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刊信息
1924年5月,《電影雜誌》月刊創刊,由
顧肯夫、
程步高,
朱瘦菊主編(第10期起由李懷麟主編,第13期由蔡曉白主編),晨社出版。
辦刊宗旨
該刊宗旨為:扶植中國電影事業;介紹外國先進經驗。辟有《藝術論壇》、《影片評論》、《新片劇本》、《著名電影家小史》、《電影界訊息》、《析疑錄》等欄目。1925年秋停刊,共出13期。
歷史沿革
1923年葉勁風編輯的《小說世界》,其中幾期經常報導
好萊塢電影,包括中文的電影簡介和明星照。自1933年8月到1937年7月,天津的《
北洋畫報》出版了107期周刊性的《電影專刊》,經常報導西方電影的訊息。30年代中期,國家電影檢查委員會的電影檢查報告列出所有批准公映的電影,大多數是好萊塢作品,但也有大約60部在1931-34年被禁的國產片。40年代初一些流行雜誌,像顧冷觀的《上海生活》,刊登一系列由百老匯戲劇改編的電影與好萊塢1941-42年的製片計畫。40年代後期,《電影雜誌》半月刊用主要篇幅來報導好萊塢訊息,並辟有像「影星標準譯名」和「外國電影在上海」之類的專欄,按製作公司的順序列出好萊塢電影的中英片名。蘇聯對中國電影的影響可能不像好萊塢那么直接,因而也就很難估計。然而,它對30年代左翼影評的影響就很顯然,因為從那時候起,蘇聯電影理論的翻譯就開始影響年輕一代的評論家。關於民國期間
上海電影的更多資料可以從那些名導演、劇作家、演員的大量傳記中收集到,而這些個體經驗的敘述往往是被標準的電影史所排斥的。如果光論正規的出版物,1927年的《中華影業年鑑》可能是最早的全書,它涵蓋了電影業各個方面。想要繼續探索與民國時期上海電影與文化相關的問題,我們必須意識到另外一些文化形式所擔任的重要角色:像攝影、
畫報、
漫畫、報紙、
電台和其它大眾的媒體。顯而易見,電影和印刷文化的關係構成了本書的一個焦點。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目標是探索這些印刷物以外或銀幕畫面背後的隱藏層面,在這個層面中,政治觀念、大眾觀點和私人幻象交匯成一個表面無法察覺的相對穩定的結構,儘管它們之間還是有互相排斥的一面。