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東齡

京信通信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 1956年生。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 1997年,41歲的他和同學張躍軍創辦“京信通信”,擊敗跨國資本,成為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最主要的外圍設備供應商之一,在短短几年間創造財富傳奇,被海外媒體評價為“睿智的美國式創富”“超級成功”。 2003年,京信通信在香港上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霍東齡
  • 出生日期:1956年
  • 職業:企業家
  • 主要成就:05年列新財富500富人榜排名第179位;06年“亞洲商業領袖獎”。
  • 職務京信通信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
霍東齡,人物生平,求學,創業,

霍東齡

至今,京信通信是中國移動及中國聯通最主要的外圍設備供應商之一。
2005年 霍東齡位列新財富500富人榜排名第179位,身家12.4億元。
2006年10月26日,霍東齡獲頒“亞洲商業領袖獎”,是此次獲得該獎唯一的中國企業家。

人物生平

求學

少時的霍東齡經歷了貧苦和各種磨礪,國中更是在文革期間度過,毫無收穫。
1971年,連分數的加減法都不會的國中畢業生霍東齡,被稱為“知識青年”,派到海南島下鄉插隊。那是一段知識極度貧乏的時期,他只能渾渾噩噩地過日子,在那個“知識無用”的年代裡,霍東齡白天做工,晚上在煤油燈下苦讀。日復一日,這種一邊幹活一邊苦讀的日子,他堅持了六年。
霍東齡
1977年,高考恢復,霍東齡如願以償地考取了華南理工大學無線電通信工程專業。這是當年華南理工大學錄取分數最高的專業。
霍東齡所在的無線電77級班裡,同學從16歲到32歲都有。“當時我們認為科技可以救國,技術進步可以振興中華!” 那是意氣風發的年代,每天早晨6點半,同學們都自覺起床鍛鍊身體、早讀學習。霍東齡更是“戒電影、戒電視、戒娛樂”,全心投入。由於良好的學風,霍東齡的同班同學出了不少大人物,包括TCL總裁李東生、康佳總裁陳偉榮、德生電器總裁梁偉、創維總裁黃宏生……
77級畢業生供不應求,“再差的也有單位搶著要,優秀的馬上成為單位骨幹。”
但霍東齡遭受厄運。1980年,因身體不佳他輟學養病,沒能完成學業。此後,他在廣州郊區的高山微波站工作了三年。與風光無限的同學們相比,他無比失落!但艱苦的環境,沒有打掉霍東齡的銳氣,也沒能阻止他對知識的渴求,對突破的渴望!
1983年,霍東齡進入北京郵電學院函授學院微波通信專業學習。課程難度太大,很多同學中途退學、放棄,最後只剩下霍東齡一個學生。
“那時師風好,老師們很鼓勵我。即使只有我一個學生,需要面授時老師仍會堅持爬山上來給我一對一上課,從未間斷過……”
在冷冷清清中潛心求學,直到1986年畢業,霍東齡成為北郵當年設立的微波通信專業唯一的廣東畢業生。這“9年大學”,加上之前的6年自學,15年時間,他學會了如何學習,如何堅守,如何獨立解決問題。

創業

從北郵畢業後,80年代末90年代初,霍東齡下海經商,在廣東做電子產品和通信產品之類的生意。從一介書生到一個商人,困難諸多,他仍然堅持學習。從新技術的發展套用,到工程項目管理……這種“學習哲學”,貫穿在霍東齡的企業生涯中。
做了幾年生意,霍東齡發現了移動通信這一商機。從傳呼機到“大哥大”,再到更便宜、更先進的手機,移動通信的發展一日千里。從1995年起,他立意涉足這個領域,並用兩年思考、調研,最終決定生產移動通信的外圍設備。
1997年,霍東齡與大學同學張躍軍一起,創辦京信通信技術(廣州)有限公司。公司主營移動通信外圍設備,包括移動通信直放站、室內分布系統、功率直放機、數字微波、移動通信天線等。
初創時的京信通信,位於廣州市郊一處廢棄的營房裡。 那時的霍東齡既是設計師、工程師,也是工程人員、安裝人員,還是公司的主力業務員。甚至,他帶著員工為公司作綠化,在營房周圍平整土地、種樹、種草……
小企業衝擊龐大的移動通信市場,無異於“螞蟻撼大樹”。當時外國跨國公司的產品在技術上遙遙領先,在國內的市場份額達到99%。霍東齡深入調查分析研究發現移動通信設備的套用環境非常複雜,在捷運、校園或者高樓大廈,有多種不同的套用方式。跨國公司賣出設備後,卻很難提供配套服務支持。僅就廣州而言,高樓大廈成千上萬座,要對這些區域做到完美覆蓋,就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現場勘測,而外國企業對此無可奈何。
霍東齡霍東齡
這就是跨國公司的致命弱點!
霍東齡喜出望外,隨之設計了新的商業模式:將勘測、設計、安裝、調試、維護等一併打包出售,為客戶提供“一條龍服務”,讓移動運營商感受到京信的價值。服務開展之後,能讓客戶做到零庫存,節省現金流和庫存空間;能讓客戶減少管理維護環節,省心省力……
這種前所未有的“一條龍服務”商業模式,讓京信通信的業務迅速提升,並被海外媒體評價為“睿智的美國式創富”。
90年代末,中國電信行業進行一系列重大改革,郵電部撤銷,成立信息產業部,並將具體業務剝離,分成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網通四大運營商。在劇烈變革之下,相關建設和採購業務都放緩,甚至暫停。這對提供設備的企業影響巨大。許多企業轉行,“棄船上岸”。
逢此巨變,霍東齡保持冷靜。經過仔細分析後,他認為市場停頓是暫時的,未來將蘊含更大商機。他放慢發展速度,決定“厚積薄發,打好基礎”。
就在行業巨變的那兩年,京信通信認真做好了三件事:
一是在全國布局銷售網點和技術網點,建立起全國性的銷售市場,形成了遍布全國的服務網路。
二是加強研發。1998年8月,“清華大學微波與數字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廣州站”在京信總部正式成立。同時,京信還聘請了香港中文大學、清華大學、東南大學等著名學府的知名專家指導科研工作。這一切,為京信通信在技術上追趕跨國公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三是建立一系列質量體系。在別人遇到困難退卻、與新機會擦肩而過的時候,霍東齡堅韌地走向新的輝煌。
進入21世紀,行業調整期結束,京信通信以專業的設計方案、規範的工程施工、成熟的監控技術、系統的培訓服務和完善的售後服務,為運營商提供本地化、個性化、全方位的服務。在一兩年的時間裡,京信通信先後為上海金茂大廈、北京京廣中心、深圳地王大廈等標誌性建築做了無線通信覆蓋方案。
諸多精品工程的順利完工,讓京信通信成為大品牌之一,並於2003年在香港上市。
2006年10月26日,霍東齡獲“亞洲商業領袖獎”,是此次獲得該獎唯一的中國企業家。
到2007年,京信通信成立十周年,已由當初十來個人的小公司,發展成了行業內數一數二的大企業。在國內,它是中國移動及中國聯通最主要的外圍設備供應商,市場網路覆蓋了除台灣外全國所有的省、市、自治區;在國外,京信通信的系列產品已走進了美國、歐盟、東南亞等國際市場;在技術上,京信通信則在射頻微波、計算機軟硬體、光通信、無線通信、天線技術等方面都擁有了自主核心技術……
2008年7月,霍東齡和記者談笑風生,豪爽地說:
“人總會遇到困難,但沒到底線就不要講失敗,而這個底線就是人的生命。有人能走得更遠,不在於有多剛強,或者多圓滑,就因為一個‘韌’字!有了韌,困難、困擾、挫折都不足為道。人生挫折無數,但只要活著,就有機會反敗為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