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光輝研究員和浙江自然博物館趙麗君研究館員以“中生代新鰭魚類的分類、系統發育和適應輻射”為研究課題,探討早期新鰭魚類的起源和演化,取得了重要成果。根據最近在雲南富源和貴州興義中三疊世海相地層中發現的三塊完整的魚化石,徐光輝等命名了一種新的肋鱗魚物種:霸王肋鱗魚。霸王肋鱗魚代表了2.4億年前世界上最大的肉食性肋鱗魚,為研究新鰭魚類的早期演化和適應輻射提供了重要信息。研究成果以英文論文的形式線上發表在古脊椎動物學專業核心期刊《古脊椎動物學報》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霸王肋鱗魚
- 界:動物界
- 分布區域:雲南富源和貴州興義
從二疊紀到三疊紀的地史轉變是地球生命演化進程中的一次重大轉折性事件。三疊紀新鰭魚類的適應輻射奠定了現代水生脊椎動物生物多樣性的基礎。肋鱗魚目,包括肋鱗魚科和胸鰭魚科(飛魚),是一種原始的卵胎生新鰭魚類,發現於我國西南和歐洲的三疊紀海相地層。其中,肋鱗魚科個體通常較小,標準體長一般不超過55毫米。新發現的霸王肋鱗魚體長達到72毫米,遠大於此前在同一生物群(興義生物群)中發現的東方肋鱗魚(26毫米),體積約後者的十倍以上。霸王肋鱗魚的上、下頜口緣具有大而尖牙齒,其顎、翼骨上還具有很多粗壯的牙齒,這與東方肋鱗魚等無齒或弱齒的小型肋鱗魚顯著不同。東方肋鱗魚可能以微小的浮游生物為食,而霸王肋鱗魚則可能吃一些帶殼的無脊椎動物(如甲殼動物)或被鱗的小魚。新的研究表明中三疊世興義生物群的肋鱗魚科魚類為適應不同的生態位已進化出兩種不同的攝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