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娛樂節目

電視娛樂節目

電視娛樂節目就是指通過電視這一特定的傳播媒體傳播的,大眾廣泛參與的,以審美性、娛樂性、觀賞性和趣味性為突出特點的電視節目。中國電視娛樂節目發展到今天,經歷了晚會時期、娛樂時期、競猜時期、真人秀時期四個時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視娛樂節目
  • 解釋:趣味性為突出特點的電視節目
  • 時期。:晚會時期、娛樂時期、競猜時期
  • 發展方向:變與不變的統一
  • 特點:審美性、娛樂性、觀賞性和趣味性
簡介,發展階段,表演類綜藝晚會時期,遊戲娛樂時期,益智博彩時期,“真人秀”時期,發展狀況,發展方向,變與不變的統一,利益與責任的統一,

簡介

電視娛樂節目
中國電視娛樂節目發展到今天,經歷了晚會時期、娛樂時期、競猜時期、真人秀時期四個時期。

發展階段

表演類綜藝晚會時期

1990年3月14日,中央電視台《綜藝大觀》開播。,《綜藝大觀》這個集相聲、小品、歌舞、雜技、魔術等各種文藝手段於一體的新節目樣式讓觀眾眼前一亮。表演類綜藝節目運作模式即“明星+表演”。

遊戲娛樂時期

風靡一時的《歡樂總動員》、《快樂大本營》把娛樂節目從“晚會時代”推向了“娛樂時代”。1996年《快樂大本營》的播出獲得了巨大成功,與遊戲類綜藝幾乎同時湧上螢屏的還有一種婚戀類綜藝節目,代表性的欄目有:《玫瑰之約》(湖南衛視)等。

益智博彩時期

1998年11月22 日,央視二套(當時的經濟生活服務頻道)推出了由李詠擔當主持的《幸運52》。改造後的《幸運52》打破娛樂類、知識競賽類節目界限,有機地將遊戲與知識普及融為一體,充分調動觀眾參與熱情。

“真人秀”時期

“真人秀”泛指由製作者制訂規則,由普通人參與並錄製播出的電視競賽遊戲節目。它打破了新聞、紀錄片等真實的電視節目與電視劇等虛擬的電視節目的界限。

發展狀況

首先,創新意識的匱乏,“克隆”成了娛樂節目的致命傷。“近年來,我國電視節目的生產幾乎都遵循著一個不成文的規律,那就是:歐美/日本首創——(港/台移植)——國內‘星火’——國內‘燎原’。”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模仿香港10年前的《綜藝60分》一炮打響,於是就有了一系列“快樂”節目粉墨登場;這些節目看似豐富多彩,但其運作模式卻基本相同,無非是做一些老套的遊戲和有獎競猜,中間插播歌舞表演和大量廣告。同樣,引領“婚配熱”的《玫瑰之約》和《相約星期六》則明顯是台灣《非常男女》的大陸版。由於“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仿來效去,只得其皮毛,未獲其精髓,結果越“跟”越不像,越“學”越糟糕。這些節目紛紛被擠下歷史的舞台。
在借鑑和學習的過程中,中央電視台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敗的教訓,其本土化實踐告訴人們,借鑑和學習不等於抄襲和克隆,必須結合國情進行“國情化”和“本土化”,才能真正製作出符合中國傳統文化要求和中國觀眾收視要求的電視娛樂節目。
娛樂節目的第二個問題是電視娛樂節目缺乏文化和精神內涵,粗俗化傾向比較嚴重,娛樂觀眾變成“愚樂”觀眾。讓嘉賓出醜、拿孩子開涮、大談性愛,成了不少綜藝節目吸引觀眾的“三大法寶”。 就節目特性而言,娛樂節目首先應具有娛樂的性質,理應包含觀眾樂於接受的輕鬆與愉快,但娛樂性並不等於文化的缺失,更不是趣味的低俗。娛樂節目必然要蘊含著一定的價值導向和審美取向,蘊含著一定的社會責任和教育功能,即使是純粹的娛樂,也一定會觸及到精神層面和價值取向,沒有精神支撐的娛樂,單純的為娛樂而娛樂,是不會有長久生命力的。
中國電視娛樂節目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也是正常的,只有以寬容的心態看待娛樂節目的多元化,才能摸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娛樂節目發展的道路來。
欣喜的是,近幾年來,中國電視娛樂節目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出現了一些新的發展動向。
首先,娛樂節目走出了“大幹快上”的“大躍進”時期,數量逐漸減少,獨特的創意成為主導娛樂節目命運的主要因素,節目質量重新掌握了娛樂節目發展的命脈,這既是市場優勝劣汰的結果,也是行業內部深化改革的結果。其次,中國電視娛樂節目的發展越來越多樣化,新的娛樂節目不斷湧現,豐富了娛樂節目的樣式,拓展了娛樂節目的發展空間。如中央電視台的《快樂驛站》欄目,以“諷刺背後的關懷、辛辣背後的溫情”為宗旨,探索全新的電視文體和表現形式,在形式上打破傳統報紙漫畫的平面局限,有效結合現代快捷的電腦繪圖技術,加強電視化的技術和藝術表現手段,用電視漫畫的手法對傳統的藝術形式,如相聲、小品、歌曲、故事、評書等進行重新創作和演繹,給傳統漫畫藝術注入新的活力,演繹成符合當下收視習慣的一種新的電視娛樂節目形式。
1、電視娛樂節目具有了更多人文關懷的色彩,平民化道路恢復了電視娛樂節目市場的繁榮景象。如《夢想中國》、《非常6+1》節目就是以滿足普通人實現夢想的願望為基調,表現了普通人實現夢想的過程,相對於過去娛樂節目中走馬燈似的明星走,名人來的熱鬧場面,這種平民化的電視節目更能吸引觀眾的眼球。
2、在電視節目形態交叉和融合的特徵越來越突出的背景下,娛樂節目與其他類型的節目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有些節目既有娛樂節目的特點,又有社教節目的特徵,如《絕對挑戰》,既是一檔娛樂節目,又是一檔服務類節目。

發展方向

中國電視娛樂節目在發展變化過程中,仍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值得反思。具體說來,需要做到以下三個“統一”:
如今,全國電視娛樂節目的數量與質量呈明顯不平衡狀態,總體數量雖然不少,但高質量的節目並不多。以2005年為例,中國電視綜藝節目播出總量約為14萬小時,綜藝資訊類節目254檔,綜藝晚會2767部,單項藝術317檔/部,互動遊戲類272檔,真人秀類982檔/部,娛樂脫口秀148檔,綜藝集錦709檔。
龐大的播出量並沒有給觀眾帶來視覺上的盛宴,相反,節目的模式化以及嚴重的“跟風”現象,將中國娛樂節目推入“雷同化”的怪圈。這種大批量的“複製”是對娛樂資源的嚴重浪費,只有在立足各電視台自身特色的基礎上,講求節目內在質量,不盲目模仿和跟風,才會真正達到綜藝節目數量與質量的完美統一。

變與不變的統一

電視娛樂節目數量的不斷增多,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競爭的加劇,製作者渴望通過不斷的變化來滿足觀眾“求新”“獵奇”的心理需要,於是許多娛樂節目會周期性打出“全新改版”的口號,通過不斷更換主持人、節目環節設定、模仿其他同類欄目“出彩”的部分,以期達到提高收視率之目的。這種換湯不換藥的做法可能一時有效,但絕不是長久之計。因為一般來說,當一個節目品牌建立之後,它的基本形態,如欄目名稱、內容、結構、主持人及背景音樂等,應該保持相對穩定。
在處理變與不變的關係時應參考以下三方面:一是根據節目本身的需要。在同類節目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想要長時間保持一種獨創性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儘量保持並發揚自己的優勢,同時借鑑其他節目的經驗,通過創新不斷完善自己。二是根據市場的需要。市場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供求關係也在發生變化,應摒棄供過於求的節目,尋求真實的發展空間。三是根據客群的需要。隨著時代的變化,客群的觀念、喜好也在發生變化,節目只有參照客群的需求做出相應的調整,才能最大限度地抓住客群的注意力。

利益與責任的統一

在對電視娛樂節目形態嬗變的反思中,“庸俗化”“低俗化”始終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超級女聲”海選引發的“審醜”之風引起各界的強烈批評,觀眾簡訊內容在螢幕上滾動時,公然出現“公母人”這樣明顯帶有人身攻擊的語言,十七八歲的年輕“冬粉”為了支持自己的偶像公然在網路上破口大罵、互相詆毀,成為新一代的“網路暴民”。在商業利益的刺激下,電視媒體無疑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電視媒體擔負著輿論導向的作用,有責任在電視節目中反映出真善美的一面,不能僅滿足人們單純的嬉鬧,更要帶給人們高層次的精神享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