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流鎮

霞流鎮

霞流鎮地處湘江、洣水交匯口,位於衡東縣城以西20公里的湘江東岸。北靠新塘,南與大浦鎮接壤,東與吳集、栗木為鄰,西與衡山隔河相望。全鎮總面積99.05平方千米(2017年),轄興霞居委會;大崎、堰霞、平田、楊梓、大泥塘、新井、新硯、皇伏壠、大水田、雙橋、大長壠、宋橋、添枝、文鳳、黃奇、白村、下碼頭、洋塘、大村灣、大橋、李花、許家壠、洪家壠、桎木山、李家橋、燕子沖、大源渡、白馬堰、藕塘、李家壠、荊花港、米河、柳葉塘、楊柳、拜朝35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379個村民小組,36397人(2017年),耕地51778畝。

基本介紹

城鎮簡介,基礎設施,人文歷史,名人錄,交通情況,特色產業,經濟發展,鄉鎮企業,農村建設,社會事業,

城鎮簡介

2006年,中央1號檔案拉開了全國建設新農村的序幕,衡東縣強借東風,成立了以縣長任組長、分管副職任副組長、相關責任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高規格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印發了《衡東縣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意見》、《衡東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方案》、《衡東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資金扶助實施方案》,選定了28個行政村作為第一批新農村建設示範村進行重點幫扶。
為幫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迅速開展工作,全縣組成了28個工作隊分別進駐各示範村,每個工作隊確定一名縣級領導掛帥,選取3-4個資金實力雄厚的縣直單位作為後盾單位,選調3-4名年富力強的機關幹部作工作隊員。通過加大領導力度、增加財政投入、後盾單位幫扶、示範帶動等措施的落實,強力推進新農村建設步伐,在全縣範圍內掀起了新農村建設熱潮。衡東縣堅持以先進的文化武裝農民的頭腦,大力倡導農村文明新風尚。廣泛開展了文明家庭、文明衛生示範戶等創建活動,開展了“新農村、新女性”的主題活動、廉政文化進農村教育等活動,大部分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創立了村圖書閱覽室、體育健身房、巾幗腰鼓隊,建起了廣場和公園,經常性開展一些有益活動,活躍了農村文化,提升了農村文明程度。
霞流鎮
針對農民新農村建設能力、素質低的問題,衡東縣加大了農民工培訓力度和農業科技推廣力度。共舉辦各類技術技能培訓班560期,培訓農民工13400人次,新農村建設示範村農民普遍掌握了1-2門實用致富技術。推廣新型農業機械3420台,印發農業技術資料25000份;農業技術人員加強了對農民實用技術的指導,引導農民適時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高效現代農業。共新建種養生產基地180個,發展種養大戶5652戶,興辦二、三產業項目231個。蓬源鎮潭江村共有養豬大戶32戶,其中新發展11戶,存欄50頭以上的20戶,存欄100頭以上的12戶,年出欄生豬可達10000多頭。石灣鎮西塘村二、三產業發展勢頭猛,新辦了一個北林瓦廠,一個茶枯加工廠,一個石英沙加工廠。

基礎設施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中之重,也是農民朋友最關心的實際問題。衡東縣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當作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的一件大事來抓。共新修公路120公里,硬化公路680公里;村農電網改造213個村,架線3120公里;完成水利設施建設12000處,硬化渠道15公里,維修水庫、池塘、堰壩130座。大橋鎮山坳村堅持以村集體和農民投入為主體,籌集資金267.8萬元,完成了通組通戶20公里水泥路面硬化,率先在全縣實現了家家戶戶通水泥路。
農家書屋
湖南省新聞出版局羅局長,高處長,衡陽市新聞出版局李科長等人視察霞流鎮李花村陽雙華“農家書屋”,總結了霞流鎮李花村陽雙華“農家書屋”成功建設的經驗,大家認為農村建設農家書屋,適合農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滿足了農民文化娛樂生活的需要,深受廣大農民朋友的歡迎。2008年衡東縣計畫在全縣廣大農村新辦41家形式多樣的“農家書屋”。
霞流鎮農家書屋霞流鎮農家書屋

人文歷史

霞流鎮原名霞流埠,在明、清時期是湘江流域的水路重鎮之一,因坐落湘江之濱,江水蕩漾,陽光照映,彩霞如流,故名霞流。建國初期,霞流隸屬衡山縣河東區,1958年成立霞流人民公社,1984年時為霞流鄉,1989年5月衡東縣撤區並鄉,與洋塘鄉合併至今。霞流鎮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境內的洋塘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取名汪洋之意,煙波浩渺,頗為壯觀;蔥秀挺拔的楊樟嶺,既是經濟價值頗高的綠色企業,又是極好的旅遊去處;享有洣河明珠之稱的洋塘水電站裝點著衡東的東大門,省重點建設項目——大源渡水利樞紐工程將為霞流更添風彩。霞流鸞翔鳳集,明代狀元何克明,生於霞流雙橋;清朝狀元彭俊,少年時在霞流鄉外婆家留下了許多佳話;愛國名將洪寶麟,江湖奇俠楊大毛都是霞流人。霞流還是一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地方,早在二十年代,這裡的農民運動風起雲湧,毛澤東同志1927年來這裡親臨考察,並給予了高度評價。解放初期,毛澤東同志在北京懷仁堂接見過霞流的農民代表。

名人錄

何克明(1298-1376) 衡山義城鄉十三都(今衡東縣霞流鄉平日村)人。元延祐四年(1317),湖廣鄉試,何克明居榜首。次年,赴大都(北京)會試,廷試連獲第一,三元及第,在湖廣間享有盛名。中狀元後,任過上高縣知縣,衡州路推官。因在衡州路政績卓著,被召回京師任國子監丞。明朝北伐軍攻克大都時,何克明因父喪在家守制。元亡明興,他沒有應召出仕。晚提杜門謝客,從事著述,著有《周易集解》、《詩經箋注》,可惜二書已散佚。
陳嘉言(1851-1935)號梅生,清鹹豐元年生於衡山(今衡東縣)霞流平田,28歲中舉,29歲進士及第,授翰林院編修。陳出任江洲(今江西省九江市)知府10餘年,為官清正廉明,別人“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他反而賣掉祖遺田租40石。後調京任監察御史,以李白的詩句“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作座右銘,對違法者絕不留情,有“鐵面御史”之稱。晚年回鄉,靠朋友幫助和陳姓祠租接濟以維持生活。民國24年病逝。
羅榮桓(1902-1963) 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締造者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奠基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黨、國家和軍隊卓越領導人。1902年11月26日生於湖南省衡山縣寒水鄉南灣村(今屬衡東縣霞流鎮)。在衡東縣榮桓鎮南灣村有羅榮桓故居和羅榮桓元帥紀念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中國十大元帥之一。

交通情況

霞流鎮在湘江和米水環抱之中,歷來水路交通便利、繁忙。因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在境內穿梭而過,霞流鎮車行半個小時到衡東、衡陽,兩個小時至省城長沙。境內地勢平坦,水泥公路村村相通。

特色產業

在霞流鎮廣闊的田野上,使用的都是大中型拖拉機、旋耕機、收割機、環保噴霧器等新型農機具,機械化操作的使用率和普及率都很高,曾多次舉辦省、市農機現場演示會。
二是養殖業歷來昌盛。亞峰鴨、愛平豬、“金黃”牌鹹蛋黃、益品雞是霞流鎮聞名省內外的禽畜產品。多年來,全鎮養殖業的收入一直占據農業生產總值的“半壁江山”,2006年達4500萬元。特別是衡金、亞峰、達冠、益品、中發五大蛋品龍頭企業相繼進軍霞流,促使市縣採用補助方式積極推進蛋鴨產業化。
三是副業收入增加甚多。改革開放以來,外出的霞流人民越來越多,擁有“寧可做小生意,不願去打工”的不同理念,霞流人民利用米、蛋和鋼材從事批發、零售和販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占據廣東省的大小市場,薄利多銷的精明之道,積累了財富,造就了富商。全鎮100萬元以上的實業家300多戶,其中有20個過1000萬元。
霞流鎮霞流鎮
四是拳頭產品小有名氣。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基本形成。大村灣的西瓜、許家壠的紅棗、洪家壠的乳豆腐、大崎的席草、新硯的板栗、拜朝的花生等土特產暢銷省內外,供不應求。五是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該鎮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向多元化發展,形成了優質稻、禽蛋、牲豬、珍珠、薯類、美味魚、食用油脂七大致富產業。積極扶持桂霞米業、衡金公司、壽山薯業等龍頭企業,以企業帶產業,以公司帶農戶,著力提高優質稻、禽蛋、薯類產業化水平,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
新農村建設促進了全縣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2007年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4.89億元,同比增長4.56%,農民人均現金收入4977元,同比增長17.16%。李花、堰橋、歐陽海等12個村農民人平純收入超過7000元。李花村共有農產品加工規模企業4家,其中市級龍頭企業2家,農業現代示範園1個,90%以上的農民在龍頭企業和示範園打工,農民因此人平年增收5000多元。

經濟發展

霞流是全縣重要的糧倉,主要農副產品有紅薯、紅棗、西瓜、油菜、生豬、禽蛋和淡水魚,並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產業優勢。霞流素以魚米之鄉而著稱,這裡氣候溫暖,雨量豐沛,陽光充足,土地肥沃,水力資源和電力、礦產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是投資辦廠的理想場所。霞流鎮小城建設初具規模,民營辦企業紅紅火火,又在引進資金、技術和人才方面採取了一套切實可行的優惠政策和措施。
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霞流人民發揚“敢為人先、艱苦奮鬥”的精神,堅持“政府主導、市場嚮導、特色興農”的發展理念,因地制宜,加快步伐,保持全鎮經濟快速發展。一是糧食生產產量高、質量優、效益好。霞流鎮的水田多,最多的村人均2.3畝,歷來種植水稻並有較好的耕作方法。2005年全鎮水稻總產36710噸,創歷史最高。經過不懈努力,探索出“公司+黨支部+農戶”的生產模式,創建了以李花、宋橋為中心的萬畝優質稻生產基地,霞流鎮因此成為衡陽金雁米業的主要供糧基地。

鄉鎮企業

龍頭企業帶動相關產業就標誌著農業產業化的實施。以李花、宋橋為中心的萬畝優質稻生產基地,吸引衡陽金雁米業公司合作近十年,以“公司+黨支部+農戶”的產業化模式,每年實施訂單農業2.1萬畝,成為該公司優質稻的主要供糧地之一。
全國人大代表、勞動模範劉愛平同志創辦的省級龍頭企業愛平集團,實行“公司+協會+農戶”的產業化模式,堅持統一供種、統一供料、統一防疫、統一銷售、分戶飼養、分戶計酬的“四統一、兩分戶”的生產機制,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化體系。2006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3.2億元,創純利達4000萬元,惠及養殖戶1200餘家。
霞流鎮霞流鎮
市級龍頭企業衡金優質農產品有限公司、亞峰食品公司、達冠皮蛋公司、益品蛋品公司帶領周圍2000多戶從事蛋鴨養殖,年加工禽蛋2.8億枚,味蛋暢銷全國各地。
衡金公司生產的“金黃”牌鹹蛋黃經全國烘焙協會鑑定為優質農產品,被人民大會堂指定為國宴佳品。
亞峰食品公司法人代表趙亞軍2006年被評為“全國新農村建設帶頭人”,湘泰飼料公司生產的湘泰牌、米湘牌、翠竹牌三大品牌飼料120多個品種,積極助推生豬產業化。
市級龍頭企業壽山薯業公司進行紅薯澱粉精深加工,效益很好。新引進的“三湘油脂有限公司”即將建成投產,並成為霞流鎮第七大致富產業。2005年底,霞流鎮被省農辦評定為“湖南省農業產業化專業鎮”。

農村建設

2006年,中央響亮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霞流鎮積極回響,迅速推進。
一是示範點建設卓有成效。李花村是衡陽市確定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百村示範”之一,由市委書記親自聯繫和直接指導。經過兩年的努力建設,該村生產發展:繼續做好優質稻和蛋品加工兩篇文章,積極探索現代農業發展模式並積累了一些經驗;生活充裕:2006年人均純收入增加1006元;鄉風文明:評選出“五新”女性共115名,成立了李花村巾幗腰鼓隊,建立了全省第一家“農家書屋”;村容整潔:家家戶戶水泥路相通,總長6公里,實施“清潔工程”,進行“三清”(清淤泥、清路障、清垃圾)和“五改”(改廚、改水、改廁、改浴、改欄),興建富潔廣場陽家灣示範區和會仙塘公園;管理民主:加強村班子和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和村民代表制度。
二是以點帶面,全鎮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新引進工業項目“大地礦產公司”和農業產業化項目“三湘油脂公司”,為霞流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基礎建設方興未艾,霞流至嶺茶公路水泥硬化都已完工,雙橋公路、宋橋公路建成通車。堰霞至大源渡公路水泥硬化工作已正式啟動,35千伏變電站已正式批准馬上興建。李花、添枝、李家橋、柳葉塘、李家壠5個村級活動中心都已建好並投入使用。

社會事業

為提升農村生態環境,改善農民家居條件,衡東縣堅持以人為本,下大力氣狠抓了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三年共完成沼氣池建設1500口,推廣太陽能熱水器2000多台、省煤省柴灶26000多個;實施“三清五改”配套農戶27460戶,打大口深水井89口,建山泉引用設施24處,解決了10多萬人安全飲水問題;建鄉鎮衛生院17所,鄉鎮客運站11個;改造村校22000平方米;農村合作醫療、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都有長足的發展。
霞流鎮霞流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