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河頭村

嘉靖年間(1522-1566年),張胡老從安徽省祁門縣張家蓋遷入此地建村。因村位於留格莊大河下游,故命名下河頭。後來因“霞”字光彩,演變為霞河頭村。一說,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因村處霞河之畔,故取名霞河頭。 張氏家族後發展為七支,住居在大河南北兩岸四個村莊,即霞河頭南莊、霞河頭南崖村、霞河頭北崖村、霞河頭后庄。四個自然村一個宗譜,一個祠廟。1956年,南崖、北崖、后庄合併為一個行政村,統稱霞河頭村。 霞河頭村位於海陽市東南部,地處東經121°20′,北緯36°45′。原隸屬於大辛家鎮,200X年併入留格莊鎮。距鎮政府駐地5公里,距市政府駐地18公里。東與港北村、大辛家村為鄰,西與八甲村相連,南與南莊接壤,北與小寨子村相交。 全村轄區總面積約2.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為110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大豆、地瓜、花生、蔬菜、蘋果等。 2002年,全村有420戶,1196人,均為漢族。全村92%是張姓,另有李、於、姜、孫、董、辛、楊、任、王、嚴、宋、薛、紀等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霞河頭村
  • 所屬地區:大辛家鎮
  • 地理位置:位於海陽市東南部
  • 總面積:2.25平方公里
  • 耕地面積:為110公頃
  • 種族:漢族
  • 姓氏:92%是張姓
社會進步,組織建設,地圖信息,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解放前,霞河頭村只有一所國小,兩名教師,設1-4年級,30多個學生。1942年,成立海陽縣第二區霞河頭南崖完全國小(兼中心國小)。1968年又成立霞河頭聯辦初級中學,後改為霞河頭學區國小,為霞河頭村、南莊、小寨村、港北村、潘格莊5個村唯一的一所國小。 1978-2002年,全村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有37人,其中有7戶人家,每戶考上2個大學生。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僅80公斤左右,多數人家過著半年糠菜半年糧的日子。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75年,全村收入29萬元。2000年,全村收入321萬元,全村存款573萬元。2002年,全村有各種運輸車輛163輛、機車135輛、聯合收割機2台、推土機1台、水泵92台、電泵152台、彩電393台、冰櫃144台、電話223部、洗衣機15台。 村莊建設解放前,霞河頭三個自然村,除幾戶地主住的是磚瓦房外,余者全是一把泥的破草房,街道不整,破爛不堪。現在三個自然村房子連成一片,大河上也架起水泥大橋。20世紀末以來,新建房89棟,舊房翻新72棟,修整了河岸、大街,成為農民定期物資交流集市。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15平方米。 集體福利村里經過多年的發展,至2002年,已建成幼稚園、學校、治療室、商店、理髮店、洗澡池、銀行代辦點、汽車點、郵政代辦點等配套的文教服務設施,大大提高了村民生活質量。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39年,張作學在南莊加入中國共產黨。繼之,張作學在霞河頭村發展6名黨員。1940年建立了霞河頭第一個黨小組,後建立黨支部,張作學任村黨支部書記。1941年3月9日,張作學不幸被捕,同年6月5日,被敵人殺害於城裡,其他黨員調到外地參加革命鬥爭。1945年,霞河頭黨組織重新恢復起來,曾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張作學、張盛順、張字詢、張海順、張盛法、張慶治、孫智喜。2002年,全村有黨員65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留格莊解放後,本村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先後任村長、大隊長、管委主任、村委主任的有李明啟、張本成、張芹希、張海順、張炳林、薛少文、張書本、張學臣、於正文、宋福勝、張言興、張玉平、張慶治。

地圖信息

地址:煙臺市海陽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