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懾海空:走向資訊時代的航空母艦》系統論述了從韓戰到2011年法國航空母艦空襲利比亞期間所爆發的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中航空母艦的運用,總結了人類在走向資訊時代過程中航空母艦所獲得的技術進步和運用理論的發展書中突出了航空母艦軍事實踐活動的發展性。
基本介紹
- 書名:震懾海空:走向資訊時代的航空母艦
- 作者:毛正公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5702438
- 外文名:Aircraft Carrier
-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 頁數:435頁
- 開本: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震懾海空:走向資訊時代的航空母艦》由海潮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引言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航空母艦作為海上新霸主,還沒有來得及享受榮耀就面臨發展歷程中最黑暗的時刻
不知為何,每當技術上取得重大進步時,總有人想裁掉航空母艦,就這樣,航空母艦在非議和爭辯中艱難前行
現代軍事技術的發展使海軍對陸作戰能力空前提高,對岸攻擊成為航空母艦的主要作戰方式
第一章進入噴氣時代——韓戰中的航空母艦
韓戰突然爆發,航空母艦成為美軍對朝鮮實施打擊的急先鋒,作為機動作戰能力最強兵力再次證明了自身價值
自詡為戰略空中打擊力量的美國空軍有勁使不上,航空母艦靈活地承擔了空中阻擊等多種支援任務
航空母艦艦載機進入噴氣時代,在提高航空母艦作戰能力的同時,也使航空母艦的使用面臨一系列新問題
第二章沉悶的“滾雷”——越南戰爭中的航空母艦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企圖重溫帝國夢,航空母艦成為法國新殖民戰爭的支撐暗中支持南越政權,美國航空母艦秘密介入“特種戰爭”
自導自演,34A行動成為“美軍遭到攻擊”的北部灣事件美軍遭到迎頭棒擊,要對越南南方人民游擊隊實施打擊,作戰行動代號為必然飛不遠的“燃燒的標槍”
美軍要與越南北方談判,卻以轟炸作為手段,以炸促和的“滾雷作戰”出籠
強化搜尋救援行動,最大限度地保障飛行員安全
在航空母艦上從事艦載機飛行是世界上危險的職業,在越南上空實施偵察是更危險的活動
為“體面”撤軍的談判助陣,航空母艦成了“胡蘿蔔”加“大棒”政策的新工具;撤退之際,航空母艦又成了救命稻草
總結這場終於結束的戰爭,航空母艦再次被重點關注
第三章山中無虎——馬島戰爭中的航空母艦
隨著日不落帝國衰敗,曾經發明航空母艦、擁有航空母艦數量最多的國家,不得不放棄航空母艦
“鐵娘子”決心武力奪回馬島,航空母艦作為萬里出征的艦隊的旗艦,再次成為核心
為了奪回馬島,必須先隔斷其與阿根廷本土的聯繫,英軍圍繞馬島建立了200海里封鎖區
欲登島必先制海,欲制海必先制空;圍繞馬島,一場激戰展開
英軍在聖·卡洛斯登入成功,阿軍英勇反擊的同時全力尋殲航空母艦
以“競技神”號和“常勝”號航空母艦為核心的特遣艦隊牢牢掌握
戰區制空權和制海權,孤立無援的阿根廷守軍只能投降
第四章外科手術式打擊——三次軍事干涉利比亞中的航空母艦
1911年,義大利飛行員從飛機上向的黎波里扔下一顆手榴彈,絕對不會想到他所開創的空中作戰模式,會在百年後成為西方列強一再干涉利比亞的主要方式
中尉政變奪權,驅美聯蘇惹禍,“草原烈火”中的航空母艦戰鬥群
挨打後的卡扎菲再生禍端,泛美航空公司804航班爆炸,柏林咖啡館遇襲,“黃金峽谷”中的航空母艦戰鬥群
“阿拉伯之春”吹亂利比亞,“奧德賽黎明”中的航空母艦
現代航空母艦及其編隊擁有強大的綜合作戰能力,成為推行霸權主義的最有效工具
第五章新的轉折——海灣戰爭中的航空母艦
面對國際局勢的變化,自詡為阿拉伯世界領袖的薩達姆再也按捺不住野心,貿然決定吞併科威特
美國企圖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因此,決不允許薩達姆挑戰其正在構建的世界新秩序,決意痛擊薩達姆
航空母艦率先展開,為“沙漠盾牌”的形成提供盾牌
合力形成“沙漠風暴”,在對岸作戰的同時積極尋殲伊拉克海軍
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使航空母艦和艦載機的性能得到質的提高,海灣戰爭成為航空母艦發展的新轉折
第六章跨入精確打擊時代——科索沃戰爭中的航空母艦
巴爾幹地區歷來是一個火藥桶,美國在冷戰思維的延續下藉機徹底打垮南聯盟
談判無果,北約兵陳南聯盟,準備實施空中打擊
如同其他戰爭一樣,科索沃戰爭中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打擊仍被作為第一波兵力
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現代航空母艦戰鬥群的綜合作戰能力得到極大提高,對岸作戰方式發生重要變化
第七章特殊戰場上的特殊作戰——阿富汗戰爭中的航空母艦
“9·11”事件中,象徵美國經濟實力的世貿大廈轟然倒塌,象徵美國軍事力量中樞的五角大樓損毀,美國決意開展反恐作戰
新仇舊恨,戰略訴求,美國決意攻打阿富汗,消滅塔利班,追殺賓·拉登
美國航空母艦齊聚阿拉伯海,各路大軍將阿富汗圍個水泄不通;塔利班避其鋒芒,隱藏主力,準備長期作戰;特殊戰場上的特殊戰爭即將打響
航空母艦實施全天候作戰行動:奪取制空權,打擊時間敏感目標,支援地面部隊作戰
在特殊作戰中,在獨特戰場上,航空母艦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第八章轉型的試金石——伊拉克戰爭中的航空母艦
阿富汗戰爭後。布希決心再打伊拉克。擊斃薩達姆
美軍迅速向海灣地區集結重兵,以決定性力量徹底擊敗薩達姆
海灣戰爭後,美國海軍加快了轉型步伐,信息化海軍初顯規模,在伊拉克戰爭中得到全面檢驗
經過10年的努力。航空母艦以全新的姿態投入戰鬥,由海向岸的作戰能力更加突出
第九章隱形新翼——資訊時代的航空母艦
歷經百年滄桑,海上巨無霸終於成熟,航空母艦戰鬥群真正成為海
上機動能力最強的綜合作戰兵力
新裝備和新戰術的不斷套用提升了航空母艦戰鬥群綜合作戰能力
快速部署能力空前提高
精確打擊成為主要攻擊手段
空中加油提高了攻擊的靈活性
大甲板航空母艦,未來航空母艦的主要選擇
網路中心戰支持下,航空母艦與其他軍兵種的協調能力更強
戰爭形態的變化對快速打擊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航空母艦由冷變
熱成為強國的共同訴求
後記
參考文獻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航空母艦作為海上新霸主,還沒有來得及享受榮耀就面臨發展歷程中最黑暗的時刻
不知為何,每當技術上取得重大進步時,總有人想裁掉航空母艦,就這樣,航空母艦在非議和爭辯中艱難前行
現代軍事技術的發展使海軍對陸作戰能力空前提高,對岸攻擊成為航空母艦的主要作戰方式
第一章進入噴氣時代——韓戰中的航空母艦
韓戰突然爆發,航空母艦成為美軍對朝鮮實施打擊的急先鋒,作為機動作戰能力最強兵力再次證明了自身價值
自詡為戰略空中打擊力量的美國空軍有勁使不上,航空母艦靈活地承擔了空中阻擊等多種支援任務
航空母艦艦載機進入噴氣時代,在提高航空母艦作戰能力的同時,也使航空母艦的使用面臨一系列新問題
第二章沉悶的“滾雷”——越南戰爭中的航空母艦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企圖重溫帝國夢,航空母艦成為法國新殖民戰爭的支撐暗中支持南越政權,美國航空母艦秘密介入“特種戰爭”
自導自演,34A行動成為“美軍遭到攻擊”的北部灣事件美軍遭到迎頭棒擊,要對越南南方人民游擊隊實施打擊,作戰行動代號為必然飛不遠的“燃燒的標槍”
美軍要與越南北方談判,卻以轟炸作為手段,以炸促和的“滾雷作戰”出籠
強化搜尋救援行動,最大限度地保障飛行員安全
在航空母艦上從事艦載機飛行是世界上危險的職業,在越南上空實施偵察是更危險的活動
為“體面”撤軍的談判助陣,航空母艦成了“胡蘿蔔”加“大棒”政策的新工具;撤退之際,航空母艦又成了救命稻草
總結這場終於結束的戰爭,航空母艦再次被重點關注
第三章山中無虎——馬島戰爭中的航空母艦
隨著日不落帝國衰敗,曾經發明航空母艦、擁有航空母艦數量最多的國家,不得不放棄航空母艦
“鐵娘子”決心武力奪回馬島,航空母艦作為萬里出征的艦隊的旗艦,再次成為核心
為了奪回馬島,必須先隔斷其與阿根廷本土的聯繫,英軍圍繞馬島建立了200海里封鎖區
欲登島必先制海,欲制海必先制空;圍繞馬島,一場激戰展開
英軍在聖·卡洛斯登入成功,阿軍英勇反擊的同時全力尋殲航空母艦
以“競技神”號和“常勝”號航空母艦為核心的特遣艦隊牢牢掌握
戰區制空權和制海權,孤立無援的阿根廷守軍只能投降
第四章外科手術式打擊——三次軍事干涉利比亞中的航空母艦
1911年,義大利飛行員從飛機上向的黎波里扔下一顆手榴彈,絕對不會想到他所開創的空中作戰模式,會在百年後成為西方列強一再干涉利比亞的主要方式
中尉政變奪權,驅美聯蘇惹禍,“草原烈火”中的航空母艦戰鬥群
挨打後的卡扎菲再生禍端,泛美航空公司804航班爆炸,柏林咖啡館遇襲,“黃金峽谷”中的航空母艦戰鬥群
“阿拉伯之春”吹亂利比亞,“奧德賽黎明”中的航空母艦
現代航空母艦及其編隊擁有強大的綜合作戰能力,成為推行霸權主義的最有效工具
第五章新的轉折——海灣戰爭中的航空母艦
面對國際局勢的變化,自詡為阿拉伯世界領袖的薩達姆再也按捺不住野心,貿然決定吞併科威特
美國企圖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因此,決不允許薩達姆挑戰其正在構建的世界新秩序,決意痛擊薩達姆
航空母艦率先展開,為“沙漠盾牌”的形成提供盾牌
合力形成“沙漠風暴”,在對岸作戰的同時積極尋殲伊拉克海軍
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使航空母艦和艦載機的性能得到質的提高,海灣戰爭成為航空母艦發展的新轉折
第六章跨入精確打擊時代——科索沃戰爭中的航空母艦
巴爾幹地區歷來是一個火藥桶,美國在冷戰思維的延續下藉機徹底打垮南聯盟
談判無果,北約兵陳南聯盟,準備實施空中打擊
如同其他戰爭一樣,科索沃戰爭中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打擊仍被作為第一波兵力
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現代航空母艦戰鬥群的綜合作戰能力得到極大提高,對岸作戰方式發生重要變化
第七章特殊戰場上的特殊作戰——阿富汗戰爭中的航空母艦
“9·11”事件中,象徵美國經濟實力的世貿大廈轟然倒塌,象徵美國軍事力量中樞的五角大樓損毀,美國決意開展反恐作戰
新仇舊恨,戰略訴求,美國決意攻打阿富汗,消滅塔利班,追殺賓·拉登
美國航空母艦齊聚阿拉伯海,各路大軍將阿富汗圍個水泄不通;塔利班避其鋒芒,隱藏主力,準備長期作戰;特殊戰場上的特殊戰爭即將打響
航空母艦實施全天候作戰行動:奪取制空權,打擊時間敏感目標,支援地面部隊作戰
在特殊作戰中,在獨特戰場上,航空母艦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第八章轉型的試金石——伊拉克戰爭中的航空母艦
阿富汗戰爭後。布希決心再打伊拉克。擊斃薩達姆
美軍迅速向海灣地區集結重兵,以決定性力量徹底擊敗薩達姆
海灣戰爭後,美國海軍加快了轉型步伐,信息化海軍初顯規模,在伊拉克戰爭中得到全面檢驗
經過10年的努力。航空母艦以全新的姿態投入戰鬥,由海向岸的作戰能力更加突出
第九章隱形新翼——資訊時代的航空母艦
歷經百年滄桑,海上巨無霸終於成熟,航空母艦戰鬥群真正成為海
上機動能力最強的綜合作戰兵力
新裝備和新戰術的不斷套用提升了航空母艦戰鬥群綜合作戰能力
快速部署能力空前提高
精確打擊成為主要攻擊手段
空中加油提高了攻擊的靈活性
大甲板航空母艦,未來航空母艦的主要選擇
網路中心戰支持下,航空母艦與其他軍兵種的協調能力更強
戰爭形態的變化對快速打擊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航空母艦由冷變
熱成為強國的共同訴求
後記
參考文獻
後記
《搏擊海空——航空母艦作戰的經典戰例》、《震懾海空——走向資訊時代的航空母艦》和《縱橫海空——航空母艦多樣化任務剖視》是繼我們與海潮出版社合作推出“航空母艦百問”系列之後又奉獻給讀者的一個新的關於航空母艦套用的系列專著。如果說我們在“航空母艦百問”系列中主要回答了“航空母艦是什麼?有什麼特點?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這樣一些問題,那么在這個系列中則主要介紹了航空母艦如何在百年實踐中形成“在征服海洋的同時控制天空”的能力,回答了“航空母艦是如何使用的?制約航空母艦運用的主要因素是什麼?過去航空母艦運用的經驗教訓是什麼?未來航空母艦會如何運用?”這樣一些航空母艦運用的實踐性問題。
航空母艦是國之利器,也是國之重器。套用孫子兵法中的一句話是不可不察的。航空母艦是利器和重器,也具有兩面性。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航空母艦是美國反法西斯的重器,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航空母艦則是美國推行霸權主義和擴張政策的基石和急先鋒。航空母艦曾是美軍外科手術式打擊的尖刀,也曾在海嘯救災中的發揮重要作用。航空母艦建造困難,運用則更難。因此系統總結航空母艦百年運用之經驗教訓是十分必要的。
在《搏擊海空——航空母艦作戰的經典戰例》一卷中,我們選取了偷襲珍珠港、中途島海戰、瓜達爾卡納爾戰役、馬里亞納海戰和血戰大西洋等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航空母艦套用的經典戰例,論述了航空母艦編隊在對海、對空和反潛等作戰中的運用,系統總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航空母艦運用的經驗教訓,這一卷突出介紹了航空母艦軍事實踐性活動的對抗性。
在《震懾海空——走向資訊時代的航空母艦》一卷中,我們系統論述了從韓戰到2011年法國航空母艦空襲利比亞期間所爆發的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中航空母艦的運用,總結了人類在走向資訊時代過程中航空母艦所獲得的技術進步和運用理論的發展。這一卷突出了航空母艦軍事實踐活動的發展性。
在《縱橫海空——航空母艦多樣化任務剖視》一卷中,我們論述了航空母艦作用的另一面,在介紹國外航空母艦在威懾、兵力投送、科學試驗和搶險救災等領域套用的基礎上,敘述了航空母艦多樣化任務實踐,這一卷突出了航空母艦軍事實踐的多樣性。
在完成“航空母艦百問”系列4卷後,在海潮出版社領導,特別是在鄭立法、王惠平兩位編輯的指導下,作者和編輯經常奔波於京寧等地,多方查找資料,考證有關史實,經過多次碰撞,數易其稿,終於成此系列。這個成果是一群願為中國航空母艦事業添磚加瓦者共同努力的結晶。在編寫此系列的過程中,我們曾經閱讀了許多作者編寫和翻譯的相關著述,也參考了一些他們的研究,對此,表示衷心的感謝!我們真誠地期望所有航空母艦的愛好者共同努力,促使國家的航空母艦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毛正公
2012年9月3日于海軍第一招待所
航空母艦是國之利器,也是國之重器。套用孫子兵法中的一句話是不可不察的。航空母艦是利器和重器,也具有兩面性。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航空母艦是美國反法西斯的重器,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航空母艦則是美國推行霸權主義和擴張政策的基石和急先鋒。航空母艦曾是美軍外科手術式打擊的尖刀,也曾在海嘯救災中的發揮重要作用。航空母艦建造困難,運用則更難。因此系統總結航空母艦百年運用之經驗教訓是十分必要的。
在《搏擊海空——航空母艦作戰的經典戰例》一卷中,我們選取了偷襲珍珠港、中途島海戰、瓜達爾卡納爾戰役、馬里亞納海戰和血戰大西洋等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航空母艦套用的經典戰例,論述了航空母艦編隊在對海、對空和反潛等作戰中的運用,系統總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航空母艦運用的經驗教訓,這一卷突出介紹了航空母艦軍事實踐性活動的對抗性。
在《震懾海空——走向資訊時代的航空母艦》一卷中,我們系統論述了從韓戰到2011年法國航空母艦空襲利比亞期間所爆發的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中航空母艦的運用,總結了人類在走向資訊時代過程中航空母艦所獲得的技術進步和運用理論的發展。這一卷突出了航空母艦軍事實踐活動的發展性。
在《縱橫海空——航空母艦多樣化任務剖視》一卷中,我們論述了航空母艦作用的另一面,在介紹國外航空母艦在威懾、兵力投送、科學試驗和搶險救災等領域套用的基礎上,敘述了航空母艦多樣化任務實踐,這一卷突出了航空母艦軍事實踐的多樣性。
在完成“航空母艦百問”系列4卷後,在海潮出版社領導,特別是在鄭立法、王惠平兩位編輯的指導下,作者和編輯經常奔波於京寧等地,多方查找資料,考證有關史實,經過多次碰撞,數易其稿,終於成此系列。這個成果是一群願為中國航空母艦事業添磚加瓦者共同努力的結晶。在編寫此系列的過程中,我們曾經閱讀了許多作者編寫和翻譯的相關著述,也參考了一些他們的研究,對此,表示衷心的感謝!我們真誠地期望所有航空母艦的愛好者共同努力,促使國家的航空母艦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毛正公
2012年9月3日于海軍第一招待所
序言
海軍是由水面艦艇、潛艇、航空兵、陸戰、岸防等多兵種組成的綜合性軍種,具有遂行任務多樣,活動範圍廣闊,陸海空天合成,兵種專業繁多,裝備技術複雜的特點。可以說,一個國家海軍裝備的研製、生產水平最能體現這個國家的經濟、科技和工業化、現代化水平。海軍裝備也因此為廣大軍事愛好者所關注。為了使廣大軍事愛好者對海軍裝備有一個全面、客觀的認識,海潮出版社籌劃出版了一套海軍裝備叢書,系統介紹當今世界各國海軍的一些主要裝備。如,航空母艦叢書,水面艦船叢書,潛艇叢書,艦載機叢書,海軍陸戰、特戰裝備叢書等等。由於這套叢書架構複雜、內容繁多,規模龐大,一時難以完成,為了保證質量,只能分階段編輯出版。首先編輯出版的這套以航空母艦為主要內容的叢書,共3套15種、近四百萬字,較為系統、全面地介紹了航空母艦的裝備構成、武備電子、作戰運用、作戰特點和作戰保障等內容。為便於讀者閱讀,在卷首提綱挈領地敘述了對航空母艦的一些代表性看法和觀點,希冀起到導讀的參考作用。
航空母艦是一種搭載艦載飛機的海上活動基地,是以艦載機為主要作戰力量的大型水面艦隻。按排水量可分為大、中、小型;按動力可分為常規動力和核動力。從最早由舊艦改裝而成算起,已有百年的發展歷史。有史以來它一直以其巨型海上綜合作戰平台的地位和超強的海空攻防作戰能力,占據著所有海軍武器裝備的鰲頭;以其密集裝載的高新武器裝備系統集現代科學技術之大成,占據著海軍裝備技術發展的制高點;以其大範圍、長時間,高強度的海上部署和海上作戰能力,體現著國家海軍力量的最高水平。至今,世界上已有英國、日本、,美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和俄羅斯等8個國家建造過航空母艦,有15個國家擁有過航空母艦,除以上8個國家外,曾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還有,荷蘭、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巴西、阿根廷、泰國等國家。據統計,近百年來建成並服役的航空母艦多達300餘艘,目前全球仍有9個國家擁有在役航空母艦20艘,其中美國擁有大型核動力航空母艦11艘,法國擁有中型核動力航空母艦1艘,俄羅斯、巴西擁有中型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各1艘,義大利擁有輕型常規動力航空母艦2艘,英國、西班牙、印度、泰國擁有輕型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各1艘。在海軍艦船的發展歷史上,航空母艦可謂是一個大家族。
航空母艦的發展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
初創階段。主要是實現在軍艦上搭載飛機,能夠執行簡單的任務。1909年,法國發明家克雷曼·阿德發表了《軍事飛行》一書,首次提出了航空母艦的構想。1910年11月14日,美國飛行員尤金·伊利駕機從“伯明罕”號輕巡洋艦上成功起飛,兩個月後的1911年1月18日,他又駕機在“賓夕法尼亞”號重巡洋艦上成功降落,1912年11月,美海軍飛行員埃利森駕機,利用壓縮空氣彈射器,完成了從軍艦上彈射起飛,從而拉開了飛機上艦的序幕。1912年,法國海軍將裝有浮筒的鴨式雙翼水上飛機搭載在“閃電”號魚雷供應艦上,擁有了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英國海軍在1912年年底進行了將輕巡洋艦改裝成水上飛機母艦的試驗,1914年又將一艘運煤船改建成了“皇家方舟”號水上飛機母艦,取得成功後,英國海軍幾次三番地改造了“暴怒”號,探索了飛機直接在艦船甲板上起降,終於在1918年9月,建成了一艘由客船改建的具有全通式飛行甲板的“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同時英國人著手設計“競技神”號,從而捷足先登,使英國成為世界上最早設計建造和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日本海軍不甘落後,在專門設計的基礎上,於1922年12月建成了“鳳翔”號,並趕在“競技神”號之前服役,使日本海軍擁有了世界上專門設計建造的第一艘航空母艦。航空母艦一誕生,就引起各國海軍的高度關注,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同年12月24日夜,英國海軍的3艘搭載水上飛機的航空母艦參加了對德國庫克斯港的攻擊,雖然因缺乏經驗和帶彈量小,攻擊沒有成功,但卻開創了航空母艦參戰的首次戰例。1918年7月19日,英海軍“暴怒”號航空母艦在4艘驅逐艦的掩護下,抵近日德蘭半島,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的6架固定翼艦載機對德國特納港實施攻擊,一舉擊毀2艘德國飛艇,取得了航空母艦作戰的首次成功。1922年年初,華盛頓海軍裁軍會議簽約,協定除了對各國航空母艦總噸位的限額作了分配外,還第一次給航空母艦正式下了定義,把標準排水量在1萬噸至2.7萬噸,以裝載和起降飛機為專門目的而建造的軍艦定義為航空母艦。根據條約規定的特別條款,美國把在建的2艘戰列艦改建成了“列剋星敦”號和“薩拉托加”號航空母艦;日本改建成了“赤城”號和“加賀”號航空母艦;英國改建成了“勇敢”號和“光榮”號航空母艦,並對“暴怒”號航空母艦進行了翻新改裝;法國則改建成了“貝亞恩”號航空母艦。改建航空母艦成了早期航空母艦發展的主要特徵。航空母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初露鋒芒,確立了地位。
發展階段。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美國建成了“突擊者”號等5艘航空母艦,並著手專門研製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英國開工建造性能優良的“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隨後又開工建造該艦的改進型光輝級航空母艦;日本更是變本加厲,相繼建成了“龍驤”、“蒼龍”、“飛龍”號航空母艦,並開工建造“翔鶴”號和“瑞鶴”號航空母艦。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美、英、日三國海軍共建造和改建各型航空母艦26艘,其中美國8艘,英國10艘,日本8艘,當時的航空母艦建設已經具有相當的水平。如,英國的“皇家方舟”號,排水量27000噸,航速31.5節,載機72架;日本的“加賀”號,排水量38000噸,航速28.3節,載機90架;美國的“列剋星敦”號,排水量39000噸,航速34節,載機85架;這些航空母艦的作戰能力不可小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海上戰役中,航空母艦大顯身手。如,1940年11月11日,英海軍空襲義大利塔蘭托基地,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美軍珍珠港,1942年5月的珊瑚海海戰,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1942年10月的聖克魯斯群島海戰,1943年6月的馬里亞納海戰,1944年10月的雷伊泰灣大海戰,航空母艦已成為海戰的主角,它既是攻擊敵人的主要力量,也是被攻擊的主要目標,其任務由早期的保護戰鬥艦隻、實施遠程偵察觀察和延伸火炮作用距離,發展成為對海、對陸攻擊的主要力量,在海戰和兩棲作戰中起到決定性作用,從而取代戰列艦成為艦隊中的霸主,宣告了“大艦巨炮”主義的結束。航空母艦作用地位的提高,牽引了航空母艦的大規模發展,作戰雙方都竭盡全力大規模建造航空母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共建成了170餘艘航空母艦。
提高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航空母艦的數量需求減少了,英國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未建成的航空母艦續建完成後,自己僅留下幾艘,其餘賣給了荷蘭、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印度等國,形成了戰後航空母艦的一次大擴散。雖然航空母艦的建造速度減緩,但航空母艦的質量建設卻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高性能艦載機的出現,對航空母艦的起降場地、支援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國率先發展福萊斯特級重型航空母艦,後又派生出小鷹級航空母艦,這些航空母艦專為裝備噴氣戰鬥機設計,採用封閉式艦首,斜角甲板,蒸汽彈射和升降平台,並全面改善了適航性,大幅提高了航空母艦的作戰能力,形成了美國現代航空母艦的基本樣式。核動力裝置的出現,為航空母艦提供了幾乎取之不盡的強大動力和電力,美國海軍發展了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從而大幅提高了航空母艦的機動性、作戰範圍和自給能力。精確制導武器的廣泛套用,使航空母艦的作戰能力再次大幅度提升,在載機數量和載彈噸位沒有大的增加情況下,航空母艦的打擊距離成倍增加,打擊精度成倍提高,打擊能力成倍增強。在高新技術的支撐下,美國繼續發展大型航空母艦,建造出世界上噸位最大、載機最多、功能最全、能力最強、現代化水平最高的第二代核動力航空母艦——尼米茲級航空母艦,並連續建造了10艘,使航空母艦奪取制海和制空權,對海上和陸上目標打擊,保衛海上交通線,實施兩棲作戰,以及執行多樣化任務等方面的能力空前提高。與美國發展航空母艦的道路不同,英、法等國堅持走發展輕、中型航空母艦的路子。英國新建的航空母艦雖然數量不多,但對現代航空母艦的關鍵技術研究卻並未放鬆,其斜角甲板、蒸汽彈射、助降裝置、滑躍起飛和垂直起降等技術為現代航空母艦發展做出了革命性貢獻。1975年,英國啟動了“海鷂”式艦載機計畫,“海鷂”式飛機能垂直、短距起降,可大大縮短飛行甲板的長度,並省去了笨重複雜的彈射器和攔阻裝置,從而可以大幅度縮小航空母艦的尺度,提高航空母艦起降的安全性,為中、小型航空母艦的發展開闢了新的前景,據此,英國連續建造了3艘無敵級輕型航空母艦,該型航空母艦除具有區域防空作戰能力外,在英國海軍特混艦隊中還擔負了指揮和反潛的任務,其造價只有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十分之一。與美、英不同的是,法國根據自己的海軍戰略,一直堅持發展中型航空母艦的路子,並採用了核動力裝置,歷時近20年,建成了滿載排水量4.2萬噸的“戴高樂”號航母。俄羅斯在經歷徘徊之後,也開始發展航空母艦,蘇聯時期,20世紀60年代建造了2艘莫斯科級直升機航空母艦,主要任務是反潛。70年代建造了4艘基輔級航空母艦,配備垂直起降飛機和直升機,並在艦上裝備各型飛彈,用於擔負反潛和防空作戰。80年代開始建造庫茲涅佐夫級中型常規動力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58500噸,航速30節,以固定翼艦載機為主,裝備了比巡洋艦還強的對海、對空火力,目的是減少對其他艦船護航、警戒的依賴,具有奪取局部制空、制海權的能力。冷戰結束後,蘇聯解體,其航空母艦項目紛紛下馬,俄羅斯的航空母艦建設陷入低谷,但仍保持了航空母艦力量的存在,並計畫對“庫茲涅佐夫元帥”號航空母艦進行現代化改造。
進入21世紀,航空母艦的建設非但沒有停止,而是在更新的理念和更新的技術推動下,繼續向前發展。為了保持海上力量的霸主地位,2008年美國海軍又啟動了新一代福特級航空母艦的建造工程,該級航空母艦採用新的核動力裝置,隱身設計,電磁彈射,搭載隱身戰機和無人戰機,大量套用自動化、網路化、智慧型化技術,作戰能力大幅提高,福特級的建成,將開創航空母艦發展的新紀元。2010年,英國開始建造2艘新一代6萬噸級的“未來航母”,新航空母艦“雙艦島”結構,燃氣動力裝置,全電力推進,載機可達50架,主戰飛機採用F-35B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機,兩艦分別被命名為“伊莉莎白女王”號和“威爾斯親王”號。2004年,法國決定與英國聯合研製PA2型常規動力航空母艦,新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為6萬噸,採用綜合電力推進,載機40架,具有較強的對空、對海和對陸的綜合打擊能力。2009年,義大利建造的“加富爾”號常規動力航空母艦服役,該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27100噸,可搭載8架AV-8B型垂直起降戰鬥機和12架反潛直升機,還能容納100輛輕型車輛或24輛主戰坦克,裝備有現代化的指揮系統和防空武器系統,實現了航空母艦、兩棲攻擊艦和指揮艦多種作戰功能的集成。俄羅斯正計畫發展其第一代6萬噸級的核動力航空母艦,該航空母艦將配備新一代武器系統,載機將達60架。2006年,印度自行研製的4萬噸級“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開始建造,採用燃氣動力裝置,滑躍式起飛,載機達30架。
航空母艦涉獵的海洋、海軍和海戰知識豐富,是一座知識寶藏。近百年來航空母艦的發展與近代人類的歷史息息相關,它伴隨著海上戰爭和人類社會發展積澱了太多的血雨腥風和重大事變,隨著時光的流逝,記載航空母艦的史實故事、文字圖片、數據資料和研究成果,已經匯集成為一個令人目不暇接,內涵豐富、魅力無限的巨大的海洋、海軍和海戰知識寶藏。
航空母艦集中套用了現代科學技術,是高新科技的集中體現。航空母艦套用現代科學技術的廣泛性、先進性、前瞻性,研製建造的複雜性、系統性、集成性是其他任何武器裝備都無法比擬的,它匯聚了現代材料技術、動力技術、艦船技術、航空技術、航海技術、軍械技術、電子技術、信息技術等眾多高技術領域的最新成果,它代表了國家製造工業和軍事工業的最高水平,是國家高新科技水平的集中體現。
航空母艦涉及現代軍事科學的各個領域,集軍事科學理論之大成。航空母艦作為海軍的中堅力量,其使命任務不斷拓展,編成結構不斷創新,戰略戰術不斷發展,在海空攻防作戰、反潛作戰、封鎖作戰、兩棲作戰、對陸作戰,以及各種非戰爭軍事行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並由此帶動軍事科學理論日新月異的發展。它涉及軍事思想學、戰略學、戰役學、戰術學、作戰學、軍事訓練學、軍事管理學、軍事裝備學、軍事後勤學、軍事指揮學、軍事運籌學、軍事歷史學、海洋環境學等眾多軍事學科,構成了一個龐大的軍事學科群。
航空母艦的運用與諸多重大事件相關,是一部折射歷史的百科。百年來航空母艦經歷了太多的坎坷和曲折,創造了太多的海戰奇蹟和經典戰例,積累了太多的海軍建設經驗與教訓,它伴隨著海軍的發展而發展,伴隨著海戰的發展而發展,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無論是戰爭時期還是非戰爭時期,無論是戰爭行動還是非戰爭行動,無論是獲得成功還是面臨失敗,航空母艦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承擔了主要使命,顯示了力量所在。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和作用,始終無其他任何力量能夠取代,這也是許多領導人、政治家和軍事家在戰略利益的博弈中首先想到航空母艦,運用航空母艦的原因所在。可以說,百年的航空母艦發展史是一部近現代歷史知識的百科。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時代的發展,航空母艦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與國際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有著如此深刻的聯繫,航空母艦知識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廣為世人所關心、關注。航空母艦已經成為當代軍事愛好者學習、求知的對象,成為軍事科學工作者探索、研究的目標,成為社會各界人士普遍關注的焦點。從系統工程的角度看,航空母艦的複雜性超乎尋常,其裝備技術的複雜性和作戰使用的複雜性都達到了難以想像的程度,可為軍事裝備系統之最,對航空母艦的認識絕非是一件簡單的事。因此,編輯這套叢書力求從多個視角、多個側面、多個層次,全景式掃描、全方位揭示航空母艦的相關知識,以幫助讀者系統、全面、科學地認識航空母艦。
為了將這套叢書高質量地編輯好,海潮出版社的同志們聘請了相關學科資深研究員、教授組成專家型作者群體,憑藉深厚的學術功底,長期的學術積累,精心構思寫作,力爭該套叢書具有較好的準確性和權威性,成為幫助軍事愛好者普及、提高航空母艦知識的精品力作和盛宴大餐。儘管付出艱辛努力,但仍有不盡如人意之處,期待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以利更多優秀的海軍軍事圖書問世。
丁一平
二○一一年九月十八日
航空母艦是一種搭載艦載飛機的海上活動基地,是以艦載機為主要作戰力量的大型水面艦隻。按排水量可分為大、中、小型;按動力可分為常規動力和核動力。從最早由舊艦改裝而成算起,已有百年的發展歷史。有史以來它一直以其巨型海上綜合作戰平台的地位和超強的海空攻防作戰能力,占據著所有海軍武器裝備的鰲頭;以其密集裝載的高新武器裝備系統集現代科學技術之大成,占據著海軍裝備技術發展的制高點;以其大範圍、長時間,高強度的海上部署和海上作戰能力,體現著國家海軍力量的最高水平。至今,世界上已有英國、日本、,美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和俄羅斯等8個國家建造過航空母艦,有15個國家擁有過航空母艦,除以上8個國家外,曾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還有,荷蘭、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巴西、阿根廷、泰國等國家。據統計,近百年來建成並服役的航空母艦多達300餘艘,目前全球仍有9個國家擁有在役航空母艦20艘,其中美國擁有大型核動力航空母艦11艘,法國擁有中型核動力航空母艦1艘,俄羅斯、巴西擁有中型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各1艘,義大利擁有輕型常規動力航空母艦2艘,英國、西班牙、印度、泰國擁有輕型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各1艘。在海軍艦船的發展歷史上,航空母艦可謂是一個大家族。
航空母艦的發展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
初創階段。主要是實現在軍艦上搭載飛機,能夠執行簡單的任務。1909年,法國發明家克雷曼·阿德發表了《軍事飛行》一書,首次提出了航空母艦的構想。1910年11月14日,美國飛行員尤金·伊利駕機從“伯明罕”號輕巡洋艦上成功起飛,兩個月後的1911年1月18日,他又駕機在“賓夕法尼亞”號重巡洋艦上成功降落,1912年11月,美海軍飛行員埃利森駕機,利用壓縮空氣彈射器,完成了從軍艦上彈射起飛,從而拉開了飛機上艦的序幕。1912年,法國海軍將裝有浮筒的鴨式雙翼水上飛機搭載在“閃電”號魚雷供應艦上,擁有了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英國海軍在1912年年底進行了將輕巡洋艦改裝成水上飛機母艦的試驗,1914年又將一艘運煤船改建成了“皇家方舟”號水上飛機母艦,取得成功後,英國海軍幾次三番地改造了“暴怒”號,探索了飛機直接在艦船甲板上起降,終於在1918年9月,建成了一艘由客船改建的具有全通式飛行甲板的“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同時英國人著手設計“競技神”號,從而捷足先登,使英國成為世界上最早設計建造和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日本海軍不甘落後,在專門設計的基礎上,於1922年12月建成了“鳳翔”號,並趕在“競技神”號之前服役,使日本海軍擁有了世界上專門設計建造的第一艘航空母艦。航空母艦一誕生,就引起各國海軍的高度關注,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同年12月24日夜,英國海軍的3艘搭載水上飛機的航空母艦參加了對德國庫克斯港的攻擊,雖然因缺乏經驗和帶彈量小,攻擊沒有成功,但卻開創了航空母艦參戰的首次戰例。1918年7月19日,英海軍“暴怒”號航空母艦在4艘驅逐艦的掩護下,抵近日德蘭半島,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的6架固定翼艦載機對德國特納港實施攻擊,一舉擊毀2艘德國飛艇,取得了航空母艦作戰的首次成功。1922年年初,華盛頓海軍裁軍會議簽約,協定除了對各國航空母艦總噸位的限額作了分配外,還第一次給航空母艦正式下了定義,把標準排水量在1萬噸至2.7萬噸,以裝載和起降飛機為專門目的而建造的軍艦定義為航空母艦。根據條約規定的特別條款,美國把在建的2艘戰列艦改建成了“列剋星敦”號和“薩拉托加”號航空母艦;日本改建成了“赤城”號和“加賀”號航空母艦;英國改建成了“勇敢”號和“光榮”號航空母艦,並對“暴怒”號航空母艦進行了翻新改裝;法國則改建成了“貝亞恩”號航空母艦。改建航空母艦成了早期航空母艦發展的主要特徵。航空母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初露鋒芒,確立了地位。
發展階段。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美國建成了“突擊者”號等5艘航空母艦,並著手專門研製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英國開工建造性能優良的“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隨後又開工建造該艦的改進型光輝級航空母艦;日本更是變本加厲,相繼建成了“龍驤”、“蒼龍”、“飛龍”號航空母艦,並開工建造“翔鶴”號和“瑞鶴”號航空母艦。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美、英、日三國海軍共建造和改建各型航空母艦26艘,其中美國8艘,英國10艘,日本8艘,當時的航空母艦建設已經具有相當的水平。如,英國的“皇家方舟”號,排水量27000噸,航速31.5節,載機72架;日本的“加賀”號,排水量38000噸,航速28.3節,載機90架;美國的“列剋星敦”號,排水量39000噸,航速34節,載機85架;這些航空母艦的作戰能力不可小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海上戰役中,航空母艦大顯身手。如,1940年11月11日,英海軍空襲義大利塔蘭托基地,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美軍珍珠港,1942年5月的珊瑚海海戰,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1942年10月的聖克魯斯群島海戰,1943年6月的馬里亞納海戰,1944年10月的雷伊泰灣大海戰,航空母艦已成為海戰的主角,它既是攻擊敵人的主要力量,也是被攻擊的主要目標,其任務由早期的保護戰鬥艦隻、實施遠程偵察觀察和延伸火炮作用距離,發展成為對海、對陸攻擊的主要力量,在海戰和兩棲作戰中起到決定性作用,從而取代戰列艦成為艦隊中的霸主,宣告了“大艦巨炮”主義的結束。航空母艦作用地位的提高,牽引了航空母艦的大規模發展,作戰雙方都竭盡全力大規模建造航空母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共建成了170餘艘航空母艦。
提高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航空母艦的數量需求減少了,英國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未建成的航空母艦續建完成後,自己僅留下幾艘,其餘賣給了荷蘭、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印度等國,形成了戰後航空母艦的一次大擴散。雖然航空母艦的建造速度減緩,但航空母艦的質量建設卻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高性能艦載機的出現,對航空母艦的起降場地、支援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國率先發展福萊斯特級重型航空母艦,後又派生出小鷹級航空母艦,這些航空母艦專為裝備噴氣戰鬥機設計,採用封閉式艦首,斜角甲板,蒸汽彈射和升降平台,並全面改善了適航性,大幅提高了航空母艦的作戰能力,形成了美國現代航空母艦的基本樣式。核動力裝置的出現,為航空母艦提供了幾乎取之不盡的強大動力和電力,美國海軍發展了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從而大幅提高了航空母艦的機動性、作戰範圍和自給能力。精確制導武器的廣泛套用,使航空母艦的作戰能力再次大幅度提升,在載機數量和載彈噸位沒有大的增加情況下,航空母艦的打擊距離成倍增加,打擊精度成倍提高,打擊能力成倍增強。在高新技術的支撐下,美國繼續發展大型航空母艦,建造出世界上噸位最大、載機最多、功能最全、能力最強、現代化水平最高的第二代核動力航空母艦——尼米茲級航空母艦,並連續建造了10艘,使航空母艦奪取制海和制空權,對海上和陸上目標打擊,保衛海上交通線,實施兩棲作戰,以及執行多樣化任務等方面的能力空前提高。與美國發展航空母艦的道路不同,英、法等國堅持走發展輕、中型航空母艦的路子。英國新建的航空母艦雖然數量不多,但對現代航空母艦的關鍵技術研究卻並未放鬆,其斜角甲板、蒸汽彈射、助降裝置、滑躍起飛和垂直起降等技術為現代航空母艦發展做出了革命性貢獻。1975年,英國啟動了“海鷂”式艦載機計畫,“海鷂”式飛機能垂直、短距起降,可大大縮短飛行甲板的長度,並省去了笨重複雜的彈射器和攔阻裝置,從而可以大幅度縮小航空母艦的尺度,提高航空母艦起降的安全性,為中、小型航空母艦的發展開闢了新的前景,據此,英國連續建造了3艘無敵級輕型航空母艦,該型航空母艦除具有區域防空作戰能力外,在英國海軍特混艦隊中還擔負了指揮和反潛的任務,其造價只有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十分之一。與美、英不同的是,法國根據自己的海軍戰略,一直堅持發展中型航空母艦的路子,並採用了核動力裝置,歷時近20年,建成了滿載排水量4.2萬噸的“戴高樂”號航母。俄羅斯在經歷徘徊之後,也開始發展航空母艦,蘇聯時期,20世紀60年代建造了2艘莫斯科級直升機航空母艦,主要任務是反潛。70年代建造了4艘基輔級航空母艦,配備垂直起降飛機和直升機,並在艦上裝備各型飛彈,用於擔負反潛和防空作戰。80年代開始建造庫茲涅佐夫級中型常規動力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58500噸,航速30節,以固定翼艦載機為主,裝備了比巡洋艦還強的對海、對空火力,目的是減少對其他艦船護航、警戒的依賴,具有奪取局部制空、制海權的能力。冷戰結束後,蘇聯解體,其航空母艦項目紛紛下馬,俄羅斯的航空母艦建設陷入低谷,但仍保持了航空母艦力量的存在,並計畫對“庫茲涅佐夫元帥”號航空母艦進行現代化改造。
進入21世紀,航空母艦的建設非但沒有停止,而是在更新的理念和更新的技術推動下,繼續向前發展。為了保持海上力量的霸主地位,2008年美國海軍又啟動了新一代福特級航空母艦的建造工程,該級航空母艦採用新的核動力裝置,隱身設計,電磁彈射,搭載隱身戰機和無人戰機,大量套用自動化、網路化、智慧型化技術,作戰能力大幅提高,福特級的建成,將開創航空母艦發展的新紀元。2010年,英國開始建造2艘新一代6萬噸級的“未來航母”,新航空母艦“雙艦島”結構,燃氣動力裝置,全電力推進,載機可達50架,主戰飛機採用F-35B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機,兩艦分別被命名為“伊莉莎白女王”號和“威爾斯親王”號。2004年,法國決定與英國聯合研製PA2型常規動力航空母艦,新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為6萬噸,採用綜合電力推進,載機40架,具有較強的對空、對海和對陸的綜合打擊能力。2009年,義大利建造的“加富爾”號常規動力航空母艦服役,該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27100噸,可搭載8架AV-8B型垂直起降戰鬥機和12架反潛直升機,還能容納100輛輕型車輛或24輛主戰坦克,裝備有現代化的指揮系統和防空武器系統,實現了航空母艦、兩棲攻擊艦和指揮艦多種作戰功能的集成。俄羅斯正計畫發展其第一代6萬噸級的核動力航空母艦,該航空母艦將配備新一代武器系統,載機將達60架。2006年,印度自行研製的4萬噸級“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開始建造,採用燃氣動力裝置,滑躍式起飛,載機達30架。
航空母艦涉獵的海洋、海軍和海戰知識豐富,是一座知識寶藏。近百年來航空母艦的發展與近代人類的歷史息息相關,它伴隨著海上戰爭和人類社會發展積澱了太多的血雨腥風和重大事變,隨著時光的流逝,記載航空母艦的史實故事、文字圖片、數據資料和研究成果,已經匯集成為一個令人目不暇接,內涵豐富、魅力無限的巨大的海洋、海軍和海戰知識寶藏。
航空母艦集中套用了現代科學技術,是高新科技的集中體現。航空母艦套用現代科學技術的廣泛性、先進性、前瞻性,研製建造的複雜性、系統性、集成性是其他任何武器裝備都無法比擬的,它匯聚了現代材料技術、動力技術、艦船技術、航空技術、航海技術、軍械技術、電子技術、信息技術等眾多高技術領域的最新成果,它代表了國家製造工業和軍事工業的最高水平,是國家高新科技水平的集中體現。
航空母艦涉及現代軍事科學的各個領域,集軍事科學理論之大成。航空母艦作為海軍的中堅力量,其使命任務不斷拓展,編成結構不斷創新,戰略戰術不斷發展,在海空攻防作戰、反潛作戰、封鎖作戰、兩棲作戰、對陸作戰,以及各種非戰爭軍事行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並由此帶動軍事科學理論日新月異的發展。它涉及軍事思想學、戰略學、戰役學、戰術學、作戰學、軍事訓練學、軍事管理學、軍事裝備學、軍事後勤學、軍事指揮學、軍事運籌學、軍事歷史學、海洋環境學等眾多軍事學科,構成了一個龐大的軍事學科群。
航空母艦的運用與諸多重大事件相關,是一部折射歷史的百科。百年來航空母艦經歷了太多的坎坷和曲折,創造了太多的海戰奇蹟和經典戰例,積累了太多的海軍建設經驗與教訓,它伴隨著海軍的發展而發展,伴隨著海戰的發展而發展,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無論是戰爭時期還是非戰爭時期,無論是戰爭行動還是非戰爭行動,無論是獲得成功還是面臨失敗,航空母艦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承擔了主要使命,顯示了力量所在。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和作用,始終無其他任何力量能夠取代,這也是許多領導人、政治家和軍事家在戰略利益的博弈中首先想到航空母艦,運用航空母艦的原因所在。可以說,百年的航空母艦發展史是一部近現代歷史知識的百科。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時代的發展,航空母艦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與國際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有著如此深刻的聯繫,航空母艦知識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廣為世人所關心、關注。航空母艦已經成為當代軍事愛好者學習、求知的對象,成為軍事科學工作者探索、研究的目標,成為社會各界人士普遍關注的焦點。從系統工程的角度看,航空母艦的複雜性超乎尋常,其裝備技術的複雜性和作戰使用的複雜性都達到了難以想像的程度,可為軍事裝備系統之最,對航空母艦的認識絕非是一件簡單的事。因此,編輯這套叢書力求從多個視角、多個側面、多個層次,全景式掃描、全方位揭示航空母艦的相關知識,以幫助讀者系統、全面、科學地認識航空母艦。
為了將這套叢書高質量地編輯好,海潮出版社的同志們聘請了相關學科資深研究員、教授組成專家型作者群體,憑藉深厚的學術功底,長期的學術積累,精心構思寫作,力爭該套叢書具有較好的準確性和權威性,成為幫助軍事愛好者普及、提高航空母艦知識的精品力作和盛宴大餐。儘管付出艱辛努力,但仍有不盡如人意之處,期待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以利更多優秀的海軍軍事圖書問世。
丁一平
二○一一年九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