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文化現象

所謂電視文化,指的是以電視為載體,以電子技術為傳播手段的可遠距離傳輸信息,視聽兼備,具有高度兼容性與強大滲透力的一種文化形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視文化現象
  • 類型:文化形態
基本特點,發展狀況,故事化,娛樂化,媚俗化,

基本特點

1、在市場和消費的作用下,這種文化形態正逐漸變化,如英國學者科林坎貝爾所言,大眾傳媒一方面是消費主義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助推器,另一方面傳媒自身也在逐步的消費化,而這兩者一起構成了當代社會的重要文化特徵。
2、作為大眾傳媒典型代表的電視媒體,其消費主義變異特徵最為明顯,也最為大眾所熟悉。當代電視節目已不僅僅是對特定事物的變化、發展過程進行記錄,更為重要的是作為一種交流工具而存在,或者是作為一種消費培訓工具而存在。客群期待通過使用這種工具關注個體的真實生存狀態及私人感情世界,從而達到精神上的舒放與滿足,雖然這種體驗僅僅是一種虛幻的想像。關注普通百姓個體的真實生存狀態,並用生動形象的具態來展示其風貌,空洞的、概念式的表述被一個個感人至深、具體鮮活的故事所替代。這預示著電視媒體已從以往“烏托邦式的宏大敘事”的聖壇走向普通大眾,作為文化中心的政治話語框架逐漸被解構。這是新時期媒介市場化改革,媒介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對於當前消費語境下電視媒介文化現象,本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發展狀況

故事化

在新聞消費主義的語境下,新聞不再是信息的傳遞,而是講故事,新聞信息的價值彰顯已經異化為對新聞可消費性的追逐,尤其是對於時效性不強,關注普通百姓生活的民生新聞。這種可消費性的具體表現之一即是新聞的過度故事化。即在新聞報導的過程中,突出展示大量無謂的細節,以期能夠造成強烈的視覺衝擊;而一些短小的新聞卻要刻畫出讓客群印象至深的人物形象,多次再現事發場景,甚至連一些不太相關的背景也清楚地交代,為的就是增添新聞的故事性,製造粗俗的趣味,吸引更多的眼球。運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傳播新聞本身無可厚非,然而過度的故事化卻消解了新聞的獨立品格,推動電視新聞走向了低俗、媚俗的泥潭。為故事而故事,傳播者利用聲音和畫面等手段刻意抓取焦點矛盾,或者在新聞事件矛盾不夠凸顯的時候,通過製造懸念和戲劇衝突來換取收視率,事實的真相因此而被扭曲,新聞的客觀性被任意踐踏,客群在被離奇曲折的故事情節深深吸引的同時也被深深地蒙蔽和愚弄。早期如四川衛視的《新聞連連看》就是一檔新聞故事化欄目,它以“新聞人物化,人物故事化”的表現形式和娛樂化、生活化的方式播報老百姓身邊的新聞故事、新聞人物,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然而隨後,國內卻掀起了一股故事熱,一些民生類新聞節目乾脆就已某某故事為名,如江西衛視的《傳奇故事》,山東衛視的《天下故事》,江蘇衛視的《人間》,湖南衛視的《真情》等等新聞故事節目遍地開花。這些節目無一不是以離奇反常的趣聞故事或者是夫妻婚姻問題和親情倫理衝突為主要題材,帶著一種窺伺的期待,在他人的痛苦和矛盾中獲得宣洩的滿足。在故事風靡國內電視螢屏的同時,理性的新聞人應該反思自身的傳播行為:如何取得故事和新聞兩者之間的平衡,在保證新聞客觀、真實的基本前提下實現傳播效果的最大化。

娛樂化

在當前,電視節目娛樂化已經成為媒介生態中的一種普遍的文化景觀。縱觀國內各大電視台,從中央到地方無一不在做娛樂節目,娛樂節目數量之多,同質化程度之高實為空前。大眾傳媒的首要功能是傳遞信息,次之才是進行娛樂,但媒介現狀卻是本末倒置。從早期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這一綜藝娛樂節目一炮而紅之後,國內電視媒體上的娛樂節目就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製造了很多“娛樂泡沫”。這些節目大都是走明星路線,通過明星參加節目遊戲來拉近自身和客群之間的距離,雖然這並不意味著距離的消失,然而卻讓客群獲得了一種虛幻的滿足。因為這種和各類明星一起玩遊戲或者現場觀看的參與方式,讓客群進一步了解名人、明星並分享他們的成功,從而滿足了大眾成功的欲望,雖然這僅僅是一種幻想,但是這種娛樂效果的威力卻是不容小瞧。隨著大環境的轉軌,大眾媒介也開始逐步改變自己的節目形態。在先前的娛樂綜藝節目收視率逐漸走低的情況下,新一輪的娛樂節目“平民選秀”“造星運動”異軍突起,創下了不菲的收視。但不管怎么樣,娛樂似乎成為了媒介的終極目標,而客群亦在娛樂中醉生夢死。

媚俗化

在上文所提到的電視綜合文藝節目中,其實滲透著大量的商業元素。如《快樂大本營》背後是“夢潔”企業,《背後的故事》是芙蓉王,看似含金量高點的《鏘鏘三人行》也是雪花啤酒這個企業,諸如此類,不可勝數。在傳媒市場化的浪潮中,商業化的運作不可避免,然而大眾媒體畢竟不是純粹意義上的商品,媒介節目從內容到形式的商業化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觀賞價值,只是進一步刺激了客群的物質消費欲求。此外,電視媒體為尋求自身利潤,出現“媒介尋租”行為,內容低俗或者電視媒體本身的媚俗行為隨處可見。色情、兇殺、暴力、吸毒等新聞、畸形婚戀等“好賣的”話題越來越多地在電視媒體媒體出現。而電視媒體對這些負面現象的批判和理性反思甚少,而有把它們正常化甚至美化的趨勢。最為突出的表現就是對於名人、明星三角或多角戀、露點、走光等八卦新聞的報導,很少從善惡是非的道德角度去審視這類現象。作為大眾媒體典型代表的電視媒體對這種感官刺激的迎合和對某類欲望的渲染美化,正使其在走上低俗、媚俗道路的同時,蛻變為一個感官快樂的追求者,離理性的公共空間的建構越來越遠。總的來說,在文化產業高速發展的今天,大眾媒體高度商業化以至於出現上述情況似乎不可避免,然而如何保存文化屬性,亦成為當下電視媒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