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與電子測量技術課程是上海交通大學建設的慕課、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該課程於2018年11月16日首次在中國大學MOOC開課。該課程授課教師是羅利文、嚴正、盛戈皞、李喆、徐青菁、徐珍、張君。據2021年6月中國大學MOOC官網顯示,該課程已開課4次。
該課程共9章,包括測量及測量系統、誤差和測量不確定度、常用感測器、調理電路與集成運放進階課程、電壓互感器和電流互感器、數位化電氣測量技術、虛擬儀器、電氣測量中的抗干擾技術、基於ADE9000的數位化電氣測量實驗的內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氣與電子測量技術
- 建設院校:上海交通大學
- 類別:慕課、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
- 開課時間:2018年11月16日
- 授課教師:羅利文、嚴正、盛戈皞、李喆、徐青菁、徐珍、張君
- 授課平台:中國大學MOOC
課程性質
課程定位
適應對象
課程簡介
課程大綱
第一課時 測量及測量系統 | 5.1 模數轉換器基礎 |
1.1 課程導論——測量的內涵 | 5.2 模數轉換器進階 |
1.2 測量系統的構成及其特性 | 5.3 高性能數位化電能計量晶片ADE9000系列 |
第二課時 誤差和測量不確定度 | 5.4 數位化電氣測量系統的計算舉例 |
2.1 誤差理論基礎 | 第六課時 數位化電氣測量技術 |
2.2 隨機誤差和粗大誤差 | 6.1 模數轉換器基礎 |
2.3 測量不確定度及其評定方法 | 6.2 模數轉換器進階 |
2.4 測量不確定度的擴展與合成 | 6.3 高性能數位化電能計量晶片ADE9000系列 |
第三課時 常用感測器 | 6.4 數位化電氣測量系統的計算舉例 |
3.1 感測器概述 | 6.5 數字鎖相環與電網電壓頻率和相位的測量 |
3.2 金屬熱電阻溫度感測器 | 第七課時 虛擬儀器 |
3.3 熱敏電阻溫度感測器 | 7.1 虛擬儀器簡介 |
3.4 熱電偶溫度感測器 | 第八課時 電氣測量中的抗干擾技術 |
3.5 霍爾感測器 | 8.1 分布電容耦合的干擾及其對策 |
3.6 壓電感測器 | 8.2 空間互感耦合的干擾及其對策 |
3.7 光電感測器 | 8.3 共模干擾的形成及其對策 |
3.8 電容式感測器 | 第九課時 基於ADE9000的數位化電氣測量實驗 |
3.9 電感式感測器 | 實驗第1講 數位化電氣測量實驗預備知識 |
3.10 測量電橋 | 實驗第2講 實驗1-利用Labview測量交流電壓和交流電流 |
第四課時 調理電路與集成運放進階課程 | 實驗第3講 實驗2-非線性負載的電流測量和分析 |
4.1 集成運放進階1——集成運放的結構特點 | 實驗第4講 實驗3-交流電壓和交流電流的諧波分析 |
4.2 集成運放進階2——高性能集成運算放大器 | 實驗第5講 實驗4-三相不平衡度的測量 |
4.3 集成運放進階3——集成儀表運算放大器AD620系列 | 實驗第6講 實驗5-絕緣電阻的測量 |
第五課時 電壓互感器和電流互感器 | 實驗第7講 實驗6-介質損耗因數的測量 |
開課信息
開課次數 | 開課時間 | 學時安排 | 授課教師 | 參與人數 |
---|---|---|---|---|
第1次開課 | 2018年11月16日~2019年1月10日 | 4學時每周 | 羅利文、盛戈皞、李喆、徐青菁、徐珍 | 2484 |
第2次開課 | 2019年4月20日~2019年7月23日 | 4學時每周 | 羅利文、嚴正、盛戈皞、李喆、徐青菁、徐珍 | 6901 |
第3次開課 | 2020年4月19日~2020年7月25日 | 3~5小時每周 | 羅利文、嚴正、盛戈皞、李喆、徐青菁、徐珍、張君 | 3698人 |
第4次開課 | 20201年4月18日~2021年7月11日 | 4小時每周 | 羅利文、盛戈皞、李喆、徐青菁、徐珍、張君 | 待定 |
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
教學目標
- 授課總目標
- 授課分目標
學習預備
- 預備知識
- 電路理論;
- 模擬電子技術;
- 數字電子技術;
- 電磁場理論;
- 電氣工程基礎。
- 學習資料
書名 | 作者 | 出版時間 | ISBN | 出版社 |
《電氣與電子測量技術(第2版)》 | 羅利文、盛戈皞、李喆、張君 | 2018年8月 | 9787121325182 | |
何學農 | 2014年11月 | 9787512366916/01 | 電力工業出版社 | |
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
考核標準
- 成績構成
- 單元作業:20%
- 互動討論:20%
- 期末考試:60%
- 認證證書
- 總成績60分~84分可申請合格證書;
- 85分以上可申請優秀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