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發展歷史,現狀,
發展歷史
相傳此廟建於五代,閩王王審知為子治病,畫祀帝君像,果見效,即令立廟祀之。“明永樂(1403—1424)初,海上浮一木,隨潮而入,潮退不去,里人取以塑帝像,而金其身,靈星煊赫,遐邇瞻依。漳人盜取以去,乃以香木代之”。《安海志》還載:“明嘉靖己未(三十八年,1559)遭倭亂,殿毀。明隆慶間(1567—1572),士大夫耆老,糾眾醵金,在蔡經之地為檀樾,建三層台,結真武殿,匾曰‘武當行宮’”。帝列四法師,座前鑄銅為祭器,以供香火。
清康熙遷界,霽雲殿又遭破壞,至乾隆年間才修復。重修後,霽雲殿有明代進士柯實卿撰寫的碑記,有清代翰林、書法家莊俊元書寫的柱聯:“元武不足當也,眾星共環拱之。”殿宇高聳,建有18級石階,拾級而上,頂級之高度與鎮南白塔頂尖齊。
原有山門上有“霽雲別界”四字;殿前西門坊上,也有“路入天台”字樣。門、坊均已無存。
從明永樂年間開始,安海霽雲殿龍王爺每年端午節都舉行採蓮歌舞《唆囉嗹》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