產地選擇要求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土壤PH值在5~6之間的平地或坡度小於25°的低山丘陵坡地為建園土地。產地環境應符 合NY/T5010 無公害農產品 種植業產地環境條件的相關要求。平地 和坡度在15°以下的緩坡地分兩次開墾,初墾將土地全墾深翻0.5m以上,將雜草埋於底部,將草根、樹根清除出園外,在種茶前進行復墾整地,深度0.2m左右,並平整土地。坡度在大於15°的坡地,應開墾成水平梯級茶園,梯面寬度一般不小於1.5m,梯面外高內低,內側挖成竹節溝,梯梯接路,溝溝相通,土層要全墾深耕0.5m以上。 3.2品種選擇 選擇適制靈山綠茶的中小葉茶樹品種,目前主栽品種為福雲六號、靈山群體種;1990年以前種植的茶樹(靈山群體種)為種子種植,此後種植的茶樹(福雲六號、靈山群體種)為無性系茶苗移栽種植。同時選擇適應靈山縣茶葉種植環境的優質、穩產、抗逆性強、商品性好,且適制靈山綠茶的中小葉茶樹品種為特色補充品種。 3.3種植過程及管理 3.3.1種苗選擇 種苗選擇根系良好,無病蟲害,無嚴重機械損傷的無性系茶樹苗種。種苗質量應符合GB11767 茶樹種苗的相關要求。 3.3.2種植時間 宜在1月上旬至2月中旬,在種苗地上部分處於休眠期移栽。 3.3.3種植密度 宜採用雙行種植,大行距1.3m,小行距0.4m,株距O.25m,畝植約4100株。 3.3.4種植方法 開挖種植溝,種植溝寬度0.4m~0.5m,深0.2m~0.3m,挖溝後先施入基肥,覆上薄土後定植。定植時要逐步加土,層層壓緊踏實,埋土過半時,澆一次定根水,待水分下滲後繼續加土,直到與泥門相平,最後蓋一層鬆土。定植後要及時定剪,留高0.15m~0.2m,保留1個~2個分枝。 3.3.5幼齡茶園管理 3.3.5.1除草 幼齡茶園雜草要及時除草,除草時要防止傷害茶苗,除草後宜鋪上一層草,抑制雜草生長,同時保水、保土、保肥。 3.3.5.2耕作 一齡茶園應結合除草進行淺耕,行間可耕深0.1m,離茶苗基部 周圍0.15m內,不能耕鋤;二至三齡茶園行向間兩邊耕深0.15m,中耕要在旱季之前完成。 3.3.5.3水肥管理 幼齡茶園根據天氣情況要求澆水保濕,以保持土壤濕潤為度。茶苗成活後,5月份進行一次追肥,以稀薄糞水淋施或以0.5%複合肥溶液淋施,每隔半到1個月澆施一次;6月份開淺溝施肥,畝施複合肥20kg,施肥溝距茶苗0.2m,深度0.1m。在12月上旬施基肥,每畝施農家有機肥不少於800kg,配合施放過磷酸鈣40kg,採用溝施法進行,開溝深0.2m,施肥後立即蓋土。 3.3.5.4修剪 茶苗定型修剪分三次,第一次修剪在離地面0.15m~0.2m處剪,宜在定植後修剪;第二次定型修剪在茶樹生長到0.45m~0.5m,即剪後第一層分枝高0.25m以上時進行,在第一次定型修剪的基礎上提高0.15m~0.2m,;第三次定型修剪在茶樹生長到0.6m~0.65m,即剪後第二層分枝高0.25m以上時進行,在第二次定型修剪的基礎上提高0.15m~0.2m。三次定型修剪後進行輕采,留2張~3張真葉采,繼續培養樹冠,樹高控制在0.7m~0.8m。 3.3.6成齡茶園管理 3.3.6.1耕鋤 淺耕:一年宜進行淺耕除草3次~4次,淺耕深度為0.1m。 深耕:深耕與深施基肥結合進行(即在茶季結束時),深耕深度應在0.15m以上,但不超過0.3m,深耕應離茶樹根部0.2m以上,在深耕作業時,茶園梯壁上的雜草用刀刈割、割下的雜草開溝壓青,提高土壤肥力。 3.3.6.2施肥 基肥:每年在採茶結束後 (12月上旬)施基肥一次,每畝施有機肥不少於1000kg,結合施過磷酸鈣50kg,施肥應在樹冠垂直下方開溝進行,溝深0.2m~0.3m,施肥後應立即蓋土。 追肥:追肥每年4次,時間在一月下旬、四月下旬、六月中旬、八月中旬。施肥宜為:每畝每次尿素15kg、複合肥10kg;採用淺溝施或撒施。 3.3.6.3修剪 輕修剪:每年進行一次輕修剪,修剪高度是剪去樹冠上綠葉層的1/2~2/3,以剪盡結節“雞爪枝”為原則,宜在春茶停采後進行。 深修剪:根據茶樹長勢而確定,長勢衰退需進行深修剪,修剪高 度離地面0.4m~0.6m處剪,時間在12月中旬。 3.3.7病蟲害防治 堅持“農業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無害化治理原則,禁止使用國家命令禁止的高毒、高殘留化學農藥。 3.3.7.1農業防治 增施有機肥,提高茶樹抗病蟲害能力。做好病蟲害測報工作,做到防早、防小、防少。及時采嫩茶,減少蟲口密度。做好冬季清園工作。 3.3.7.2物理防治 積極使用誘蟲燈、黃板等高效物理防治設施設備。 3.3.7.3生物防治 通過釋放捕食性益蟲對害蟲進行捕食。 3.3.7.4藥劑防治 靈山綠茶病害主要是茶餅病、茶雲紋葉枯病、茶炭疽病、茶輪斑病、茶煤煙病等。在病害發生時選用可殺得、代森鋅、多菌靈、托布津、龍克菌等藥劑按劑量和方法進行防治。 靈山綠茶主要蟲害有小綠葉蟬、薊馬、蚜蟲、茶蟎等。可用聯苯菊酯乳油、高效氯氟氰菊脂、氯氰菊脂、蟲蟎腈(帕力特)、克蟎特、四蟎嗪等藥劑對症按劑量和方法進行防治。 做好冬季防治工作,宜採用石硫合劑等礦物源藥劑封園,減少越冬病蟲害。 3.3.8採摘 幼齡茶園採摘嚴格掌握以養為主,以採為輔的原則,使用采密留疏、采高留低的採摘方法,采留標準為:春茶留二、三葉,采一芽一、二葉;夏秋茶留二葉,采一芽一、二葉。成齡茶園採摘要求分批采,先萌發先採,後萌發後采,萌發一批采一批。根據加工環節的收青標準和要求,採摘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如果茶樹是春茶後修剪的, 則春茶採摘留魚葉采,夏秋茶留一葉采;茶樹是冬季修剪的,則春夏 茶留1葉采,秋茶留魚葉采。採用清潔、通風良好的竹編、網眼茶籃或簍筐盛裝茶葉,採下的鮮葉應及時進入加工環節。 3.4加工過程及管理 3.4.1加工流程 靈山綠茶加工工藝為:鮮葉→攤青→殺青→揉捻→初烘→復烘。 3.4.2加工工序 3.4.2.1攤青 鮮葉採摘後用專門攤放器具攤放,攤葉厚度3 cm~5cm,攤放時間4h~6h,翻葉1次~2次。當葉片柔軟,失水率達20%~25%時停止攤青。 3.4.2.2殺青 用殺青機殺青,目前主用滾筒殺青機殺青,勻速投葉,筒內出茶口殺青氣流溫度達到100℃~110℃時為宜,殺青時間3min~6min。當葉色暗綠,失去光澤,葉質柔軟,手握略有黏性,青草氣消失,茶香顯露時殺青完成。殺青葉出機後立即攤涼,待殺青葉溫度降至室溫後即可進入下一步工序。 3.4.2.3揉捻 用揉捻機揉捻,揉捻時間為25min~40min,加輕壓為主。當茶汁黏附茶條表面,手觸有滑潤黏手感。葉細胞破碎率在50%~60%,成條率達80%以上時停止揉捻。揉捻結束後揉捻葉用解塊分篩機解塊分篩。 3.4.2.4初烘 烘乾機熱風溫度100℃~110℃,攤葉厚度1.5cm~2cm,烘乾時間10min~15min,烘至七成乾出茶。出茶後立即攤涼,待葉溫降至室溫後收堆回潮30min~60min。 3.4.2.5復烘 烘乾機熱風溫度90℃~100℃,攤葉厚度2cm~2.5cm,烘乾時間10min~15min,烘至足乾(茶葉含水量4.5%~5%,手捏茶即成粉末),下機攤涼,待茶葉溫度降至室溫後進入袋包裝工序。 3.5包裝 靈山綠茶所用包裝材料符合食品衛生要求,應乾燥、清潔、無毒、 無異氣味。提倡低溫保鮮。做好倉庫防潮、防霉、防蟲鼠等貯藏工作。銷售包裝必須符合GH/T1070 茶葉包裝通則有關要求。 3.6生產檔案管理 靈山綠茶種植和加工過程都要建立生產檔案,對園藝操作、病蟲 害發生情況、技術措施、肥水管理、採摘、加工環節、儲運和銷售流向等生產過程應進行詳細的記錄,並妥善保存2年以上。
包裝標識規定
5.1標誌使用人條件 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證書持有人申請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生產經營的農產品產自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 已取得登記農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 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具有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經營能力。 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在協定中載明使用的數量、範圍及相關的責任義務。 5.2標誌使用人權利 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享有以下權利: 可以在產品及其包裝上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可以使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及展銷。 5.3標誌使用人義務 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 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的品質和信譽。 正確規範地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5.4其他要求 從事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持有人和標誌使用人,對地理標誌農產品的質量和信譽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