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七,中藥名。為無患子目、鳳仙花科、鳳仙花屬植物。分布於吉林、遼寧、山東等地。塊莖入藥,性微寒味辛、苦,具有活血解毒之功效。常用於跌打損傷,瘀腫疼痛,腹痛,癰腫瘡毒,毒蛇咬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霸王七
- 別稱:萬年巴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無患子目
- 科:鳳仙花科
- 屬:鳳仙花屬
- 種:野鳳仙花
- 分布區域:吉林、遼寧、山東
- 採收時間:夏、秋季採挖
- 用 量:9-15g;外用適量
來 源,性 味,歸 經,功 能,主 治,用法用量,形態特徵,分布區域,生長環境,採集加工,藥材性狀,
來 源
為鳳仙花科植物野鳳仙花Impatiens textori Miq.的塊莖。
性 味
味辛、苦,性微寒。
歸 經
歸肝經。
功 能
活血解毒。
主 治
跌打損傷,瘀腫疼痛,腹痛,癰腫瘡毒,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研未,每次3g,每日2次;或浸酒。外用:鮮品搗敷。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40-90厘米。莖直立,多分枝,通常帶淡紅色,上部小枝和總花梗被紅紫色腺毛。葉互生或在莖頂部近輪生,葉片菱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稀寬披針形,長3-13厘米,寬3-7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稀鈍圓,邊緣具銳鋸齒,齒端具小尖,側脈7-8對,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沿脈被多細胞毛;葉柄長4-4.5厘米,上部葉漸小,近無柄,基部稍鈍。總花梗生於上部葉腋,斜上,長4-10厘米,具4-10花;花梗細,長1-2厘米,基部具苞片;苞片卵狀披針形至三角狀卵形,長3-5毫米。花大,淡紫色或紫紅色,具紫色斑點,長3-4厘米;側生萼片2,寬卵形,暗紫紅色,長7-10毫米,寬5-6毫米,頂端尖;旗瓣卵狀方形,直徑約12毫米,頂端具小尖,背面中肋具龍骨狀突起,翼瓣具柄,長約2厘米,2裂,基部裂片卵狀長圓形,上部裂片長圓狀斧形,背部具明顯的小耳;唇瓣鐘狀漏斗形,長達2.5-3厘米,口部斜上,寬15-18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成長1.5厘米向內捲曲的距,內面具暗紫色斑點。花絲線形,長3-4毫米,花葯卵形,頂端鈍。子房紡錘形,直立,蒴果紡錘狀,長1-1.8厘米。喙尖。種子少數,橢圓形,長4毫米,褐色,具小瘤狀突起。花期8-9月。
分布區域
產于吉林(長白山)、遼寧(莊河、寬甸、桓仁等)、山東(蒙山)。俄羅斯遠東地區、朝鮮、日本也有分布。
生長環境
生於山溝溪流旁,海拔1050米。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挖,洗淨鮮用或曬乾。
藥材性狀
本品呈類球形、紡錘形及不規則形,長1-4cm,直徑0.5-2cm,表面灰黃色至灰褐色,有皺紋,常見殘留細根及細根痕,兩端稍尖,纖維狀。質柔軟,可折斷,斷面褐色至灰褐色,顆粒狀,邊緣黃白色,切薄片呈半透明狀。氣微,味微甜,嚼之粘牙,且辛麻刺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