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霍亨弗里德伯格進行曲,霍亨弗里德堡進行曲
- 外文名稱:Hohenfriedberg Marsch
- 所屬專輯:AM I, 21 (Army March I, 1c and Army march III, 1b)
- 歌曲時長:1:53
- 發行時間:1745年
- 音樂風格:進行曲
- 歌曲語言:德語
普魯士軍樂的演變,背景,歌詞,
普魯士軍樂的演變
德國軍樂是在腓特烈二世時期才開始有系統性的發展與長足的進步,之前的霍亨索倫家族統治的普魯士王國只是一個位處於北德的地區性強盛王國,但不是歐洲區域甚至是世界強權國家,沒有自我的軍樂創作與風格,多是取材於其他歐洲各地區與列強的軍樂。因此這首"霍亨弗里德伯格進行曲"對於普魯士王國來說,具有相當代表性的歷史意義與分水嶺,從此開始,普魯士王國與歐洲列強並駕齊驅,並創造出獨特風格與特色的普魯士進行曲軍樂。
背景
此曲作者有待考證,傳聞有不少,其中以據傳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II,1712年-1786年)寫作較有可信度,但未經證實。傳說來源依據是出自於"腓特烈二世"在發布獎勵普魯士"拜羅伊特龍騎兵(Beyreuther-Dragoner)"的"皇家恩典書狀(Gnadenbrief)",其中提到;【授權及賦予其步兵團之步兵擲彈兵進行曲(笛與鼓)及騎兵之胸甲騎兵進行曲(銅鈸與鼓及小號)】。而這步兵團與騎兵隊同時共用的進行曲即是"霍亨弗里德伯格進行曲"。
擲彈兵是歐洲各國各步兵團隊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精銳步兵團",各國均有代表性的"步兵擲彈兵進行曲"與戰歌,而"霍亨弗里德伯格進行曲"即是普魯士王國的精銳步兵及騎兵的戰曲,在行軍作戰時用來鼓舞軍隊官兵士氣,及作為軍事禮儀校閱遊行時的閱兵進行曲之用。 18世紀的歐洲步兵進行曲多以"笛"與"鼓"這兩種樂器作為基本的旋律曲調,這是因為18世紀的歐洲各國,步兵團是以"笛與鼓"這兩種樂器作為行軍與作戰之軍隊調度與軍事信號使用,因此步兵進行曲也沿用此一慣例,並把原用來作為軍事信號的旋律改編為步兵進行曲,如;西班牙國歌"皇家進行曲(Marcha Real)"原本是一首18世紀時的西班牙軍隊告知步兵方陣集結的軍事信號,之後改編為擲彈兵進行曲(Marcha de Granaderos),最後又更升級為皇室贊曲與國歌,即是一個經典範例。
同樣的,傳統上的普魯士步兵代表性進行曲"霍亨弗里德伯格進行曲"在各處戰場上作戰的普魯士軍隊就是用笛鼓吹奏來鼓舞衝鋒陷陣的官兵並贏得勝利,是普魯士王國最受歡迎的步兵進行曲,而此曲旋律也深深的影響往後普魯士以及德意志的軍樂家創作風格,構成德國軍樂在世界軍樂界中獨豎一幟的風格。
目前已知第一個最早的曲譜紀錄是來自於1795年的鋼琴譜稿,並收錄在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於1817年所頒發命令而編成的"軍隊進行曲合集"中,此時的"霍亨弗里德伯格進行曲"只是一首進行曲軍樂而無歌詞可唱,這與英法兩國著名的進行曲大都是先有軍歌以後才改編為進行曲有很大的不同點,德國軍歌是在二戰時才有了長足的進步與獨立的發展。 1845年為了慶祝"霍亨弗里德伯格戰役"獲勝100周年紀念,由弗萊貝格(EH Freiberg)以"霍亨弗里德伯格進行曲"的旋律填詞進去成為一首可以歌唱的軍歌,但因時空變遷,當時戰役最大功勳的"拜羅伊特龍騎兵團(Bayreuth Dragoons)"後來更名為"安斯巴赫拜羅伊特龍騎兵團(Ansbach Bayreuth Dragoons)",因此歌曲標題為"前進,安斯巴赫龍騎兵(Auf Ansbach-Dragoner)"。但為了在德皇殿前獻唱時用來彰顯"腓特烈二世"在"霍亨弗里德伯格戰役"戰勝的偉大功勳,而把歌曲標題象徵性的改為"霍亨弗里德伯格"。
歌曲”前進,安斯巴赫龍騎兵“收錄在1897年編集的"德國國家歌集(Liederbuch deutschnationaler Kaufmannsgehilfen)",1926年編集的一戰歌曲集(Weltkriegs-Liedersammlung),1934年編集的白鼓(Die weiße Trommel)【注;德國的民間歌謠收集著作】。
1866年,為了紀念腓特烈二世戰勝奧地利,約翰戈特弗里德派夫克(Johann Gottfried Piefke,1817-1884)在"霍亨弗里德伯格進行曲"的旋律基礎上,在主旋律之前加入新的樂章,曲名標題為"格拉澤國王進行曲"(Königgrätzer Marsch)。
此曲在一戰和第三帝國時期被廣泛使用作為軍樂和新聞紀錄片背景音樂,戰後一度被禁止演奏。 2005年,德國恢復大宵禁的軍隊傳統儀式,這首曲子也開禁由軍樂團公開演奏起來。比較近的一次公開演出是由聯邦國防軍軍樂團於2008年軍樂節在莫斯科紅場演奏的。
歌詞
中文翻譯歌詞(參考自英文與德文歌詞)
第一段歌詞
前進,安斯巴赫龍騎兵! 【注1】
前進,安斯巴赫拜羅伊特! 【注2】
系好你的刀鞘,
武裝好準備戰鬥!
卡爾親王已出現在【注3】
弗里德伯格高地上,
看著我們普魯士軍隊的表現。
副歌
所以,戰士,振作起來!
準備好一切。
前進,安斯巴赫龍騎兵!
前進,安斯巴赫拜羅伊特!
所以,戰士,振作起來!
準備好一切。
前進,安斯巴赫龍騎兵!
前進,安斯巴赫拜羅伊特!
第二段歌詞
戰士們不要憂慮,
馮什未林上校長官,【注4】
一位普魯士龍騎兵,
永不知害怕畏懼!
他們還依然挺立著,【注5】
所以,並肩齊進弗里德伯格。
有如陽春白雪消融,【注6】
我們可以騎乘攻下。
無論是軍刀,或是大炮,
還是火槍,來威脅我們:
副歌
所以,戰士,振作起來!
準備好一切。
前進,安斯巴赫龍騎兵!
前進,安斯巴赫拜羅伊特!
所以,戰士,振作起來!
準備好一切。
前進,安斯巴赫龍騎兵!
前進,安斯巴赫拜羅伊特!
第三段歌詞
堅持,安斯巴赫龍騎兵!
堅持,安斯巴赫拜羅伊特!
擦拭你的軍刀,
與離開這戰場;
環顧周邊所有各處,
在弗里德伯格高地上。
無論遠近,
都沒看到我們任何的敵人。 【注7】
吹響軍號告訴我們的國王,
今天這地方是屬於我們的:
副歌
所以,戰士,振作起來!
準備好一切。
前進,安斯巴赫龍騎兵!
前進,安斯巴赫拜羅伊特!
所以,戰士,振作起來!
準備好一切。
前進,安斯巴赫龍騎兵!
前進,安斯巴赫拜羅伊特!
【注1】安斯巴赫(Ansbach)指的是德國巴伐利亞西北部小城市"安斯巴赫",位置靠近紐倫堡,是一處戰略要地,有北約多處重要基地與設施於此。
【注2】拜羅伊特(Bayreuth)指的是德國巴伐利亞東北部大城市"拜羅伊特",是巴伐利亞重要的工業與商業城市之一。
【注3】卡爾親王(Prinz Karl)指的是在霍亨佛里德堡(Hohenfriedeberg)會戰中的奧地利與薩克森聯軍統帥卡爾·亞歷山大·馮·洛林親王(Prinz Karl Alexander von Lothringen)。意指要普軍士兵知道敵軍統帥也正在看著你們是否英勇做戰。這裡的"Prinz"頭銜並非王子,而是親王之意,公爵與侯爵之間的一個等級,但有時等級又比公爵大或是比侯爵小。
【注4】馮什未林上校(Oberst von Schwerin)指的是著名的普魯士元帥"奧托·馬格努斯·馮·什未林(Otto Magnus von Schwerin)",當時官階為上校團指揮官。
【注5】"他們"指的是奧地利軍隊而非普魯士軍隊。
【注6】意指白色軍服的奧地利與薩克森聯軍。象徵白色軍服的奧薩聯軍有如白色的春陽融雪不堪一擊。
【注7】指的是普魯士第五(Beyreuther)龍騎兵團(後更名為安斯巴赫-拜羅伊特龍騎兵)。第五龍騎兵團在霍亨佛里德堡會戰中,總計摧毀了奧地利和薩克森聯軍20個營,並抓獲了2500名戰俘和67麵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