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圍繞如何進一步最佳化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解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供需匹配及平衡問題這個核心問題,在對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分析框架、歷史演變、供需現狀、國外經驗借鑑和供需障礙及原因等內容研究的基礎上,以農民文化需求為導向,從主體、內容、方式和運行機制四個方面,對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進行了最佳化設計。
作品目錄
| |
| |
| 第七章 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需存在的障礙及其原因剖析 |
| |
創作背景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列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務,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儘管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基本上形成了覆蓋城鄉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農村文化建設取得巨大成績,廣大農民的文化生活有了明顯改善,但是,由於深受城鄉二元文化供給體制的影響,中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與需求的矛盾仍然比較尖銳。基於此,《需求導向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核心觀點如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需現狀實證表明,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供需差距較大,對接程度低,供需存在契合度不高,區域差異性明顯,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供需存在較為嚴重供需不匹配和不平衡問題。實現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需均衡,必須根據農民文化需求特點,以需求為導向,提供農民喜聞樂見的公共文化服務。一方面,改變農村供需契合度不高現狀,應該加強多部門合作,豐富公共文化的載體形式,減少統一部署,賦予地方更多創新空間,全方位評估,健全科學的文化建設考評機制,鼓勵多主體參與,完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機制;另一方面,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供需區域差異,實質上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欠賬”的差異造成的,應該用差異性的供給回應差異性的需求,建立下情上達的制度性渠道,建立專項財政的績效評價機制,保證農民公共文化服務的差異性供給的實現,保證差異性供給不偏離均等化目標,加快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
滿意度實證分析表明,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總體滿意度一般,部分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項目投資巨大,但是滿意度卻較低,而部分供給項目投資少,但滿意度卻高,這與供給總量不足、供需不匹配和供需不平衡等問題有較大關係。提高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滿意度,應該事先做好農民的需求調查,注重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全過程管理,注重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經濟便捷,兼顧硬體和軟體建設;同時,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應該注重對滿意度影響較大的文化服務項目的供給,注重以直接服務於基層的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注重與農民切身利益相關的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注重創新縣鄉兩級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機制,以把握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重點,切實提高供給的滿意度。
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是供給與需求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複雜服務過程。最佳化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解決供需匹配和平衡問題,應從供給與需求同時著手。從需求的角度,應該通過增強以農民文化需求為導向的自覺性,把握農民所需的農村公共服務的基本要求,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表達機制等途徑,突破需求障礙;從供給的角度,應該通過增強供給主體活力,要豐富供給內容,最佳化多元供給方式,形成多元主體參與的供給方式和完善供給運行機制等途徑,突破供給障礙。通過以上途徑,實現對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最佳化,解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需匹配和平衡問題。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宋元武,湖北麻城人,博士,貴州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公共行政理論與方法、基層治理理論與改革、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