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克防空飛彈

霍克防空飛彈

霍克防空飛彈(英文:HAWK Surface to Air Missile,代號:MIN-23,英文全稱:“Homing All the Way Killer”,譯文:全程制導殺手)是20世紀50年代美國研製的一種全天候、超音速、中、低空地對空飛彈武器系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霍克防空飛彈
  • 英文名稱:HAWK Surface to Air Missile 
  • 國家:美國
  • 飛彈類型:中低空地對空飛彈系統 
  • 飛彈代號:MIN-23 HAWK 
  • 研製公司:雷錫恩公司 
發展沿革,歷史背景,研製歷程,技術特點,總體布局,動力裝置,系統組成,發射建制,性能數據,衍生型號,改進情況,發展趨勢,服役動態,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歷史背景

1950年時,防空飛彈在美軍中還屬於新裝備,其上級管理單位是陸軍野戰防空炮兵司令部。由於美軍的高炮大多採用自行底盤,因此美軍高層認為新的防空飛彈也必須具有相當的戰略、戰術雙重機動性,達到具備伴隨裝甲部隊行進速度的要求,以便適應戰線變化及時為快速推進的裝甲部隊撐開防空傘。於是美國陸軍野戰炮兵司令部受美國國防部委託,在1951年提出了研製一種機動性能好、在中、低空作戰的防空飛彈,用於為“奈基-1”防空飛彈填補低空盲區,代號為Homing All-the-Way Killer,意思是“全程導向殺手”,縮寫為“HAWK”,音譯:霍克。
霍克地空飛彈最初命名為“猛禽”,是美國最老的防空飛彈系統之一。20世紀自60年代初以來,一直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主要防空武器。從該型防空飛彈系統裝備後40年來,美國雷錫恩公司總共製造了37000枚霍克飛彈,每枚飛彈的單位研製費為25萬美元,每個火力單元(發射排)的單位換裝費是1500萬美元。

研製歷程

根據美國陸軍野戰防空炮兵司令部制定的研製計畫。這種新飛彈系統的主承包商為雷錫恩公司。1954年7月正式開始研製,諾斯洛普公司則負責研製發射架、裝彈車、雷達和火控系統。1955年底,霍克飛彈的試驗全尺寸樣彈完成飛行試驗,1956年6月,首枚全系統戰鬥彈試射成功,1957年8月,基本型霍克飛彈(MIM-23A)研製完成,1958年初,基本定型投產,並於1960年初開始裝備部隊。
為了使霍克能夠適應並跟上戰場態勢的變化,美國緊接著於1964年提出了對霍克的改進計畫。改進型代號為MIM-23B。改進型的研製進度很快,1965年,首枚試驗樣彈飛行成功,隨後於1966年完成了全系統測試,1968年5月,改進型定型,首批系統於1969年6月投產,1972年11月裝備部隊。1973年又開始了共分3個階段的進一步研究改進。霍克飛彈除了裝備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之外,世界上約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裝備。北約的一些成員國和日本還取得了許可證,自己可以生產霍克飛彈改進型。

技術特點

總體布局

霍克防空飛彈的布局與結構屬於典型的第二代防空飛彈布局,其基本型與改進型飛彈的外形相同,都是採用無尾式氣動布局。頭部呈錐形,用玻璃鋼纖維材料製成。彈翼為梯形,位於彈體中部稍後,按“×”配置,前緣後掠角 76度,後緣與彈體垂直。一對彈翼的總面積約為 1.86平方米(包括彈體部分)。4片矩形舵接在彈翼後緣,除進行穩定和控制俯仰與偏航外,還控制飛彈的滾動穩定。舵面用鋁合金製成,一對舵的面積約為0.2平方米。彈體由5個艙段組成。導引頭艙天線罩內裝有拋物面天線;電子儀器艙裝雷達接收機。無線電引信、自動駕駛儀、解鎖裝置及電源等;戰鬥部艙;動力裝置艙裝固體發動機,其上有4片彈翼;最後艙為舵面伺服機構和電源/液壓傳動裝置。

動力裝置

霍克防空飛彈動力裝置早期採用串聯裝藥內孔燃燒的M22E7型雙推力火箭發動機,但是這種發動機推力不穩定,經常發生髮射後推力突然減小甚至失效的情況,在靶試時出現過多起飛彈在飛行中突然從半空中墜落的尷尬場面。為了解決這種不利局面,雷錫恩從1956年開始進行技術攻關,終於研製出固體燃料改為同心裝藥的M22E8型雙推力火箭發動機,並於1959年底開始裝備。M22E8發動機的固體燃料燃燒時間為25~32秒。為了達到起飛時產生峰值推力大、暴發性強,正常飛行時穩定、持久的雙推力,M22E8發動機採用了兩種固體燃料,它們先後燃燒並產生兩種不同的推力,分別起助推和主航作用。起飛推進劑為ANP-2830HO型。M22E8發動機中間聯結第一級燃料和第二級燃料的點火系統為電起爆裝置,當第一級助推燃料棒燃燒完畢後,自動傳遞、控制巡航燃料棒開始工作。為了保險起見,防止第一級燃料工作時第二級燃料誤工作,起爆裝置採用了雙重保險的機械式安全與解除保險裝置,只有在第一級徹底燃燒完畢後延時一段很短時間後,才點燃第二級。在改進型霍克上,動力系統換成M112型雙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體積減小而推力有所增加,巡航級工作時間也加長,射程也從基本型的32公里增加到40公里。

系統組成

霍克防空飛彈作戰單元主要由捕獲、火控和射擊三大部分組成,包括一部用於目標監視的脈衝捕獲雷達、一部用於目標跟蹤的高功率照射雷達、一個內設操縱台的指揮所、一套MKXⅡ敵我識別問答系統和三套三聯裝發射裝置。
霍克防空飛彈霍克防空飛彈
霍克系統的目標探測信息由脈衝雷達和連續波雷達提供給火控部分,用於交戰評估。目標數據也可通過數據鏈由遙控探測系統獲得。火控系統通過高功率跟蹤雷達鎖定目標。發射可採用人工和自動兩種模式,一次可發射一枚或多枚飛彈。霍克系統的雷達和飛彈均具有多種電子對抗手段。

發射建制

霍克防空飛彈系統按營的建制部署,通過陸軍戰術數據鏈與TSQ-73飛彈指示裝置(指揮、控制單元)進行通信。每個飛彈發射連配備2個火力單元。每個火力單元配備2個發射班。每班3套發射裝置,配備1部脈衝目標捕獲雷達和1部連續波目標捕獲雷達。每套發射裝置配置3枚飛彈。而美國海軍陸戰隊防空聯隊的每個空中管制中隊部署一個輕型防空飛彈營。

性能數據

霍克防空飛彈參考數據:
基本參數
彈 長
5.08米
彈 徑
370毫米
翼 展
1.19米
戰鬥部
破片殺傷式戰鬥部,質量約50千克,改進型採用連桿式殺傷戰鬥部,質量約75千克,或核戰鬥部,引信無線電近炸引信或觸發引信
發射質量
584千克/627.3千克
性能參數
最大速度
2.5馬赫/2.7馬赫
機動能力
15G
動力裝置
1台M22E8型單室雙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改進型採用MⅡ2型雙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
攻擊目標
<2馬赫的中低空飛機,改進型還可對付巡航飛彈、地對地飛彈和反輻射飛彈
作戰距離
高空目標最大32~40千米,最小2~1.5千米;低空目標最大16~20千米,最小3.5~2.5千米
作戰高度
最大13.7~17.7千米,最小 60米
殺傷機率
80%/
反應時間
16~20秒/26~34秒
制導體制
全程半主動制導
發射方式
三聯裝傾斜發射
抗干擾措施
施恆虛警、動目標顯示、多頻率及光學輔助跟蹤手段(改進型)
系統機動性
飛彈連的全部設備需23輛越野車裝運或拖曳,亦可由21架C~124或24架C~130B型運輸機空運,展開時間不超過45分鐘,撤收時間不超過30分鐘。

衍生型號

改進情況

霍克防空飛彈系統的改進型號,主要由AN/TPS-59雷達、霍克飛彈及發射系統、防空通信平台(ADCP)三大部分組成。除此之外,還包括與海軍的宙斯盾雷達、陸軍的愛國者系統雷達和空軍的空中預警與控制系統(AWACS)飛機上的雷達等探測器實現一體化的新軟體,以及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JTIDS)終端。AN/TPS-59雷達主要用於目標探測、目標識別和跟蹤。發射系統負責運輸、保護和發射飛彈。霍克飛彈採用雷達制導,利用近炸破片毀傷目標。防空通信平台將TPS-59雷達與霍克飛彈和其它戰區飛彈防禦系統連線起來,以實現飛彈的縱深防禦。按照目前的計畫,正在對AN/TPS-59雷達、霍克飛彈及發射系統進行改進,而防空通信平台將是新增的配套系統。
霍克系統改進包括:
改進海軍陸戰隊的主要對空監視雷達AN/TPS-59雷達。AN/TPS-59雷達裝置是海軍陸戰隊的防空指控系統,作為海軍陸戰隊的防空地面特遣部隊的主要探測系統,為戰術防空作戰單元提供空中目標信息和原始圖像。它還可以作為遙控探測系統和空中交通管制系統進行前沿部署。改進後的雷達可探測740千米以外、150千米高度的戰區彈道飛彈。首批改進後的AN/TPS-59雷達已於1998財年裝備部隊。
防空通信平台是為霍克系統配備的全新系統,它將連結AN/TPS-59雷達和霍克飛彈連,並將向戰區其它探測系統傳輸格式化數據。這將使霍克系統能夠通過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與其它戰區彈道飛彈防禦系統進行通信。這些鏈路將允許防空指揮官用其它飛彈防禦系統引導霍克系統,並將霍克系統集成到戰區飛彈防禦體系結構中。這種防空通信平台已於1997財年開始生產。
霍克飛彈和彈頭經改進後,可使霍克系統更有效地對付敵方彈道飛彈。特別是彈頭和引信方面的改進使霍克飛彈成為“更具殺傷力的飛彈”。發射系統的改進使霍克系統更具機動性,也使發射系統與飛彈之間的相互聯繫大為改善。
霍克飛彈部署後,改進的AN/TPS-59雷達和防空通信平台將配屬給海軍陸戰隊防空聯隊下屬的海軍陸戰隊空中管制中隊。

發展趨勢

霍克飛彈系統已經在美軍服役40年,主要用於中低空防禦。霍克飛彈基本型於50年代研製,該系統由美國雷聲公司於1953年開始研製,1960年開始部署。霍克改系統於1965年研製,1972年投入使用。30多年來,美國已經對霍克飛彈系統進行了三個階段的產品改進計畫,並在80年代就演示了用其攔截戰術彈道飛彈的能力,從而使一個50年代開始研製的系統至少可以在美國服役到2000-2005年,而在國外預計將繼續服役到2010年。作為一種逐漸演變的系統,霍克目前正處於三階段的改進中,旨在通過各項研究和發展獲得防禦戰術飛彈的能力。這一成功導致北約許多國家都採用霍克飛彈作為主要防空武器。
1999年美國還推出了新型霍克――先進中程空空飛彈防空系統,是霍克地空飛彈系統目前的最新開發成果。該系統採用了經過數位化改進的通用發射架(可發射3枚最新改型霍克地空飛彈或8枚先進中程空空飛彈),並創新地將兩種防空飛彈(地空與空空型)有機地結合在一個防空整體中,同時配有緊湊、靈活、機動的作戰管理/指揮、通信、控制和情報(BM/C3I)系統、數字式AN/MPQ-64目標跟蹤雷達與AN/MPQ-61大功率照射雷達設備。該系統還可與遠程和超近程地空飛彈系統、友鄰地面防空火力單元聯合實施防空作戰。

服役動態

霍克防空飛彈統已在很多國家部署,其中包括美國、比利時、丹麥、法國、德國、希臘、義大利、荷蘭、挪威、日本、埃及、約旦、以色列、科威特、葡萄牙、西班牙、瑞典、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韓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以及中國台灣地區等。台灣擁有霍克/霍克改進地空飛彈近1000枚和3聯裝發射架約100部。在陸軍部隊編制了4個霍克飛彈營,是台灣目前現役主力中程地空飛彈。

總體評價

霍克防空飛彈設計於20世紀50年代,其系統部件多且累贅,搜尋及跟蹤系統由4輛不同的雷達車組成:負責中高空的脈衝搜尋雷達、負責低空的連續波搜尋雷達、備用的測距雷達,還有負責在末端制導飛彈攻擊目標的照射雷達,而愛國者系統只有1部MPQ-53雷達就可完成以上4部雷達的所有功能。1個標準的霍克飛彈連需要為雷達和附屬設備配屬11輛拖車,此外還編有6輛飛彈發射車,光是組織如此多的車輛撤收、架設,從戰鬥轉入行軍或由行軍轉戰鬥,對於每個連長來說都是一件艱巨的任務。
由於設計時的基礎所限,基本型霍克飛彈系統採用的是電子管和電晶體混合的電子系統。半主動雷達導引頭在導引飛彈攻擊時除接收目標反射波外,還會接收直接來自照射雷達的信號。直接信號常被誤認為是類似現代防空飛彈的數據鍵,其實是早期製造不出可在飛彈上安裝的小而穩的晶體振盪器,導引頭只好接收照射雷達波作為測量頻率的標準信號,照射雷達波經過層層發射及接收,混雜了很多雜波信號,使導引頭精度大為下降,而雷達本身性能也不夠緊湊,連不同的脈衝回復率都要交由不同雷達分別操作:C波段脈衝搜尋雷達只操作低脈衝回復率,因而受到盲速限制,必須用交錯脈波回復率修正,連續波搜尋雷達只操作高脈衝回復率,必須用頻率調變來測距。所以,早期的基本型霍克性能相當不穩定,在操作時限制多多,這也是美國很快便推出改進型霍克的原因。
該防空飛彈系統可對付噴氣式飛機、旋翼飛機、無人機和巡航飛彈等各種目標。該系統為機動式,具有全天候/晝夜作戰,火力猛、可靠性高、抗電子干擾能力強等優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