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布局多為“三間過”,左、右為住房,中間為廳。二進式的前廳,後廳為客廳,中間有一小“天井”,左右為廂房,作廚房和放雜物用,此種格局的為多數。富家則有大天井、大廂房的二進式或三進式的深宅大院。個別富裕戶也有“四檐齊”式的走馬樓。城鎮臨街住宅多為二層磚木結構的瓦屋,排門店面,門前有兩條柱,二樓飄出,形成“騎樓”;樓為桁桷等木料釘成,屋面為瓦,上有擋水牆,看不見瓦檐,瓦面水另有槽口外流。後進較深,有住房、過道、廚房,也有在過道房開“天井”的。此種樓房民國時最為普遍。現仍有遺留之房可見。電白區內布局最大的一座瓦屋為座落於沙瑯鎮塘砥村委會月朗口村的朗山莊,該屋占地面積2835平方米,格局不“三踏六筆塔九拖廊”,中間主屋三進為大廳,廳寬為5.7×7米;合計總有房間85間。牆體為14×28×7厘米規格的磨平青磚砌就,桁木為30厘米直徑的大杉木,桷片為1.2厘米厚,過刨;檐高4.5米,每個檐口飾有隔水唇瓦;地面鋪方磚。該屋為清嘉慶年間所建,現仍大部分完好。
60年代後,草屋逐漸減少,新建的住宅一般都是雜木為桁桷,泥磚為牆的瓦房。在城鎮開始出現混合結構住宅,以磚為牆,以水泥混凝土預製構件為頂的平頂房,或二、三層樓房。80年代後,以杉木為桁桷、以紅磚為牆的磚木結構平房大量湧現,草屋住宅基本絕跡;水泥混凝土搗制的混合結構和框架結構的多層(2~6層)住宅在城鄉日漸增加。磚木結構的平房布局多數仍為舊式樣,樓房結構款式多樣,有長方形的,也有正方形每層都有住房、客廳、生活用房、陽台等,可單獨配套使用。
在住宅裝飾方面,過去一般平房沒有什麼裝飾,有的泥磚牆僅以黃泥批盪,紅磚牆屋外牆一般不批盪,僅以殼灰填充磚縫,內牆批以灰沙、黃泥三合土。“四檐齊”等比較大的住宅則有雕樑畫棟的。過去住宅一般少開窗,如果開窗也僅在前牆開,窗體小,位置高,屋後牆則絕對不能開窗。近年來所建的住宅,特別是樓房,內外牆都有灰沙批盪,也有貼各式各樣瓷磚、馬賽克、人造大理石的,個別富裕戶以柚木等木料裝飾內廳,配以各種燈飾,顯得富麗豪華。現時所建的住宅講究通風透光,門窗較多、較大、框架結構的多裝大面積的鋁合金鋼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