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七:萬年炦、炦七。為鳳仙花科植物野風仙花的塊根。植物形態似“野鳳仙花”。9~12月間採挖,除去鬚根,曬乾。 全株可藥用,種子具有活血行瘀的作用;花朵具有活血消腫的作用,可以治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等;鮮花外擦可治鵝掌風。此外,鳳仙花還可作化妝品,將鳳仙化花瓣加明礬搗碎後可以染紅指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霸王七
- 拉丁學名:Impatiens textori Miq
- 別稱:萬年巴
- 界:植物界
- 科:鳳仙花科
- 花期:6-7年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情況,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野鳳仙花 多年生草本,高約60cm。根部發達,肉質;根莖成圓形、橢圓形的塊狀。莖肉質,節處膨大,分技,綠色帶紫紅色,有毛。葉互生;葉片卵形、卵狀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6-16cm,先端尖,基部圓形,下延,邊緣有圓齒狀鋸齒,齒與齒間有極細的線形裂片。總狀花序腋生;花梗基部有1斜卵形苞片;花大,黃色;萼片2,綠色;旗瓣直立,翼瓣2裂,唇辯囊狀,基部延長成彎距;子房長圓狀形。蒴果角果狀,長紡錘形。花期6-7月。
霸王七
![霸王七 霸王七](/img/b/ff1/cGcq5CZ0YTOiZGN1QmM1cTO0YGO3kDOzM2NwU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生長環境
生於山林、水窪及流水邊潮濕處。
分布情況
分布於東北以至江西、四川等地。
栽培技術
栽培時土質以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佳。在陽光充足、氣候溫暖、土壤、水、肥條件好的地方種植最佳,地栽株距為25~35厘米,天旱時要勤澆水;盆栽選用直徑為25~30厘米的花盆,每盆1~2株。在苗高5厘米左右時去掉頂尖,可以促進植物多分側枝,增加開花量。夏、秋季採挖,洗淨鮮用或曬乾。生長環境潮濕且通風不良時,易患白粉病,發現後可用托布津或百苗清,加入1000倍的水稀釋後噴施防治。
霸王七
![霸王七 霸王七](/img/6/9c2/cGcq5SZ0UDNzIWZwETM2QGMyMmZkNGOmJmY0M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主要價值
功效分類:活血祛瘀藥
霸王七
![霸王七 霸王七](/img/b/273/cGcq5yM0QmY0ImYkF2MldDZiljM5EjNlBTMxI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性味:辛;苦;性微寒
藥材基源:為鳳仙花科植物野鳳仙花Impatiens textori Miq.的塊莖。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研未,每次3g,每日2次;或浸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主治:
跌打損傷;瘀腫疼痛;腹痛;癰腫瘡毒;毒蛇咬傷
功效:
活血解毒
選方
①治癰腫:霸王七、散血草、刺三甲、蛇藨草。共搗絨塗。
②治腳生肥毒:霸王七搗絨塗。
中藥化學成分
全草含大波菊甙(cosmosiin),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luteolin7-O-glucoside),木犀草素(luteolin),芹菜素(apigenin),金聖草(黃)素(chrysoeriol),金聖草素-7-葡萄糖甙(chrysoeriol-7-glucoside)。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本品呈類球形、紡錘形及不規則形,長1-4cm,直徑0.5-2cm,表面灰黃色至灰褐色,有皺紋,常見殘留細根及細根痕,兩端稍尖,纖維狀。質柔軟,可折斷,斷面褐色至灰褐色,顆粒狀,邊緣黃白色,切薄片呈半透明狀。氣微,味微甜,嚼之粘牙,且辛麻刺舌。
霸王七
![霸王七 霸王七](/img/c/83c/cGcq5SZ0YGO5kTOiRjNxEGO5ITY4MjNzkDN2A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顯微鑑別
根莖中段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切向延長。皮層細胞5-8列,粘液細胞多見,大型,內含草酸鈣針晶束。內皮層明顯。維管束外韌型,放射狀排列,韌皮部狹 窄,篩管群散在;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由導管、石細胞和纖維束組成。髓部寬廣,亦有內含草酸鈣針晶束的粘液細胞散在。皮層及隨部的一些薄壁細胞中含黃棕色物質。
粉末特徵
①草酸鈣針晶束多見,長100μm以上;②石細胞多角形或不規則形,溝孔明顯,直徑30-
50μm,長80-100μm;③纖維束長150-180μm,直徑50μm左右,胞腔大,溝孔明顯;④導管有梯紋、網紋及螺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